武漢漸行漸遠的後花樓街

2020-12-26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從民生路到江漢路那一段花樓街漢口人稱之為後花樓(在張美之巷改造成民生路之前,後花樓正街起點在洪益巷),江漢關後面從民生路到江漢路那一段黃陂街被稱為前花樓(現在一些人誤將民生路到民權路那一段花樓街稱為前花樓)。前後花樓對應,是以江邊碼頭為參照物的。所以又有「前腦殼、後腦殼」的戲稱。漢口竹枝詞裡有「前花樓街後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吟唱當年的繁盛景象,老漢口人沒有不知道後花樓的。

我在這條街上住了四十多年,搬去時後花樓還是石板路。1994年佳麗廣場拆遷把我家給拆掉了----從小董家巷往下走,三家門面依次是醬油鋪,賣糊湯粉油條的田恆啟餐館,副食店(老棺材鋪)。我家就住在棺材鋪樓上。棺材鋪在後花樓的歷史並不長,大約是在1962年,前進二路老萬成隔壁的江漢木作在後花樓開了一家分店,分店主要是將半成品的棺材刷上外黑內紅的油漆,正面普通的棺材畫圖案、上等棺材雕刻圖案,爾後銷售,整個後花樓只此一家,所以很多人都知道。那時候有首兒歌叫「民辦小學懷又懷,棺材扳子當黑牌;懷貨老師來教書,教的學生都是豬」。揶揄民辦小學比公辦小學差。

1966年文革興起,「破四舊」,店裡的工人怕紅衛兵把棺材給砸了,連夜把店前面的棺材搬到後面並用帆布把棺材給遮起來,前面擺上家具。所幸,沒有被紅衛兵發現。某晚,卡車運走了一部分棺材,剩下的棺材陸續賣掉,棺材從此退出了武漢的歷史舞臺。小時候大家見了棺材都有點怕,在我眼裡沒有什麼好怕的,不過是木頭加上黑油漆罷了。街坊小朋友還常常在半成品的棺材裡玩「躲貓」的遊戲。

身後紅瓦屋即田恆啟餐館。

我家隔壁就是田恆啟餐館,它家的糊湯粉油條聞名武漢三鎮。每天凌晨3點多鐘,師傅就開始熬魚湯:將連子魚剁碎丟在鍋裡熬,一直要把魚刺熬化,在到進米粉加上胡椒等作料熬成糊。那時候魚要憑票計劃供應,我們雖然不能天天吃魚,但每天都聞到魚香。田恆啟的油條炸得又泡又酥、站得直、個又大,一條街上好幾家炸油條的,只有它家的天天要排隊。當然,最主要的是糊湯粉泡油條,吃起來津津有味。

潘厚德攝

房子拆遷後田恆啟也關了門,但武漢三鎮打田恆啟招牌賣糊湯粉油條的很有幾家。一天我在街上碰到田恆啟的後人田伯生,說到此事時,他說他要去打假維權。我勸他算了,都是做小本生意,你那裡打得完。

潘厚德攝

從田恆啟往下走二十米便是順香居。順香居早點的品種比田恆啟多:熱乾麵、豆皮、燒賣、糊米酒、湯圓、生煎包、酥絞、油香、歡喜坨……我最喜歡它家做的糊米酒。灶上一口大鐵鍋,中間放上水,師傅沿鍋擺上糯米吊漿,用勺子將吊漿分成小塊往鍋裡趕,等吊漿全部進了水裡,水也燒開了,再加上白糖、桂花、米酒。這才叫「糊」米酒,不像現在的糊米酒,清湯寡水不「糊」。靠近民生路口的牛雜館,靠近江漢路口的滋美,還有遠近聞名的「汪玉霞」,茂昌水貨行,四達瑞茶莊,專營醬菜作料的「江南春」.....那時的後花樓人肩接踵,買吃喝的武漢沒有一條街能與其比肩。武昌的居民想買好吃的,坐船到後花樓來買。

一些歷史名人也在這裡留下了足跡,二七大罷工的領袖施洋律師就曾住在後花樓的皮業巷裡,皮業巷小學、水塔小學都在這條巷子,巷子的盡頭是一家澡堂,冬天洗澡排隊的隊伍常常從大門排到皮業巷巷子的過道,現在這裡變成了萬達影城。50年代在花樓街、皮業巷拍二七大罷工題材的電影《風暴》,金山飾演的施洋被捕一節就是在皮業巷5號實地拍攝的。這棟曾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毀於2000年拆遷。

80年代還在後花樓拍了另一部電影《賀龍軍長》。那天晚上,我們都跑去看拍電影。那時經常停電,攝製組自己帶了一臺發電機,柴油機的哄哄聲,整條街都聽得到。商店換上解放前的老招牌,交通路與花樓街轉角處那棟房子(現在的永和豆漿)是有名的鄒協和金號。電影拍的是一隊士兵騎馬從交通路左拐往花樓街行進,背景就是這家金號.鬧了一晚上,電影裡只有十幾秒鐘。

朱漢昌藏品

我的一個同學叫鄒楚棟,住在花樓街花樓裡。下放時,我們只知道他的家庭成分是工商業,招工時政審不合格,抽不起來,他病轉才回了武漢。前幾年《武漢晚報》有篇文章介紹花樓街的今昔,我才知道他就是鄒協和的後人。後來,他到我家來和我談起,不僅鄒協和是他家開的,江漢路華康副食、花樓街交通副食那一排房子以前也是他家的,文革後落實政策發還了部分房子給他們家族。還有一個姓沈的同學,住在四達瑞茶葉鋪的樓上,同學們戲稱他為四達瑞的「小老闆」,據說這家鋪子公私合營前是他家開的。

我家剛搬到後花樓時,「汪玉霞」還在二層樓的老房子營業,進大門後有一有亮瓦的天井,店堂玻璃櫃檯放著糕點,後面是生產車間。不久,老店拆了,蓋了鋼筋水泥結構7層高的樓房。店堂擴大了,門店的招牌除了汪玉霞3個大字,還增加了一排小字,創始1739年;樓上生產、儲存,樓頂平臺堆放著簡易木板箱。歷史上汪玉霞幾次失火,沒料到,80年代新樓也失火,火苗從4樓窗戶往外竄,我們在自家樓房的紅瓦上「隔岸觀火」,消防車呼嘯而至,方將大火撲滅。

朱漢昌藏品

李六如在自傳體小說《六十年代的變遷》寫道,1927年,北伐軍到漢口曾將司令部設在花樓街篤安裡口四層樓的一座樓房裡。這座樓房就在我家對面,是後花樓少有的「高層」建築,歐式建築風格,拾級而上,門口有兩根圓形的立柱,上有半圓形的拱卷,水磨桃花石地,義大利的彩色玻璃。那時是湖北省供銷社下面一家公司的宿舍,現在也成了萬達影城的一部分。

如今的後花樓,靠北邊的半條街方正裡、篤安裡、生存南北裡、皮業巷、羊臺子巷已從地圖上消失,沃爾瑪、大洋百貨、萬達影城新的商圈在這塊風水寶地聳起;靠南邊的熊家巷、小董家巷、苗家碼頭、百子巷也不見了,獨居巷(交通巷)還殘存那麼一點點。新建的高樓大廈起了一個時尚的名字,還以1861漢口外灘為銷售的噱頭,殊不知,漢口華界前花樓、後花樓、河街,從來就沒有叫過外灘,只有租界的江邊才叫過外灘。

後花樓漸行漸遠。

來源人文武漢 田聯伸 侵刪

相關焦點

  •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任務怎麼做 天堂漸行漸遠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任務怎麼做呢?相信還有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
  • 漸行漸遠的火塘
    關於火塘的記憶自然遠不止上述這些,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火塘,承載了太多歷史文化,承載了太多鄉愁。不知不覺,我們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故鄉,遠離火塘。隨著農村老房子不斷消失,新修的房屋,傳統民居的火塘,正在悄然隱退。
  • 讓我們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而是……
    你有想過是什麼原因讓彼此漸行漸遠的嗎?估計大多數人會回答:「距離」。可事實上並非如此。1很多人是因為共同的環境、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生活軌跡而成為朋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在變換不同的人生場景。讀書、上班、換工作,換城市,朝著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方向前進。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趕過深夜的末班車,也見過凌晨三點依舊燈火通明的街。淋過突如其來的大雨,夜裡悄悄流過淚。城市中粗糲的生活磨久了,人變得越發堅韌沉默,迷茫過、崩潰過,但也繼續咬牙堅持著。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生病了、難受了,不再對父母講;他們遇到難事兒了,也不再跟我說。隔著幾千公裡的距離,經歷不同的人生軌跡,父母慢慢地就活成了家鄉的一個背影。故鄉,變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 津門網李剛:漸行漸遠的山城棒棒
    津門網李剛:漸行漸遠的山城棒棒 2020-12-0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漸行漸遠的友情,就別「硬撐」了
    其實,當我們感覺到友情的漸行漸遠,而刻意地維繫,結局已經不言自明。只是,我們往往不願接受,不願就這樣失去。畢竟,曾經一起哭過笑過,瘋過鬧過,一路走來的情誼,怎能說散就散?但事實卻那麼明顯。兩個人聊著聊著,總是越聊越冷。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程,你在旅途當中會遇到很多人,也會與他們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但是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餘下的你們都會慢慢面臨「漸行漸遠漸無書」,到最終「水闊魚沉何處問」。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你要學會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冷暖自知
    已婚的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去顧及別人,去維持朋友的關係,所以很多有了自己小家庭的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變談了也很正常,畢竟你們關心的事情不一樣了,聊的話題也不一樣,慢慢的就容易變得無話可說,關係漸行漸遠。我們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若終究不是一路人,要冷暖自知。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
  • 任時光匆匆,你且漸行漸遠!
    打開塵封的心窗,你會發現一縷明媚的陽光,滋潤著你的心田,突然發現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去擁有,它是一種思念,一種回憶,一種嚮往,這些回憶構成了我的斑斕世界,任時光荏苒,你且漸行漸遠!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 一旦有隔閡就很難破鏡重圓的星座: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是三觀
    一旦有隔閡就很難破鏡重圓的星座: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是三觀 曾經的戀人之所以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別人活成什麼樣子,我們無從理解,畢竟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我們無從評判,但是在一個人談笑風生中,我們能夠窺探到一個人的三觀。
  • 一段關係變得漸行漸遠,大多數原因不是距離遠了,而是……
    可你,是否知道,冷淡的情感背後,是兩顆漸行漸遠的心......01感情,講究「互換定律」什麼叫「互換定律」?就是你付出後,才有成績;你耕耘後,才有果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既是自願的,也是相互的,可以不講究回報,但必須有回應。
  • 人生的道路我們都漸行漸遠!
    因為生活,我們沒有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只能匆忙的憋見父母頭上的白髮,然後留下遺憾的背影,漸行漸遠,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些事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等我們發現了,卻只能把遺憾留到來生,麥兜說:爸爸想回到以前卻不知道是哪,媽媽只想著以後不知道在哪,就我一個人,留在現在...
  • 成毅袁冰妍漸行漸遠的原因找到了,真的非常無奈,不得不這麼做
    成毅與袁冰妍在電視劇《琉璃》播出後就漸行漸遠,是「分手」最快的熒幕情侶。大家還沒有從他們在戲中的甜蜜中走回來,竟然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不是太過於「殘忍」了呢?最起碼來幾個「售後服務」再解綁也可以啊!總之,他們的漸行漸遠真的太突然了,讓人有點「消化不良」。
  •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3星座黯然放手,餘生各奔前程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一起看看吧!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水瓶座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
  • 曾經最要好的朋友,為什麼會漸行漸遠?
    曾經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漸行漸遠,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逃不開的一種無奈。你看著給自己點讚的人的名字,想不起來他們的臉,而對方動態下的留言,你因為沒有參與而看不懂,不知如何開口去問。心事不是不想說,而是能說的契機越來越少,因為無法面對面交流,有些情緒無法感同身受。伏於肩頭的哭泣,哪怕只是低聲哽咽,也要比閃爍在屏幕背後的安慰管用。
  • 有一種距離漸行漸遠
    有一種是距離卻很近也無奈,漸行漸遠卻從未離開。
  • 【傾訴】致那漸行漸遠......文//獨上西樓
    致那漸行漸遠的.文//獨上西樓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識、相知,是種緣!告別、言離,也是緣,緣來緣去緣如水。它就像有位老師寫的一首哲理詩一樣:像兩條交叉線,急切地相遇後,卻又漸行漸遠!  幾番輪迴轉世,半生醞釀,相遇卻可能就在分秒的瞬間。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我都在急急地趕路,形同兩條平行線,一如既往地在時空的兩頭安穩地運行。突然在某個時空的拐彎口,一不小心,各自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意外地一同滑入了一條文字的小溪,在泉水叮咚作響中,彼此帶著一縷歡快、一份祝福、一份欣賞不期而遇。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 塔羅牌佔卜:分手的你們是會複合還是漸行漸遠?
    分手的你們是會複合還是漸行漸遠? 佔卜規則:首先深呼吸讓內心平靜下來,心中想著佔卜的問題;然後憑感覺在下面的四張中選出一張最有感覺的牌,最後往下查看結果!
  • 好朋友為什麼會漸行漸遠?答案戳心了
    青年作家彭湃在《當我們的青春漸行漸遠》一書中寫過一段話:「我們匆忙趕路,卻逃不掉孤獨疲憊;我們豪情萬丈,卻藏不住遍體鱗傷;我們回頭想念,朋友已各自走遠。你以為青春的旅途是殊途同歸,誰知道它名叫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