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聃)春花、夏雨、秋風、冬雪,四川的豐饒從四季說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鮮明、人傑地靈,24節氣的耕種孕育了四川人餐桌上24味的誕生。
24節氣規劃時律、春耕秋收,四川得天獨厚的盆地優勢更讓質地最好、本味最鮮的地域佐料和食材得天獨候;24種川菜味型,源於生活實踐、取捨於歷史傳承,將川人勤勞勇創、兼容並蓄的生活智慧體現得琳琅有致。
川菜和24,有著生生不息的情愫......
愛:四季分明的小美好
一位武漢人,來到四川十餘載。他的骨子裡,有個四季分明的喜悅。從鄂菜水域躍入川菜的大江大河,許家新川菜的創始人許凡驚喜地觸及到菜系中最廣博的味覺體系;川人川菜包容兼合的性格基因、四季豐饒的物產,讓一度局限於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的湖北硬菜烹飪格局的許凡,尋找到讓天賦和積澱開花結果的沃土。撒播新川菜的種子,象春的訊息照見希望;探詢味覺密碼,用夏的雨澤滋養破疆的新芽;創立體系和新尚,似秋的實成豐收滿載;抱持初心和恆毅,如冬的雪色潔淨無雜。立業、敬業、愛業,四季鮮活;守道、尋道、踐道,路徑分明。沉浸在對味形呈現的欣欣然中,許凡樂此不疲......
悟:24節氣與24味的通感
24味,在稜角分明的「七滋八味」基調中疊合出層次豐盈的味感旋律。善於採納融合、也敢於創造,史上的3次大遷移,給川菜採納四海風味精髓搭設了獨一門的時空隧道。在川人餐桌上的反覆「食驗」和取捨,終成川菜吸納百味、保優創新後,梳理成標準的味型創舉。從此,四川味道的繁衍,有了來路和根基......
創:成都「漆藝+美食」的融合
川菜是全世界味型最豐富的菜系之一,也是最早提出「味型」這個概念的菜系。1981年,四川省組織成渝兩地專業廚師和飲食文化研究者,經過4年的系統梳理,1985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次全面介紹川菜文化、飲食歷史、烹調技藝和相關烹飪科學知識的工具書《川菜烹飪事典》。
這本書的一大貢獻,是首次明確規範了川菜的23種味型,以前沿襲的味型概念,只在民間流行,以「典籍」形式正式發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川菜的烹飪技術規範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5年修訂再版時,增加了茄汁味,川菜24個基本味型概念得以定論傳播。隨著時代的發展,川菜的味型進一步發展,遠遠超出了24種。
如意宴創辦人張聰出身瓷器世家,自小受餐具設計與製作環境薰陶,深諳食器與菜餚間的互動關係,致力於提升中餐質感與國際影響力。2012年創辦如意宴,開始了他口中「最快樂的事」。在他看來,宴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彰顯文化、禮儀和人文高度的一個平臺。如意宴從南唐《韓熙載夜宴圖》畫作中的精緻餐飲藝術得到啟發,希望透過這個平臺探索中國菜的美,挖掘文化中的寶藏,開創一個中國菜的文藝復興時代。
地域多滋的美味與國際高格的美器,在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下,誕生了追往撫今的「宴遇」合作。
藝:國際視野打造成都名宴
身為法國著名瓷器品牌、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活文化遺產企業」的LEGLE FRANCE(麗固)CEO,張聰近年來在各大菜系的研究路上樂此不疲,先後在東京、香港、臺北、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舉辦過不同主題的如意宴,涉及粵菜、淮揚菜、臺灣菜、上海菜等中餐大類的精耕細耘。
如果說如意宴承載川菜味型的菜餚是一個個點,好吃就是一維的,每一個味型的精準拿捏已經很有難度,而更難是時間軸上如何安放這些點,所謂節奏感,算二維。沿著時間軸,定製的餐器、精準的分量、享用時甚至包括勺子的溫度、各個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食客的討論,賦予了體驗的高低起伏和強弱張弛,讓整體體驗變成三維。而這場要做到張弛有度、在未來歲月的一致性,則是難於上青天,這是流動的盛宴,值得懷揣敬意去品鑑。
評:匠制24味型美食與美器相得益彰
LEGLE FRANCE(法國麗固)如意宴之川菜的二十四味型受到在座中國烹飪大師一致認同。
王開發老師說,既保留了優良傳統,又符合時代需要,達到了很高的高度;盧朝華老師說,雖然做的是傳統川菜,但結合了新的表現手法,美食與美器相得益彰,沒有加其他的修飾同樣好看,體現了自然美,很考手藝;張中尤老師說,今天的這桌宴會主題很明確,24味一聽到就很親切,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抓住了川菜的靈魂,就是調味。內容上再根據不同的食材,用美觀的器皿來展現。「我一直再講,專業從業者,不僅要有工匠精神,還要有工匠技能,今天的24味型出乎了我的意料,是實實在在的,非常讓人欣慰,感謝許凡的匠心」。
肖見明老師說,今天的宴會是一臺為川菜正名的宴會,沒有矯揉造作的修飾,還原了菜品本身的自然美,具備名宴的潛質。「很多人對川菜的認識就是小煎小炒、蒼蠅館子這是錯誤的,川菜的組成部分第一就是宴席菜,其次才是家常便餐、民間小炒、三蒸九扣、風味小吃。今天的宴席從味型上講,基本把川菜的傳統口味呈現出來了。另外,整個宴席的上菜過程中是高低有錯落,起伏很明顯。不是一味的幹,也不是一味的辣。而是體現了川菜宴席搭配的幹稀配合,甜鹹配合,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與會其他專家也給予了如意宴高度評價。四川省文旅廳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小南認為整場宴會展現了文化,突出了高度,也是「宴席上的風景」,值得向全世界推介;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院長李想老師說,「如意宴讓我們看到了行業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教學的成果,學校要跟上行業發展的節奏」;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說,「一場川菜二十四味之如意宴,讓古蜀國的文化圖騰和色彩伴隨著川菜的歷史步伐向我們款款走來,川菜的傳承與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讓世界看到了成都美食之都的活力與創新。」
記者小禮:開創了川菜獨特味覺走向國際化舞臺的系統之旅
此次如意宴的最大意義:一是還原了川菜本來的內涵與精神,奠定川菜在中國菜系中的重要性,並不是「麻」和「辣」,而是它複雜的烹調技法和多變的調味手段。其次,通過集24味型於一桌,開創了川菜獨特味覺走向國際化舞臺的系統之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