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光鮮亮麗的演員是怎樣一步步成長為芭蕾明星的呢?每兩年一次的中央芭蕾舞團演員年度考核匯演讓你親自見證芭蕾明星的誕生過程。
4月11日晚,在「追夢——2019中央芭蕾舞團演員年度考核匯演」演出之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中芭藝術總監助理、中芭芭蕾大師徐剛,他詳細解讀了從實習演員到首席演員的晉升之路。
考核匯演公開售票 「考生」直接面對觀眾
對於中央芭蕾舞團(以下簡稱中芭)的演員來說,從一名實習演員變成群舞演員,再從群舞變成主演,甚至首席演員是靠一步步的晉升來完成。中芭作為國內一流的藝術院團,有著嚴格而嚴謹的演員晉升體系。徐剛介紹說,考核一般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而每兩年進行一次面對觀眾的公開考核,這每一次的考核對團裡的任何一位演員而言都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大事」。尤其是每兩年一次的考核匯演是公開售票的,演員們不僅要接受團裡領導、專家的考核,還要接受觀眾的直接檢驗,對於以舞臺為生的演員們來說格外重要。徐剛說:「如果你天天在教室裡練得再好,舞臺上演得不好,也不是我們想要的人才。只有通過舞臺上的表演,才能真正到演員的程度。」
主要演員必須完成兩段古典舞和兩段現代舞
考核前每一位演員都要填報自己想要考核的級別,可以選擇晉升或保級。而演員們要考核的劇目根據報考的級別也有所不同。徐剛介紹說,「國際上的做法是比如一部劇我們缺主要演員,那麼臺下所有的人都可以去爭這個位置。我們沒有到這個嚴苛的程度,但是我們每年都有考核。比如主要演員應該是跳兩段古典舞和兩段現代舞,這相當於一個國際芭蕾舞比賽,完成四段作品。」至於考核的劇目,徐剛透露會根據級別來規定範圍和版本:「劇目會根據劇團的發展來定,比如《堂·吉訶德》一共有很多個版本,我們團跳的是比較難的紐裡耶夫的版本,我們就會規定跳這個版本。因為跳規定的東西是有一個標準可參照的。」
4月10日、11日連續兩天在天橋劇場上演的「追夢——2019中央芭蕾舞團演員年度考核匯演」共包括30餘個劇目。徐剛透露:「原本這次報名上來的劇目夠4臺晚會的量,但是只允許在天橋劇場演2場,那我們就會挑選一些比較成熟的演員,演繹的作品適合拿出去公開演出。還有一臺晚會放在我們禮堂演出,這是不公開售票的,但是會請附近社區的一些居民來看,算是一種福利。另外還有一臺晚會就捨棄掉了。」
演員們基本獨自完成排練
芭蕾藝術高度的綜合性也決定了其對演員的要求也是綜合性的,這一點在演員考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舞者的技術技巧、表現力、樂感等等都是考察的對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準備考核的過程中團裡的領導、排練老師、編舞等不可能在集中時間內一一為團員排練,所以備考的過程中,演員們基本上都要獨自完成排練。為了最終能夠在天橋劇場跟觀眾見面,演員們也都拼了。徐剛透露演員們都非常刻苦:「他們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排練,而且都是自己找舞伴排練,可以私下請老師幫忙指點,但基本都是自己排練,錄像錄下來找差距,尤其是一些現代作品都是現學,找以前跳過的人幫他們執導。」
實習演員晉升首席演員要過20關卡
芭蕾舞是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行業,從實習演員到首席演員之間隔著群舞、領舞、獨舞、主要演員,每個級別都分為三到四檔,如此算下來,一位實習演員要晉升到首席演員需要大大小小近20個關卡。用徐剛的話說,即便是最有天賦、晉升最快的芭蕾舞演員也至少需要10到15年才能完成首席的夢想,中芭目前只有四位首席,三位女演員一位男演員:「進團三五年就成為首席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舞蹈學校畢業之後再國際上已經拿了舞蹈大賽的金獎,還得進團跳兩三年的群舞,得跟劇團的風格融在一起。有些人一輩子站群舞都是有可能的。雖然有99%的努力,還有1%的天分不容忽視。」
爬上一定位置,只升不降
雖然這個「追夢」的過程有些殘酷,但只要一步步穩紮穩打的走過來,贏得舞臺上的綻放和觀眾的掌聲對於這些芭蕾舞者來說都是值得的。徐剛說:「年度考核匯演對於有些演員來說就是展示自己。它最大的意義是演員們能上臺跳一個自己想跳的東西,有些人是王子型的演員他不會選擇非王子型的角色,有些就是想選一個跟自己完全不同類型的,想挑戰一下自己。芭蕾這件事情如果你不喜歡你趁早別選擇它。我們團有個演員,學了一段《卡門》的雙人舞,她告訴我說『終於過癮了』。因為在團裡只有這三個首席跳過,因為是大師羅蘭·佩蒂的作品,其他人幾乎是不敢碰的。那這次通過考核的機會試試,去感覺一下這個作品是很好的方式。」
中芭每兩年變更一次合同,合同是從7月1日籤約,所以考核基本都定在4月份左右,考核是籤約定級的一個重要指標。徐剛透露,「到目前為止我們是只升不降的,能夠爬上一定的位置非常不容易,不太可能掉下來,只要你給他們一定的東西,有一定的量在舞臺上展現,一般水準會越來越好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倫兵 田婉婷
責任編輯:龍靜玉(EK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