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COVID-19還是SARS-CoV-2?看完明白了

2020-12-14 驅動中國
  • 作者: 快科技   2020-02-13/11:05
  •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我們最該做的一件事便是消除偏見。

    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11 日,為期兩天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在瑞士日內瓦開幕,該論壇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共同舉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隨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發表了最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的論文,將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此次,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其中字母 CO 代表「  冠狀」(corona),字母 VI 代表「病毒」(virus),字母 D 代表「疾病」(disease),數字 19 代表該疾病發現時間(year of identification)為 2019 年。

    同時,世衛組織在官方推特上解釋了其命名準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商定的準則,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命名,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而且這個命名也要易讀,並與該疾病有關。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

    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疾病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不過,此前以地名命名的疾病不在少數:

    伊波拉病毒疫情首度發生在非洲的伊波拉河流域,因而得名;

    由蜱蟲傳染的萊姆病在美國的萊姆鎮爆發流行而得名;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得名是由於病例集中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區。

    毫無疑問,疾病除了其本身的傷害外,往往更可怕的是隨之而來的偏見(從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各國陸續推出的旅行禁令中便可見一斑)。

    因此,世衛組織於 2015 年 5 月發布了最新的疾病命名規則(如下圖),要求命名疾病既要包括相關的基本信息,同時也要避免有指向性的信息出現。其目的在於儘量減少疾病名稱對於貿易、旅遊及任何文化、社群、國家、種族、宗教群體等帶來的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2 月 8 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西直門辦公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不難看出,這也是我國為避免公眾因疾病而歧視相關地區人民所做的一次努力。

    實際上,在 1 月 31 日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經討論決定將這次肺炎疫情確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之際,世衛組織在官方推特上表示(如下圖),被病毒感染的是人類,而不是冰冷的數字,告誡各國不要「戴有色眼鏡」。

    而早在 2 月 4 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 2020 年首場記者會上也曾表示,當前新型肺炎疫情發展很快,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有時會出現針對無辜人群的歧視、侵犯人權以及汙名化等行為,這令他感到擔憂。

    新冠病毒命名為「SARS-CoV-2」

    雷鋒網了解到,國際範圍內病毒的命名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而疾病的命名由世界衛生組織進行。

    據悉,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即 ICTV)是一個對病毒進行生物學分類和命名並制定相關標準的組織,該委員會已經制定了一套病毒的通用分類方案。

    雷鋒網註:圖源知識分子微博

    對於此次的新冠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將其正式命名為「SARS-CoV-2」——實際上,這一新名稱反映了 2019 年新冠病毒與導致當年 SARS 疫情爆發的冠狀病毒 SARS-CoV 之間的遺傳與相似性。

    相比於世衛組織,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更加詳細地在其論文中介紹了新冠病毒的命名規則。

    據其論文稱,SARS-CoV-2 旨在增進對新冠病毒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通過評估認為:

    新型冠狀病毒與 SARS 並非同一種病毒,二者存在明顯區別,該病毒有其新穎性。但同時,二者屬於同一類型,該病毒與 SARS 病毒具有親緣性。根據官方分類和冠狀病毒科的分類命名方法,該病毒為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CoVs)的姊妹病毒,故將其規定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2 型(SARS-CoV-2)。

    雷鋒網註:圖源 medRxiv 

    實際上,北京時間 2 月 12 日凌晨開始,眾多國內外媒體報導了有關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的消息。但不少媒體卻出現了烏龍,將 COVID-19 說成是病毒的名稱。

    對此,眾多網友議論紛紛,甚至給媒體扣上了「陰謀論」的帽子。

    雷鋒網註:圖源新浪微博

    不過雷鋒網編輯注意到,目前已有很多媒體糾正了錯誤說法,而且錯誤報導存在普遍性,並不屬於網友所謂的「陰謀論」。

    至此,新冠肺炎及新冠病毒已有了國際通用的官方名稱,從某種程度上看,此舉為避免這場肆虐的疾病給人們帶來二次傷害做了努力。

    相關焦點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多價納米抗體可阻斷SARS-CoV-2感染並抑制突變...
      2021年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德國波恩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鑑定出並進一步開發了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新型抗體片段。這些稱為 「納米抗體(nanobody)」的抗體片段比經典抗體更小,能更好地穿透組織,並能大量生產。這些研究人員還將這些納米抗體組合成可能特別有效的分子,同時攻擊這種病毒的不同部位。
    • 開發和評估四種檢測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測試...
      2020年8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它是一種基因組為RNA的包膜病毒。SARS-CoV-2感染可能是無症狀的,也可能引起廣泛的症狀,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到危及生命的敗血症。
    • Viruses:揭示SARS-CoV-2病毒蛋白存在進化上保守的功能區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構建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三維結構路線圖並與全球科學界分享兩個月後,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生物信息學研究員Dmitry Korkin及其同事們在Viruses期刊上發表一篇標題為「Structural Genomics of SARS-CoV-2 Indicates Evolutionary Conserved Functional Regions of Viral Proteins」的論文
    • 經濟學人精讀|Covid-19 in 2020
      Covid-19 in 2020The plague yearThis will be remembered as a moment when everything changed.The sheer scale of the suffering from covid-19, the injustices and dangers the pandemic has revealed, and the promise of innovation mean that it will be remembered as the year when everything changed.
    • SARS-CoV-2 病毒性膿毒症:臨床發現和科學假說
      作者結合COVID-19的屍檢病理研究以及先前對SARS-CoV-2和SARS-CoV進行的基礎科學研究證據,提出了關於SARS-CoV-2發病機理的若干假設,認為病毒性膿毒症對COVID-19的發病機制至關重要。雖然未來可能會證實假設是不完美的,但作者認為這些觀點可為基礎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導方向。
    • 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相比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為了比較檢查因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而住院的患者之間臨床表現和死亡風險的差異,研究組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所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 研究組招募了2020年2月1日至6月17日間的3641例covid-19住院患者,和2017至2019年間12676例季節性流感住院患者,主要觀察指標為臨床表現、醫療資源使用以及死亡的風險。
    • 兩篇Science論文指出在恆河猴中,DNA疫苗可預防SARS-CoV-2感染...
      2020年5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全球有近500萬例確診病例,有30多萬人死於COVID-19,但對導致這種疾病的SARS-CoV-2病毒仍有許多未知數。兩個關鍵問題是疫苗是否能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以及已經從COVID-19中恢復過來的人是否能夠避免再次感染。
    • COVID-19是新冠病毒,外網新詞COVIDIOT又是什麼?
      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而最近外網,又冒出了一個新單詞:Covidiot新冠病毒白痴的「一系列症狀」:把自己看的極為重要智商低下廁紙對其有無以倫比的吸引力義大利麵作主食不懂和別人保持距離「我要是在聽到誰說新冠是一個高級流感,我估計真要炸了」#COVIDIOTS.天氣或許還不錯但是千萬不要當個」新冠病毒白痴」在家待著,注意安全。
    • FDA解釋為何授權輝瑞-生物技術公司的COVID-19疫苗
      儘管有關於安全性的質疑持續不斷,讓許多人仍然對COVID-19疫苗是否現在可以上市持懷疑態度,也已經有不少人表示可能不願意接受這種疫苗。但FDA還是宣布已經為輝瑞-生物技術公司的COVID-19疫苗授予了緊急使用授權(EUA),並解釋了原因。
    • Covid-19:社會謀殺,他們寫下——被選上的、不負責任的、沒有悔過的
      如果政策失誤導致經常性的和時間點錯誤的封鎖,誰應對由此產生的非Covid-19相關的過量死亡負責?當政客們固執地忽視科學建議、國際和歷史經驗,以及他們自己的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和模型,只因為採取行動將違背他們的政治戰略或意識形態時,這是否合法?是無所作為,還是付諸行動[1]?在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月30日公告了事關國際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沒有立即採取行動,這樣的疏忽有多大?
    • 捷克富士康公司發生Covid-19感染
      截止7月12日17:30, 捷克新冠病毒確診感染13148例。
    • 研究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研究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32:38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Noam Stern-Ginossar團隊揭示SARS-CoV-2的編碼能力。
    • 關於兩次危機的故事——covid-19的金屬
      在2020年前三個月,隨著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先後進入covid-19封鎖期,導致製造業活動幾乎停滯,價格大幅下跌。隨後的反彈堪稱壯觀,目前處於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回聲響徹耳畔。
    • 冰島人群Covid-19病例的臨床特徵分析
      冰島人群Covid-19病例的臨床特徵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48:13 冰島國立大學醫院Runolfur Palsson團隊研究了冰島人群中Covid-19病例的臨床特徵。
    • 文獻速覽——COVID-19機械通氣患者呼吸系統順應性評價
      COVID-19機械通氣患者呼吸系統順應性評價Gianluigi Li Ba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