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事件之問:「積極承擔社會價值的商業公司」可能存在嗎?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視覺中國

熬過了中國創業公司平均兩年半的壽命,司齡逾3年的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正遭遇創立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

12月5日,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發公開信稱,「甚至我曾想過,如果水滴籌線下團隊再管不好,是不是要像別人說的那樣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

此時,水滴籌「地推門」事件已發酵6天,輿情仍然高燒未退。

11月最後一天,梨視頻拍客一段臥底水滴籌的視頻登上微博熱搜。

視頻曝光,水滴籌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大量招募正式或兼職「籌款顧問」,在各個醫院的病房裡做「地推式」銷售工作。

這些派駐醫院的「地推人員」常自稱「志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掃樓式」籌款並推銷保險。籌款人無經濟門檻限制、金額隨意填寫、無審查機制。完成籌款後,地推人員拿高額提成,月收入過萬,且實行末位淘汰制。

患者得到救助,地推員拿高額提成,水滴籌又能得到什麼?天下沒有虧本的買賣,水滴公司(涵蓋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險等板塊)通過公益性質的水滴籌,可以更為有效地為旗下水滴保險等獲得訂單。

有評論認為,其商業邏輯一如此前網約車、共享單車狂發補貼、甚至免費倒貼,目的都是導流拉新用戶,如同促銷,與公益慈善不能完全等同。

「把公眾的善意變成生意,水滴籌是在消耗社會的愛心,更讓人寒心!」「你的愛心成了別人的生意。」輿論大譁,責罵聲陣陣。

完美的危機公關,也難掩管理上的系統性坍塌

面對全網質疑,水滴籌回應堪稱迅速、誠懇。

11月30日,事件引爆輿論當日下午,12月2日,12月3日,直至12月5日晚創始人沈鵬發公開信,水滴籌官方態度積極,回應層層深入。

有主動擔責——「水滴公司管理層自身必須對此負責,承擔相應管理責任。」

有高層重視——「水滴籌高度重視,已第一時間由水滴籌總經理牽頭,線下各區域籌款顧問負責人以及其他相關負責人成立緊急工作小組。」

有止損——「自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組織重新回爐學習。」

有改過——「就大家關心的績效問題,水滴籌決定予以調整:捨棄原有以服務患者人數為主的績效管理方式,調整為以項目最終過審的合格通過率為依據,考核圍繞籌款全過程,側重項目真實合規和服務質量維度……」

若把上述回應當做一次危機公關來考察,水滴籌的表現堪稱典範,但公眾似乎並未買帳。與過往被爆出「騙捐」醜聞不同,「地推門」事件被外界定性為「性質極其惡劣」。

評論人士敬一山評論稱,如果說過去一些「騙捐」醜聞還可以歸咎於籌款人自身造假,平臺問題主要在審核不嚴。但水滴籌有如此龐大的地推團隊「掃樓籌款」,說明可能存在系統性、組織化的「造假」。這對於眾籌平臺的公信力可以說是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事實或許的確如此。保守看來,「地推門」事件至少牽涉人力部門大規模招聘、制定績效、考核業績;水滴籌總部與各地方區域公司之間的管理關係;水滴公司內部水滴籌板塊向水滴保險、商城板塊導流等等問題。

若說事件背後僅僅是「部分地區」「個別線下人員」作祟,而非水滴籌內部管理有系統性腐化坍塌,無論如何也難以服眾。

商業小道借力公益大道,動作終於變形

實際上,與水滴籌經歷的歷次「醜聞」事件相似,公眾的不原諒背後其實已然釋放出最大的寬容和善意。

一位業內人士也稱,水滴籌成立志願者團隊的初衷,本身當然沒有「原罪」,現在確實有不少重疾患者的家庭將水滴籌等當做救命稻草。

甚至對於水滴公司左手公益為右手商業打品牌、樹口碑,引流的打法,公眾也在經歷歷次「騙捐」風波後,仍以真金白銀的捐款做選票,繼續支持水滴籌。

然而,期待越多,責任越大。而來自資本和商業的高壓最終還是扭曲了水滴籌平臺的公益價值。

水滴公司從互助保障切入,旗下擁有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條核心業務線,同時銷售體檢、基因檢測、線上問診等健康服務。2017年初,水滴集市上線,水滴公司又開始向電商方向發展。

據水滴方面介紹,2017年水滴保上線2年以來,已經累計服務超過1200萬客戶,合作的保險公司數量超過60家,推出超過80款保險產品,單月新增籤單保費規模超過7億。業績增長迅猛,被視為保險行業異軍突起的新秀。

同時,天眼查還顯示,2016年以來,水滴互助已經完成五輪融資,背後是騰訊投資、美團點評、真格基金、高榕資本、IDG資本等。今年以來,水滴互助完成騰訊投資領投的B輪融資、博裕資本領投的C輪融資,累計融資15億。

即便如此,水滴公司仍未擺脫盈利困境。

沈鵬多次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水滴公司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

在水滴公司各條線業務中,水滴籌是免費平臺,完全的「賠本買賣」,多項業務仍在培育期,真正有望帶來規模收益的,只有保險業務。

而伴隨中國網際網路保險熱近年來的降溫,市場整體業務量下滑超過20%,在此情況下,水滴公司要實現盈利,唯有花大力氣獲取保險客戶流量。

獲客何其難,水滴互助開始之初曾三個月砸下1000萬推廣,但收效甚微。

此時,脫胎於「美團O2O基因」、有下沉市場「四大天王」之稱、長於「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水滴,線下地堆的武器終於派上用場。

而地推的「入門證」,是水滴籌積攢下的社會形象上的光環。

地推霸道強遇公益大道,動作終於變形。

水滴籌的盤,公益組織接得住嗎?

雖然沈鵬已撂下狠話,但事件遠未解決。

對已經通過「地推」形式獲得的或並不亟須、妥當的籌款,將如何覆核、處理?

痛定思痛,目前官方聲明只是「暫停」的線下團隊,會否徹底停止?

力有未逮之際,是否考慮將水滴籌與水滴保險、水滴互助切斷互通入口?

甚至於,水滴公司是否會效仿當年馬雲揮淚斬衛哲,以表態堅守誠信?

在所有這些疑難以後,反覆強調著「我們平臺並不是公益組織,我們是一家積極承擔社會價值的商業公司」的水滴公司,當真把水滴籌拱手送給公益組織,是否一切就將變得容易?

答案是,仍然很難!

實際上,水滴籌已經給全社會出了一道難題。

有評論認為,當打著公益幌子的機構與集團一次次毫無顧忌挑戰公眾道德底線的同時,也為社會埋下了冷漠的種子及信任的危機。而這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信任。受傷最難恢復的,也是信任——比如「郭美美事件」,多年過後仍在衝擊紅十字會的公信力。

因此,水滴籌等類似平臺作為樞紐,對待捐贈人捐的真金白銀,健全審核機制,保障捐贈人權益本是應盡之責。

今年11月6日,朝陽法院就建議水滴籌等網絡平臺,應加大資源投入,健全審核機制,履行審查監督義務,保障捐贈人權益。

但矛盾的是,水滴籌等平臺,甚至連最基礎的審核資格都並不具備。

德雲社吳帥(藝名吳鶴臣)事件後,水滴籌回應稱,「沒有資格去審核發起人的車產和房產」。這一說法得到法律專家的確認,當下網際網路捐助游離在慈善法之外,資金去向等不受監管。「對於水滴籌這樣的網際網路募捐平臺,無論是監督是推廣機制,都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

而更為現實的是,「健全審核機制,履行審查監督義務」,其花費也遠非一句「加大資源投入」就能解決。

業內認為,核實求助人提供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工作永無止境,水滴籌等類似平臺,其資金、人力、技術成本將是無底洞。

另一方面,公益組織,也真的很難吃得下水滴籌。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就曾介紹,「國際上,一些基金會的成本加起來能達到50%,單就行政成本來說,一般在20%左右……以上說的是基金會,如果是服務型的慈善機構也進入了公募,把它們的行政成本規定在15%,那它們是沒法存活的。服務型公益機構包括一些運作型基金會的行政成本在50%、80%都很正常……」

以截至2019年9月末,水滴籌累計籌款235億元計算,據稱,水滴籌平臺成立三年來的運作成本是幾十億,如按此標準,國內任何一家公益組織恐很難吃得下。

而這些費用都還來自水滴籌「自查」,當引入第三方約束,社會總成本又會大幅上升。

彼時,捐助人是否能夠接受,自己捐出的100元中只有幾十元進得到受助人手中?

喊著「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為初心和使命的口號的水滴,是否真能做到如沈鵬所表態的那樣,「我們必須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必須承擔責任……動用一切資源和力量,參與並推動網絡個人求助模式的行業自律機制」,亦猶未可知。

畢竟,要觀其言,更要察其行。

一個月前,水滴公司的主要投資方之一騰訊,在創業21歲生日之際,「迭代」使命願景,提出用戶為本,科技向善。

然而,科技怎辨善惡?運用科技的人,才是根本!

相關焦點

  • 水滴籌,為誰籌?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許多大病都有被治癒的可能。但是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或者村鎮的患者,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時,還是會束手無策。從2014年出現的輕鬆籌算起,籌款平臺已經有5個年頭,水滴籌、諾言籌、春雨籌、無憂籌等多個籌款平臺都在「網際網路+慈善」的背景下興起。當普通人面臨大病威脅的時候,除了政府的保障之外,它們為患者提供了另一條生命通道。
  • 水滴、輕鬆為籌再生仇 曾發生「致殘式」攻擊
    來源:中新經緯文:魏薇距離上次打架鬥毆事件僅僅過了一個月,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雙叒發生了衝突。這次兩家公司沒有互相指責對方,而是統一口徑,發布了聯合聲明稱,雙方員工在溝通中因誤會產生口角爭執,未發生鬥毆和受傷,雙方已達成和解。
  • 水滴籌「信任危機」後,實則另有隱情?你還捐嗎
    為此,水滴籌能受到眾多機構的青睞,佔領大份額的市場也是可想而知的。不過,水滴籌作為新時代潮流下的互助產物,在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和助力之後,最原始的「公益」目的已經開始與商業利益掛鈎了。之前,水滴籌因為種種負面新聞,備受國人的譴責。
  • 水滴籌們,別再打著公益旗號賺錢了
    作者 | 李玲終日喊公益口號的商業模式,真的是在造福人類嗎? 而水滴籌公司的聲明似乎並未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不僅未將道歉放在第一位,反而以「行為魯莽」的修飾為員工的違法行為開脫。 「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網絡調侃,發生在一個數億量級用戶的商業平臺的員工身上,並且並非個案,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輕鬆籌當日回應稱,會保護員工,「絕不向惡勢力低頭」。
  • 水滴籌、輕鬆籌員工發生肢體衝突 兩家公司存在多種商業聯繫
    來源:金融界網站4月15日,有網友爆料稱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有水滴籌工作人員與輕鬆籌工作人員因「掃樓掃病房勸病人立項,碰到對手搶生意」發生肢體衝突。目前,兩家涉事公司均已作出回應,水滴籌發聲明稱,經核實,網傳視頻並不全面,此事系因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污衊導致雙方產生肢體衝突和鬥毆,雙方正在當地派出所接受調解,水滴籌為員工個人魯莽行為道歉。輕鬆籌方面也表示,已報警,並全力協助調查。水滴籌多次對輕鬆籌員工恐嚇、挑釁並主動激起衝突,輕鬆籌員工已多次忍讓。
  • 盈利高壓驅動下,水滴籌或成水滴「愁」
    水滴籌上線1年,累計幫助超過4萬名大病患者家庭籌得治病錢,累計捐款用戶2000多萬;也曾經獲得不少榮譽:第十四屆(2017)中國慈善榜「年度十大慈善項目」2016年度 小飯桌新銳創業公司榜 2016年度新銳創業公司。
  • 水滴籌幫病人籌錢,自己怎麼賺錢?「信任危機」的背後,另有隱情
    對於這一事件,水滴籌正式回應:「已在第一時間內開展相關情況排查,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暫停服務,全面整頓徹查類似的違規行為。」整改之後,水滴籌再度活躍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 水滴籌回應上市「欲拒還迎」,流量收割之下,難逃自我反噬黑洞?
    這次傳聞中要上市的並不是水滴籌,而是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公司。水滴籌只是公司資產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部分,公益籌款也只是水滴公司版圖中的一項業務,水滴公司卻是一家實打實的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涉足大病籌款、網絡互助和保險經紀三項業務。
  • 水滴籌、水滴公益承接涼山大病救助項目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民政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有關領導,中慈聯秘書處領導,水滴公司(水滴籌、水滴公益、水滴保險商城)創始人兼CEO沈鵬以及中國慈善聯合會其他會員單位出席活動。水滴籌、水滴公益創始人沈鵬在會上發言據了解,水滴籌、水滴公益未來將主要負責涼山州17縣市重大疾病救助項目,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和其他特別群眾中因患重大疾病,在享有受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和補充醫療等補償和醫療救助後仍無力支付醫療費用且影響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難對象。
  • 水滴籌打出健康扶貧組合拳 不讓「病根」變「窮根」
    作為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通過投入愛心補貼金、籌建大病救助站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戰役,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2020年,水滴籌宣布向四川省範圍內投入超過2000萬元的「愛心補貼金」,用於幫扶10000個困難大病家庭就醫診療。「愛心補貼金」,是水滴籌針對家庭經濟情況確實困難和積極自救的患者,參考其社交網絡中愛心支持的情況向其發放的援助款項。
  • 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如何應對疫情危機?網際網路保險將迎來爆發
    本文是#網際網路企業應對疫情危機# #肺炎疫情如何影響網際網路# 系列分析之(8)【水滴篇】一、水滴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由前美團外賣創始人之一沈鵬建立,啟動業務是水滴互助,此後陸續增加了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形成了「互助+眾籌+保險」的醫療健康保障體系。
  • 免費籌錢0手續費的水滴籌,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還想捐錢嗎
    說到水滴公司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公司旗下的「水滴籌」不少人就算沒有用過,也或多或少地聽說過。作為一家靠著免費籌集善款發展起來的公司,水滴籌既不拿善款裡面的錢,又不收取提現手續費。
  • 揭秘篇:水滴籌600萬保險可信嗎?
    水滴籌日前地推團隊的騷操作帶來了公眾的質疑。 現在水滴籌官方平臺推出了一款百萬醫療險,600萬醫療保障。 很多朋友都不相信,都覺得是騙人的,其實大可不必,保險受國家法律監督。
  • 水滴籌掃樓事件,籌款文章固定模板,工作人員醫院地推式推銷!
    水滴籌資2016年成立以來,為無數家庭困難,有重大疾病需要資金援助的人們提供了及時有效的資金幫助,但是隨著前段時間「掃樓事件」的曝出水滴籌公司呢審核不嚴,援助資金可以隨意填寫,使整個公司也再次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 沒有想到水滴籌也要上市了!「紅馬甲」怎麼講資本的故事?
    很多公司都會上市,因為上市能夠為公司帶來很大的利潤。是沒有想到的是,水滴籌這種服務公司居然也要上市?對於水滴籌這個項目,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好多人都會在朋友圈裡面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轉發的消息。可是沒有想到這樣的公司專也要上市,那麼對於這個穿著紅馬甲的企業怎麼去累積資本呢?這個事情是得到了認證的,證券時報網官宣了這個消息,騰訊和美團領投的水利公司將在明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去美方上市。目前來說的估值不是很高,只有60億美元,不過騰訊控股公司正在對水滴籌進行重新評估,大約會追加1.5億美元投資。目前從消息傳來的時候,水滴籌公司並沒有對此進行任何的回應。
  • 水滴,為什麼著急上市?
    但,事與願違,在金融監管愈發收緊的環境下,水滴這一曲線收購併沒能如願。據《北京商報》獨家報導,水滴籌入股安心財險的方案在工商完成備案後,遭到監管問詢,目前接近流產。監管部門認為,一是水滴公司對安心保險股東通宇世紀的股權收購、變更流程不符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二是近期市場上關於水滴的負面輿情偏多,監管部門對水滴的業務模式需進一步研究。
  • 守護「平民英雄」 水滴籌·水滴公益照亮健康回家路
    過去,社會弱勢群體藉助於公眾媒體和網絡平臺,能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和援助。但醫生、警察、消防員、社區工作員等長期服務於社會的人群,因為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不僅不具備公益組織的救助條件,也未能及時引起社會關注。但是,一旦遭逢大病和意外事故,他們也會和其他人一樣,短時間內就背負嚴重的經濟負擔,甚至造成因病致貧。
  • 北京工商大學宋佔軍:水滴公司是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
    《意見》發布後,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下簡稱「研究中心」)針對「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展開了積極研究,並籌備在年底發布《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大病求助的保障功能和協同效應研究》白皮書。  在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城鄉局面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三重醫保制度,構成了基本的醫療保障體系。
  • 水滴公司成立四周年 水滴籌籌款總額接近300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冷翠華5月9日,在水滴公司成立4周年之際,水滴籌宣布,其籌款總額接近300億元,預計到本月底將突破300億元大關。水滴公司旗下有水滴保險商城、水滴互助和水滴籌業務,其聚焦在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領域,近年來通過快速發展,從保險、互助和大病救助三方面入手,形成了針對全民的「事前保障+事後救助」業務布局。
  • 水滴籌靠什麼盈利?這些商界大佬,賺的是「看不見的錢」
    但是,水滴籌平臺需要管理,需要員工來維護系統等等,它怎麼賺錢盈利來維持運轉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站在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為大家揭秘一下,水滴籌到底是怎麼賺我們「看不見的錢」的。在開始分享之前,我也說一下我個人的一點關於水滴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