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有29天,四年一遇。許多人選擇在這天發條紀念朋友圈,因為「這是四年才能發一次的朋友圈。」如果出生在這一天,就更顯得意義非凡,還有網友開玩笑說,過一次生日,就大了四歲。 2月29日當天,杭州各大醫院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閏年寶寶」。昨天,記者探訪了多家醫院,見到了許多29日出生的小天使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聊了聊。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
19個「閏年寶寶」,10男9女
2月29日凌晨0:15,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杭州市婦產科醫院首個「閏年寶寶」出生了,是一位小王子,體重六斤二兩。 昨天下午1點左右,記者趕到杭婦院住院部11樓,見到了正睡得香甜的「閏年寶寶」以及新手媽媽曹女士。
「原先我的預產期是3月7號,沒想到早了一個星期,小朋友挑了這麼一個好日子。」曹女士和丈夫戴先生都是杭州人,由於兩人都是獨生子女,這又是兩人的第一個寶寶,所以他的到來,對兩家人來說意義非凡。 曹女士說,生之前並不知道寶寶的性別,因此準備了兩個小名。直到寶寶出生,便留下了給男孩準備的「墩墩」這個名字,希望他能夠結結實實,身體健康。
2月29日0:15分,杭婦院第一個「閏年寶寶」,小名墩墩。「我先生姓戴,寶寶的大名初定叫做戴都鵬,『都市之鷹』的意思。原先寶寶的爸爸在法國留過學,所以給他準備的外文名是一個法語詞彙,與中文名同音:Dupont。這個單詞還有身體好、敦實的意思,跟小名也呼應上了,有些相輔相成的感覺。」曹女士笑著說,寶寶的小名和大名都是先生取的,一家人聽過之後都覺得寓意挺好。 對於墩墩的公曆生日四年一遇,曹女士表示,其實當時沒有想過會碰到29號,就這麼湊巧,也算有緣份。「既然碰上了,也覺得蠻開心的,有意義的日子變得更加非凡。以後不是閏年的年份,寶寶可以過農曆生日,也可以挑2月28日或者3月1日來過,雖說2月29日四年一次,這樣想想過生日的選擇反而變多了。」
2月29日上午10:56分,杭婦院19位「閏年寶寶」的其中之一——熙熙出生了。媽媽胡女士告訴記者,29日早上8點多自己被推進產房,整個生產過程比較順利,知道是男寶寶後特別高興,「這是我的二胎,頭胎是女兒,這下子兒女雙全了。」 一旁陪護的丈夫陳先生說,寶寶的姐姐叫樂樂,已經10歲了,這段時間都由爺爺奶奶照顧著。「今天早上樂樂還在鬧著要過來看弟弟,家裡添了新成員,她特別興奮。不過現在疫情期間,醫院陪護的管理要求非常到位,也非常嚴格,只能由一位家屬陪同。考慮到這點,我們也哄她,再耐心等幾天,等媽媽和弟弟出院就能見面了。」
2月29日上午10:56分,杭婦院「閏年寶寶」之一,小名熙熙。
「熙熙」這個小名,是陳先生和胡女士早就想好的,有光明、歡樂、充滿希望的意思。「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對於孩子,我們的期望很簡單。」陳先生說,這段時間碰上疫情,是誰都沒想到的,妻子在之前的產檢中也碰上一些麻煩,比如路被封了,各種地方出入都需要通行證明等等。雖然有過擔心,但現在寶寶出生,母子平安,心也就安定下來了。「取名字的時候疫情還沒發生,最近一段時間,浙江和杭州連續很多天都沒有新增病例,全國的情況也在一天天好轉,一切都充滿希望。『熙熙』這個名字本來就代表著希望,出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也是意義非凡。」 「以後我們打算每年給他過農曆生日,二月初七,這是小生日,閏年2月29日就是大生日。」陳先生說,他算是一個比較「念根」的人。以後向熙熙解釋生日問題,肯定也會告訴他中國傳統相關的知識。「過農曆生日的大概只有中國人,不管熙熙以後出國念書也好,定居也好,只要想起自己的生日,他就必然會永遠記著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浙大婦院:
「閏年寶寶」多達41個
浙大婦院共有7個產科病區,2月29日那天,全院41個「閏年寶寶」誕生。其中,產六科共迎來了6位「閏年寶寶」,三男三女。 昨天下午2點半,記者來到浙大婦院3號樓10樓產六科。產六科最迫不及待的小天使是個男寶寶,2月29日凌晨0:38分出生,體重6斤8兩。記者見到他時,他正躺在小床上,津津有味的吃著手,時不時砸吧砸吧小嘴。
「我的預產期是3月1號,身邊的同事知道之後都開玩笑,希望寶寶積極一點,早一天出生,2月29號多有意思。沒想到,玩笑話竟然成真啦。」90後寶媽朱女士笑得眯起了雙眼。 朱女士和丈夫戴先生都是寧波人,一起在杭州工作、生活。 「原先每次的產檢都一切正常,2月25號那天,我老婆覺得胎動有些異常,晚上來醫院掛了急診。醫生檢查之後說是羊水不夠,第二天我們就收拾東西來住院了。」聽著丈夫的話,朱女士在一旁點點頭:「27號打了催產針,原本可能是28號生的,不過因為我是第一胎,宮口開的比較慢,所以拖到了29號。」
被問到有沒有想過以後如何跟孩子解釋4年才有一個2月29日時,開朗的夫妻倆哈哈一笑,「給他看日曆,沒有29日的年份上面就是沒有這一天呀,爸爸媽媽也不能多變一天出來。」戴先生說,現在好多孩子都過兩個生日,公曆一個,農曆一個。在2月29日這樣的特殊日子出生,自家寶寶以後基本每年就只能過一個生日,並且肯定是農曆的多。幽默的戴先生還不忘添上一句「省錢!」
2月29日0:38分,浙大婦院產六科迎來首個」閏年寶寶「,小名宥宥。
「小名我們打算叫『宥宥』,鼠寶寶嘛,總覺得小老鼠還是待在家裡更安全一些。選了有個寶蓋頭的字,像是有家人為他遮風擋雨的樣子。現在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時期,就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平安地長大。」朱女士說到。 朱女士隔壁病房住著一位同在2月29日生下「閏年寶寶」的媽媽,名叫汪珍麗。稍微有點特殊的是,她是浙大婦院產六科的一名護師,原先在這裡護理別人,這次輪到自己被護理。
汪珍麗今年30歲,有個4歲的女兒,這是二胎。「寶寶出生在29號凌晨1:53分,正好是預產期當天。2780克,5斤多的男孩子。」「一般來說,我們都會選擇在自己的科室裡生產,環境和人都熟悉,相對更安心一些。」汪珍麗覺得,不管是護理他人還是被護理,本質其實都是相同的——希望母嬰安全能夠得到保障。「相信這所醫院也相信這個科室,也相信這裡的護理人員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所以才會作出選擇。」
汪珍麗說,寶寶大名已經想好了,『梓熠』,希望他未來能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小名算是姐姐取的,非常可愛的兩個字——小熊。至於姐姐為什麼會取這兩個字,一家人都不是很有頭緒。「知道我肚子裡有小寶寶之後,女兒就一直『小熊』『小熊』地喊,也許是比較喜歡熊這種動物,也可能是電視上動畫片裡出現得比較多吧。」汪珍麗滿面笑容。
2月29日凌晨1:53分,浙大婦院」閏年寶寶「之一,小名小熊。
至於以後怎麼給寶寶過生日,汪珍麗回答道:「其實過生日也是講究一個儀式感,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只要寶寶喜歡,哪一天都無所謂。」 當然,由於疫情期間醫院防控措施有所升級,只能有一個家屬陪護,所以就算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都恨不得馬上見見小熊寶寶,也得暫時忍耐一下。「一般來說,順產的產婦沒有什麼特殊情況,72小時就可以出院。所以到3號,我們就能回家啦。」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3個「閏年寶寶」,全是小公主
2月29日,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產科迎來了三位「閏年寶寶」,全都是小公主。其中,第一位小公主出生在凌晨1:58分,體重7斤。 寶媽項女士今年29歲,是黃山人,年前,她和丈夫在老家待了將近一個月,考慮到預產期臨近,1月20日兩人一起返回杭州。
「2月28日,醫生檢查之後建議我住院,當天下午我就來了。晚上12點多的時候被推進產房,兩個小時左右寶寶出生,整個過程還算順利。」項女士說,寶寶的預產期正好就是2月29日這一天,一天不差。最開始並沒有覺得這個日子有多特殊,直到和寶寶見面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越來越有了實感,心裡也漸漸期待起來。
2月29日凌晨1點58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產科迎來首個「閏年寶寶」,小名挽挽
去年8月左右,項女士和丈夫胡先生給當時還沒有見面的寶寶定下了名字,胡挽慈,小名挽挽。「當爹當媽的也沒什麼大要求,以後孩子能健健康康的就好了。」 「四年才有一個2月29日,以後我們打算在非閏年的時候給寶寶過農曆生日,閏年就按正常的過,一個大生日,一個小生日,也挺有意思的。」
見習記者 張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