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N心理疏導
「5+N模式」是指在宜昌市心理學會的組織下,宜昌市城區各區以街道(鄉鎮)為單元,配備專業心理諮詢師5名、社區心理疏導志願者若干,面向社區居民點對點開展心理疏導服務。我們將針對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推出系列推文,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在這個特殊時期調整心態,從容應對!
本文是系列推文第二篇
Q & A | 問與答
來訪者
這次疫情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每天充滿恐懼,擔心自己感染,擔心孩子的學習,擔心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心煩氣躁,晚上睡不著覺,請問該怎麼辦?
面對焦慮,調整認知和情緒是關鍵。
諮詢師
01
糾正不合理認知
焦慮通常是對事件的過度擔憂,背後隱藏的是不合理認知;不合理認知有三個特徵:絕對化、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絕對化是指認為事物必定如何或必定不如何的信念,例如,「我必須成功」「我一定不能失業」;過分概括化是「以偏概全」,例如「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個無用之人」;糟糕至極是某事一旦發生,則對其後果持有過度悲觀的態度,例如「一旦我感染上新冠病毒,我就完蛋了」「如果我失業,一家老小就要餓死了」。
請對照反思:「我的認知是不是具有上述三個特徵?」如果你能夠理解自己的認知中有不合理成分,由此導致的焦慮自然而然地就會減輕。
02
重獲對生活的控制感
在本次疫情和居家隔離期間,我們沒能按照往年的生活軌跡、之前的預期和個人的習慣開展工作和生活,因此失去了控制感——這種「失控感」也是焦慮的來源之一。為此,我們可以通過重獲對生活的控制感來緩解焦慮。
首先,三餐定時、規律作息是基本要求;其次,做一些簡單的、容易成功的事情,例如一個小手工、一次家務整理等;最後,培養簡單的「儀式感」,例如起床後喝一杯溫水、開始工作前將手機調為靜音、每天晚上寫一個簡短的日總結。
03
在危機中發現轉機
不妨停下來,利用這個特殊時期整理一下我們的思維,問問自己,在這次疫情中我有了哪些不同以往的經歷?這些經歷帶來了哪些收穫或問題?即使有一些負面影響,例如焦慮情緒,但也可以將它視作一次對自己的檢驗,某些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覺察的問題都趁此時機爆發出來。
04
情緒放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放鬆法,深呼吸、跑步、做瑜伽、聽音樂、大吃一頓、聊天……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專業的心理放鬆技術可以嘗試一下,例如正念冥想、漸進性肌肉放鬆訓練等。
THE
END
來源:安心行動宜昌市心理服務站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原標題:《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解答(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