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案例
事業單位首次「試水」統招
近期,廣東不少事業單位相繼開展新錄用員工的考察公示和聘用手續。2020年10月,由省人社廳會同各級人社部門部署實施的全省統一事業單位筆試在各地進行,共有近7.9萬人參加。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一定壓力,為銜接好用人供需關係,助力高校畢業生穩就業,2020年8月,廣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發布公告,明確拿出2萬餘個事業單位編制崗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
這是廣東事業單位首次集中公開招聘,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正常求職遭遇困難;另一方面,全省事業單位也面臨著選人用人壓力大等問題。以往事業單位相對零散的招聘公告發布效果有限,組織大規模的集中公開招聘,有利於擴大引才效應,推動招聘工作提質增效。
不少事業單位拿出重點崗位攬才聚才。如廣東各級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均拿出空編數10%以上,全省人社系統拿出空編數20%以上的崗位組織公開招聘。
不少崗位降低招聘門檻,擴招誠意十足。除了面向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符合擇業期規定的畢業生也可報名參加。公告發布的崗位中,招聘大專及本科的有15324個,佔崗位總量73%。申報條件有所放寬,除招聘博士研究生可增加研究方向和業績成果等條件外,其他崗位原則上不作年齡、職業資格、技術職稱、工作經驗等要求。
許多招聘崗位還面向港澳居民開放,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促進人才交往交流。港澳畢業生只要符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和公告規定條件,均可報名應聘大灣區9市及省直事業單位累計超萬個崗位。
「這次考試給了我一個寶貴的就業機會。」疫情發生後,居住在汕頭市郊區的韓山師範學院2020應屆畢業生小朱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無法外出應聘。在網上看到事業單位統考信息後,她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最終成功「上岸」,成為汕頭市濠江區一名小學教師。據統計,首次事業單位集中公開招聘累計吸引報名人數超11.7萬人。
率先推出「青年安居計劃」
2020年11月30日,團省委與省住建廳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安居計劃」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保障服務行動的通知》,釋放出廣東力求解決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問題的有力信號。
文件中的福利實打實,不僅提出力爭到2022年基本實現珠三角地區城市每年新增供應的公共租賃住房和人才住房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比例不少於20%,非珠三角地區城市不少於10%,還鼓勵地方集中建設公租房和人才房,優先向畢業生配租;支持各地降低或免除高校應屆畢業生申請公共租賃住房購買社會保險期限的條件。
這是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設的縮影。如今,「青年之家」如雨後春筍般在廣東各地鋪開。截至目前,全省累計供應新就業無房職工和青年人才公租房、人才房共逾21萬套,發放購、租房補貼約6.07億元。
「抵達珠海後,我便直奔酒店拎包入住。『青年人才驛站』為我求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應屆畢業生劉春芳高興地說。去年底,她收到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筆試通知,正苦惱試工期間住宿問題,「珠海青年人才驛站」解決了她的煩惱。
目前,珠海已在全市掛牌成立首批10家合作酒店服務站,為青年提供臨時住宿服務,幫助青年求職者更好融入城市。項目自2020年9月啟動以來,共接待入住青年逾80人次,累計住宿天數超150天。
在佛山南海,首個「青年之家」於近期建成。通過申請「住友券」,符合條件者可收到最多700元的公寓住宿補貼。
為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協調推進港澳青年在粵創業就業住房問題,出臺政策為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提供便利,並在創新創業基地內配建專門面向港澳青年的人才公寓。
截至目前,佛山和廣州南沙區、花都區等地均已明確港澳青年與戶籍居民享受同等購房待遇,全省累計為港澳青年配租人才公寓424套,發放租房(租金)補貼金額353萬元。
在廣州黃埔,青年人才工作半年即可買房;在深圳,青年落戶門檻降至大專文憑;在佛山,本科畢業青年人才有工作證明即可購房……「接下來,廣東還將通過降低戶籍、社保門檻等多種措施,為青年人才購房提供便利,讓青年人才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說。
技能冠軍評上「全國先進」
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22歲的梁智濱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憑藉出色的砌築技能,他先後摘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南粵工匠、全國技能手等多項榮譽。
新年伊始,梁智濱回到工作崗位後又忙了起來。近期他在繪製佛山一個村鎮的面貌設計圖,計劃帶著兩三名學生一起完成該村鎮的改造更新。
從泥瓦匠到砌築項目世界冠軍,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全國先進工作者」,梁智濱憑著對砌築的熱愛,一路闖關「升級」。如今,留校任教的他,希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2014年,初中畢業的梁智濱來到廣州市建築工程職業學校(現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三元裡校區)學習施工專業。在被稱為「鐵棚」的學校實訓室、國家集訓隊苦練3年後,他獲得代表中國出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資格,最終奪下砌築項目冠軍。
奪冠後,不少企業向梁智濱拋出「繡球」,曾有企業給出「百萬年薪+1套房子+落戶廣州」的優厚條件,但他拒絕了。2017年7月,畢業後的梁智濱選擇留校,成為一名土建實習指導老師。
「勞模和工匠,就是把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梁智濱說,選擇留校,是希望用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更多師弟師妹,只要擁有一技之長,職校學生一樣能站上世界舞臺,一樣為國爭光。
因為具有世賽實戰經驗,梁智濱的教學工作也更具針對性,他很快適應教學,並積極配合學校加快成果轉化,將世賽的技能人才標準及培養方法轉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帶動學校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質量提升。
梁智濱的成功讓更多人看到,通過技能成才,能走通更好的就業路子,而且越走越寬。「只要兢兢業業勤耕耘,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可以發光發亮。」梁智濱說,希望將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給更多學生,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