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抓住「六穩」之首

2021-01-15 南方新聞網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一定壓力,為銜接好用人供需關係,助力高校畢業生穩就業,2020年8月,廣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發布公告,明確拿出2萬餘個事業單位編制崗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

  年度案例

  事業單位首次「試水」統招

  近期,廣東不少事業單位相繼開展新錄用員工的考察公示和聘用手續。2020年10月,由省人社廳會同各級人社部門部署實施的全省統一事業單位筆試在各地進行,共有近7.9萬人參加。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一定壓力,為銜接好用人供需關係,助力高校畢業生穩就業,2020年8月,廣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發布公告,明確拿出2萬餘個事業單位編制崗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

  這是廣東事業單位首次集中公開招聘,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正常求職遭遇困難;另一方面,全省事業單位也面臨著選人用人壓力大等問題。以往事業單位相對零散的招聘公告發布效果有限,組織大規模的集中公開招聘,有利於擴大引才效應,推動招聘工作提質增效。

  不少事業單位拿出重點崗位攬才聚才。如廣東各級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均拿出空編數10%以上,全省人社系統拿出空編數20%以上的崗位組織公開招聘。

  不少崗位降低招聘門檻,擴招誠意十足。除了面向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符合擇業期規定的畢業生也可報名參加。公告發布的崗位中,招聘大專及本科的有15324個,佔崗位總量73%。申報條件有所放寬,除招聘博士研究生可增加研究方向和業績成果等條件外,其他崗位原則上不作年齡、職業資格、技術職稱、工作經驗等要求。

  許多招聘崗位還面向港澳居民開放,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促進人才交往交流。港澳畢業生只要符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和公告規定條件,均可報名應聘大灣區9市及省直事業單位累計超萬個崗位。

  「這次考試給了我一個寶貴的就業機會。」疫情發生後,居住在汕頭市郊區的韓山師範學院2020應屆畢業生小朱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無法外出應聘。在網上看到事業單位統考信息後,她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最終成功「上岸」,成為汕頭市濠江區一名小學教師。據統計,首次事業單位集中公開招聘累計吸引報名人數超11.7萬人。

  率先推出「青年安居計劃」

  2020年11月30日,團省委與省住建廳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安居計劃」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保障服務行動的通知》,釋放出廣東力求解決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問題的有力信號。

  文件中的福利實打實,不僅提出力爭到2022年基本實現珠三角地區城市每年新增供應的公共租賃住房和人才住房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比例不少於20%,非珠三角地區城市不少於10%,還鼓勵地方集中建設公租房和人才房,優先向畢業生配租;支持各地降低或免除高校應屆畢業生申請公共租賃住房購買社會保險期限的條件。

  這是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設的縮影。如今,「青年之家」如雨後春筍般在廣東各地鋪開。截至目前,全省累計供應新就業無房職工和青年人才公租房、人才房共逾21萬套,發放購、租房補貼約6.07億元。

  「抵達珠海後,我便直奔酒店拎包入住。『青年人才驛站』為我求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應屆畢業生劉春芳高興地說。去年底,她收到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筆試通知,正苦惱試工期間住宿問題,「珠海青年人才驛站」解決了她的煩惱。

  目前,珠海已在全市掛牌成立首批10家合作酒店服務站,為青年提供臨時住宿服務,幫助青年求職者更好融入城市。項目自2020年9月啟動以來,共接待入住青年逾80人次,累計住宿天數超150天。

  在佛山南海,首個「青年之家」於近期建成。通過申請「住友券」,符合條件者可收到最多700元的公寓住宿補貼。

  為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協調推進港澳青年在粵創業就業住房問題,出臺政策為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提供便利,並在創新創業基地內配建專門面向港澳青年的人才公寓。

  截至目前,佛山和廣州南沙區、花都區等地均已明確港澳青年與戶籍居民享受同等購房待遇,全省累計為港澳青年配租人才公寓424套,發放租房(租金)補貼金額353萬元。

  在廣州黃埔,青年人才工作半年即可買房;在深圳,青年落戶門檻降至大專文憑;在佛山,本科畢業青年人才有工作證明即可購房……「接下來,廣東還將通過降低戶籍、社保門檻等多種措施,為青年人才購房提供便利,讓青年人才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說。

  技能冠軍評上「全國先進」

  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22歲的梁智濱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憑藉出色的砌築技能,他先後摘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南粵工匠、全國技能手等多項榮譽。

  新年伊始,梁智濱回到工作崗位後又忙了起來。近期他在繪製佛山一個村鎮的面貌設計圖,計劃帶著兩三名學生一起完成該村鎮的改造更新。

  從泥瓦匠到砌築項目世界冠軍,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全國先進工作者」,梁智濱憑著對砌築的熱愛,一路闖關「升級」。如今,留校任教的他,希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2014年,初中畢業的梁智濱來到廣州市建築工程職業學校(現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三元裡校區)學習施工專業。在被稱為「鐵棚」的學校實訓室、國家集訓隊苦練3年後,他獲得代表中國出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資格,最終奪下砌築項目冠軍。

  奪冠後,不少企業向梁智濱拋出「繡球」,曾有企業給出「百萬年薪+1套房子+落戶廣州」的優厚條件,但他拒絕了。2017年7月,畢業後的梁智濱選擇留校,成為一名土建實習指導老師。

  「勞模和工匠,就是把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梁智濱說,選擇留校,是希望用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更多師弟師妹,只要擁有一技之長,職校學生一樣能站上世界舞臺,一樣為國爭光。

  因為具有世賽實戰經驗,梁智濱的教學工作也更具針對性,他很快適應教學,並積極配合學校加快成果轉化,將世賽的技能人才標準及培養方法轉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帶動學校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質量提升。

  梁智濱的成功讓更多人看到,通過技能成才,能走通更好的就業路子,而且越走越寬。「只要兢兢業業勤耕耘,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可以發光發亮。」梁智濱說,希望將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給更多學生,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人才。

相關焦點

  • 做好就業工作是實現「六穩」「六保」的關鍵-光明日報-光明網
    「六穩」工作千頭萬緒,其中穩就業是牛鼻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全年經濟增幅具體目標,但卻從城鎮新增就業總量和失業率(包括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就業目標,強調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可見穩就業在「六穩」和實現經濟平穩發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 築牢民生之本 擦亮幸福底色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一個地區,只有在改善民生上取得長足進步,百姓才會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滿足;一個部門,只有把百姓的願景作為動力來謀劃,群眾才能真正認可他們的工作。
  •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作為重要的民生部門,大同市人社局堅守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市人社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第一方陣,明確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多途徑多層次幫助廣大群眾了解社保繳費、勞動技能培訓、各類群體就業幫扶政策等內容,努力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助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 「難忘的2020年」保就業穩就業築牢民生之本
    李近遠就業是民生之本。2020年,這份感受格外深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無數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工廠停工、商場停業、交通停滯,被迫待在家裡的人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格外期盼能儘早出去工作,有一份收入以養家餬口。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人民網合肥12月8日電(楊賽君) 穩就業、保民生、強人才, 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桓臺人社:聚力穩定就業 築牢民生之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冠男 通訊員 王澤鵬 高春麗 淄博報導2020年以來,桓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緊緊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持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從政策扶持到資金補貼,從平臺搭建到技能培訓,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
  • 福泉: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今年以來,福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切實落實省、州、市有關就業創業會議精神,紮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促進政策,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的作用,始終聚焦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等重點群體,挖掘市內外就業崗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力穩住勞動力就業基本盤,積極促進各類就業群體就業創業
  • 2020年太原市人社局著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夯實民生之本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則民心安。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穩就業,強化支持就業的政策導向,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強對重點群體職業培訓和就業幫扶力度,降低疫情對就業的衝擊。一年來,我們堅持就業優先的戰略,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0500人,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
  • 「以工代訓」助力穩崗促就業
    這是鹽城市有效應對疫情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對就業影響,做好「穩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業是民生之本。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就業壓力顯著加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只有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才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就業是最大民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民生幸福標杆
    近年來,深圳不斷深化和諧勞動關係機制改革,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而近年來全球奔湧而來的人才,是深圳持續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優化營商環境、營造愛才惜才的城市氛圍的鮮明寫照。
  • 重慶巫山:聚力穩定就業 築牢民生之本
    2020年,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5500餘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9000餘人次;通過包機、包車協助勞動力返崗4700餘人;城鎮新增就業3320人……翻開就業工作的「成績單」,一串串鮮活的數據折射出重慶市巫山縣穩中向好的就業形勢。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好就業」到「就好業」——敦煌市「十三五」期間推動穩就業惠...
    「十三五」以來,敦煌市人社系統按照「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牢牢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推動人社領域深化改革,一項項穩就業
  • 半月談|抗疫期間民生如何託底
    圖為村民在扶貧車間工作 王鵬保就業,打出政策組合拳就業是民生之本。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均列首位。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多次強調確保就業大局穩定,部委和地方多措並舉打出組合拳。援企穩崗拿出「真金白銀」。
  • 經濟基本盤沒問題 有能力保就業民生——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
    孫國君說,當前我國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都需要經濟增長作支撐。經濟下滑時可能導致一些風險出現,甚至帶來連鎖反應。「中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能唯GDP論,但經濟增長同樣很重要。」黃守宏表示,儘管不設GDP增速具體量化指標,各地區各部門仍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重點圍繞加強「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
  • 清江浦區:夯實民生之本 交出暖心答卷
    「十三五」以來,清江浦區堅持把就業創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改革和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牢牢兜住民生底線,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麗清江浦作出了重要貢獻。
  • 年度策劃|詞說廣東2020:民生之本
    面對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廣東果斷採取多項穩保就業措施,打出保主體穩崗位、重點群體就業、拓展靈活就業新空間等「組合拳」,牢牢抱住穩就業「壓艙石」,穩住經濟基本盤。
  • 石泰峰:爭分奪秒幹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全力以赴做好「六穩」「六保...
    >7月20日至2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先後深入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調研重大項目建設和「六穩」「六保」工作,強調要充分認識當前面臨的嚴峻複雜形勢,切實把「六穩」「六保」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緊抓好,拿出超常規舉措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 六穩六保具體內容指的是什麼?2020年兩會六穩六保解讀
    中央提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那麼,什麼是「六穩六保」呢?  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 人社部: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兜牢民生底線
    如何看待我國就業形勢作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就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黨中央把穩就業作為「六穩」之首,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保持了就業穩定和發展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