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索契冬奧會各國代表團服裝設計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盤點:索契冬奧會各國代表團服裝設計

來源:聯商網2014-02-08 14:05

  聯商網消息:雖然顧拜旦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中並沒有「更美」一詞。但誰都無法否認,奧運會對於各代表團而言,不僅是一場體育競賽,同時也是一場時尚比拼,各大服裝品牌都為贏得這場比拼傾盡全力。

  中國:打造中國特色 傳承「龍」的精神

  領獎服工藝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織錦技術,將九龍壁九條不同形態的龍形象印刻在了領獎服上;後背China字樣延續倫敦奧運會銀邊立體設計並根據漢字宋體描繪China,更凸顯中國特色。

  安踏在2009年首次與中國奧委會籤約,從溫哥華冬奧會、倫敦奧運會、到索契冬奧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安踏都是中國奧委會的戰略合作夥伴。在科技層面,本屆冬奧會的領獎服融入了「能量環」科技,具備了高保護、高反彈、易彎折、輕質等特點,同時起到柔性回彈與穩定支撐的功效。

  

  俄羅斯:秉承傳統 突顯時尚

  對於參加開幕式、閉幕式以及頒獎儀式的服裝,俄羅斯代表團官方贊助商BOSCO公司秉承了傳統設計理念,採用與俄羅斯國旗一致的紅白、白藍紅相間圖案。與以往相比,今年索契冬奧會俄羅斯代表團的服裝更加時尚。而運動服則採用了獨特的設計手法——拼接圖形。運動服上印有28個菱形,這些菱形分別象徵著俄羅斯的民族特色,例如霍赫洛瑪木器、帕列赫細密畫、格熱力陶器等等。

  

  美國:這回不是「中國製造」了

  兩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美國代表團運動員身著帶有「中國製造」標籤的服裝,引發廣大美國政客的不滿。隨後美國奧委會長期合作夥伴Ralph Lauren公司承諾,今後美國代表團服裝均將在美國製造。此次美國代表的服裝充分體現了「愛國」的主題,服裝多處表現了星條旗的元素。

  

  捷克:設計師本人也難以解釋這套服裝的主題

  捷克代表團服裝由當地公司Alpine Pro設計。公司設計師稱,服裝設計靈感來源於捷克著名藝術家阿爾豐斯·慕夏的作品。然而,就連設計師本人也難以解釋這套服裝表現的主題。儘管這套服裝融合了捷克民族風情,它仍被認為是本屆奧運會最「雷人」的服裝之一。

  

  挪威:大膽前衛 與眾不同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銀牌得主挪威冰壺隊的運動員稱,賽場上除比分外,鮮豔的著裝也能讓對手「亮瞎雙眼」。或許,著裝也是一種比賽中引起對手心理波動的策略。幸好這次冬奧會挪威代表團的正式服裝並不像冰壺運動員的服裝一樣讓對手「亮瞎雙眼」。

  

  德國:繽紛多彩 充滿生氣

  德國奧運代表團的服裝設計師威利·博格納是冬季運動的專家。年輕時他是一名滑雪健將,並參加了1960年美國斯闊谷冬奧會。「博格納」品牌自1936年起與德國代表團合作。本次冬奧會上,德國運動員將身著彩虹色運動服。

  

  加拿大:傳統 優雅 力度

  加拿大作為冬奧會的大國,因為上屆冬奧會的優秀戰績備受關注。這次加拿大冬奧會的服裝設計圍繞三個核心:傳統、優雅、力度。服裝的設計由三個元素組成——紅白黑色塊、楓葉與隊徽。

  
  (聯商網服飾頻道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兩年一次運動潮流大秀 平昌冬奧會的冬季款隊服眾口難調
    距離平昌冬奧會開幕,只有90天了,各國隊伍為冬奧會的到來,做著最後的準備。而各路服裝品牌也加入到「備戰」隊伍中,幫助運動員展示更時尚的面貌。包括加拿大、法國、波蘭、美國在內的國家,均發布了冬奧會的相關服裝。不過,一些戰袍的設計,並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波蘭隊外套(圖片來源:Radio Poland)
  • 岑少宇:索契見證「習大大」與「奧小小」
    2月6日至8日,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俄羅斯索契開幕。   眼看開幕的日子越來越近,西方國家呼籲抵制的聲音日漸高漲。雖然各國表示不會命令代表團缺席冬奧會,但去年12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統高克、英國首相卡梅倫、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雷丁等以各種理由宣布不去索契,擺出一副冷淡的「抵制」態度。
  • 2014索契冬奧會場館 「蘿拉」
    「蘿拉」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中心("Laura" Cross-country Ski & Biathlon Center)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將於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羅斯索契市舉行。
  • 冬奧會:李琰奪得首枚獎牌,楊揚奪得首枚金牌,王濛金牌最多
    中國代表團自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以來,已連續四屆在冬奧會奪金,到2018年索契冬奧會已收穫13枚金牌。王濛在兩屆冬奧會收穫四金,是中國至今獲得冬奧會金牌最多的運動員。1980年,美國紐約州普萊西德湖,第十三屆。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滑冰、滑雪、冬季兩項三個大項,無人進前六。
  • 美國冬奧代表團「尖子班」:威斯特敏斯特學院
    中新網2月12日電 據福布斯中文網11日報導,近日2014年國際冬季奧運會在俄羅斯索契開幕。作為體育強國的美國在冬奧會的各項競賽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威斯特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的運動員則是美國本屆冬奧代表團的主力。
  • 冬奧會滑雪選手咋保暖?臉上貼膠布、衣服裝電池
    此前國外媒體就已經在擔心,平昌冬奧會將會是24年來最為寒冷的一屆冬奧會,各國運動員們為抵抗嚴寒,更是早早做好了準備。美國人穿上了電池供暖的大衣,加拿大人帶來能加熱的雪褲,挪威人則更願意喝來自祖國的熱巧克力。而在室外的雪山雪道,會出現類似瑜伽墊的東西,成為腳部與冰冷地面的屏障。  運動員們提前準備是有道理,畢竟平昌的低溫大風天氣可不是鬧著玩的。
  • 冬奧會火炬背後的故事,你肯定沒聽過!
    ▲觀眾在館內觀看李佳傳遞都靈冬奧會圖片展示 和李佳當時穿著的火炬手服裝(資料圖片) ▲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火炬 火炬設計靈感來源於 加拿大白雪覆蓋的起伏地形
  • 冬奧會帶動全球滑雪運動服裝市場增長,滑雪外套和頭盔使用率飆升
    根據透明市場研究公司(TMR)最新的一項情報研究顯示,在2017年至2022年的預測期內,全球滑雪運動服裝市場的需求將以健康的增長速度增長。 娛樂支出的增加推動了需求 城市人口對戶外娛樂活動的愈發偏愛、生活方式的改變、娛樂支出的增加、以及大眾對體育運動身心效益的認識,這些都是推動全球滑雪運動服裝市場需求的幾個關鍵因素。
  • 平昌冬奧會正式開幕 不容錯過的比賽全在這裡!
    本屆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2個小項。中國體育代表團共獲得82個參賽資格,將參加5個大項、12個分項、55個小項的比賽,其中在1個大項、2個分項、10個小項上是首次獲得參賽資格,參賽項目之多創歷史之最。
  • 北京冬奧會圖標設計仿佛昨日重現
    2020年5月開始,設計團隊就開始圖標的創作,最終從皮影、剪紙等眾多中國民俗要素中選取了篆刻,作為圖標設計的核心(之前的冬奧會LOGO則採用了文字)。· 平昌冬奧會:中規中矩,簡潔清晰 ·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圖標設計相對來說比較簡潔,整體採用了藍色的背景,帶給人非常清涼的氛圍。圖標線條纖細,設計來源於韓國的字母組合,經過變幻組合,也簡明的體現了各個項目的精髓。
  • 2020東京奧運會因新冠疫情延期一年 盤點歷屆奧運會那些始料未及
    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柏林、日本東京和芬蘭赫爾辛基的幾屆夏奧會與冬奧會都曾被迫取消。新冠疫情之外,諾如、寨卡病毒也曾給奧運會主辦方帶來不小的麻煩。作為四年一度的世界體育盛事,奧運會開幕式和聖火點燃儀式備受矚目,但漢城奧運會的聖火燒鴿事件和索契冬奧會的「五環少一環」等意外事故都引發了大量爭議與討論。奧運會象徵和平,但偏偏有人藉機挑起恐怖主義事端,殘害無辜生命,引得人心惶惶。
  • 吐槽 裡約奧運各國服裝大PK!網友們都成了段子手……
    話說,離裡約奧運會開幕的時間越來越近,世界各國也陸續發布了這次奧運會代表團的服裝……有網友表示,這些服裝的槽點夠段子手們盡情發揮一個月的了
  • 北京冬奧會圖標設計曝光,是江郎才盡還是經典傳承?
    前幾天,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帕運會的圖標設計也公布了,於是,日站君帶著好奇的心情點開看了看: · 索契冬奧會:Q版圖標,小巧可愛 · 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圖標設計,體現出了與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不太一樣的可愛。
  • 倒計時兩年,北京冬奧會就要來了,中國要全部參賽更期待突破
    按照規劃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行。屆時比賽將進行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的比賽,中國隊提出了要在北京冬奧會實現代表團參加全部109個小項的目標。如果真的可以實現對於中國冰雪運動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中國開始參加冬奧會是開始於1980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那也是中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後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 小菠蘿說英語丨冬奧會各項運動項目的英語怎麼說
    第23屆韓國平昌冬奧會(The winter Olympics in Pyeongchang)已於2018年2月25日落幕,這是韓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上一屆冬奧會(2014)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索契是俄羅斯最大的療養地,也是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 張志軍會見各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代表團:擴大國際交流合作...
    13日,市長張志軍會見韓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林秉鎮、德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畢滿天、日本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川上文博、澳大利亞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陳一白、法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安瀾一行,各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總領事代表團此次來長參加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