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律更懂醫療 讓醫療更懂法律
「急急忙忙趕到那裡,一個人也沒有,又白跑一趟。」近日,南京市急救中心鼓樓分站的急救人員又一次無奈返回到了分站,這已經是他們當天第10次「空手而歸」了。記者從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急救人員在急救過程中頻頻遭遇市民亂用「120」急救資源的問題。
一天「空跑」了124次
昨天晚上,我們接到指令,鼓樓區凱薩琳廣場有人酒精中毒,需要救護車送到醫院,我們趕到現場後怎麼也找不到病人,撥打報警電話告知病人已自行去醫院。南京市急救中心鼓樓分站急救醫生張飛表示。
「電話打過來說,有個人在四平路附近胃疼。我們急忙趕到事發現場卻發現什麼狀況都沒有。」在急救站裡,張飛向記者講起了當天的急救出車情況。
「這種情況很多見,僅7月22日一天,我們鼓樓分站就『空跑』了10次,這裡面主要是醉酒的,佔了9次。」急救人員無奈地說。
記者從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7月22日,他們共接聽呼救電話2120個,出救派車521次,達到了歷史最高,其中空跑124次,其中僅醉酒的就高達32次,成為救護車空跑的主要原因。
「有些撥打急救電話的病人只是醉酒、皮膚擦破或肚子痛,類似這樣輕微傷的病人可以自行前往醫院,並不需要撥打『120』。」急救人員說,還有些人因去醫院不便竟將救護車當成計程車用。有限的急救資源被這樣浪費,對於真正需要救護的患者來說,很可能會耽誤他們寶貴的搶救時間。
救護車「空跑率」過高,損害的是公共利益。現在急救資源非常緊張,救護車數量總體偏少和急救人員嚴重不足,導致救護車供不應求,「空跑率」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120」急救的緊張局面,亟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經過統計,南京地區院前急救的疾病中,輕微傷、肚子痛及普通感冒等求助的空跑率為最高,佔一半以上,其次是嘔吐、五官科疾病及其他外傷等。空跑的原因,多數情況下是病家中途退車、車到現場未見病人或聯繫不到報警人。此外,還有一些錯誤報警、重複報警。
合理使用「120」急救資源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城區不斷擴大,常住及外來人口不斷增加。這也給急救站點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要求,救護車活動半徑3至5公裡範圍內至少設置1個急救站(點);人口密集地區每20萬人設置1個急救站(點)。其他區域每個建制鎮(街)設置1個急救站(點)。
《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站(點)布局規劃》明確在中心城區及新城以提高急救服務覆蓋、縮短急救反應時間作為首要考慮,按照3至5公裡服務半徑的要求進行急救站(點)規劃布局。在周邊街鎮地區保證每個至少建制鎮(街)設置一個急救站(點)。
目前,南京市急救中心共有45個急救分站、71個急救點。急救站點分布在各個城區,主城區僅有27個。比如在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和雨花臺區等人口密集地,急救站點仍有缺失。有些時間段,這些區域用車的市民增多,可能就需要等待或者從更遠的急救站點調車。
「120」急救體系能否及時有效地行使院前急救功能,將直接關係到群眾生命安全的保障。市民亂用「120」急救的現象,勢必會造成人手、資源緊張,影響其更好地發揮好救護作用,還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和投訴,希望廣大市民能慎用「120」急救。
特別是,如果在救護人員還未趕到現場,現場人員或家屬已將病危人員送往醫院,請報警人及時將情況反饋給「120」,要儘量將資源用在最危急、最需要幫助的病人身上。但市民如分辨不清病情輕重,還需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以免錯失最佳救治時機,耽誤病情。
《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明確規定,對「120」呼救電話謊報呼救信息、惡意呼叫、騷擾和阻礙執行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救護車通行,情節嚴重的,由相關部門認定後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以此提高急救資源的利用效率。
如何正確撥打「120」急救電話
1、撥打時一定要說清病人症狀,地址不需反覆告知,電話有錄音,只要清楚地報一遍即可。
2、撥打「120」後,保持電話暢通,並將電話調至足夠大的鈴聲或振動狀態,手機拿在手中隨時接聽,隨車急救醫生接到出車指令後,會回撥電話,指導患者或家屬自救。
3、陌生號碼聯繫你時,請立刻接起來,這可能是急救醫生或調度員來的電話,如果非急救中心聯繫電話,請儘快掛掉。
4、耐心冷靜地聽急救人員的指導,避免反覆催電,或者只會說「快」。按照急救指導,配合救治,不要在沒有急救指導,或絲毫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隨意處理病人。
5、在病人自行送院,或發現為錯誤報警後,請再次撥打「120」,告知急救中心調度員,好讓急救車返回,以便於搶救其他病人。
在此,急救中心提醒市民,如有向「120」報急救,應儘可能將詳細地址、病人基本情況、有效電話號碼、呼救類型等四個要素告知清楚。同時,呼救者還應保持電話暢通,確保調度人員及「120」救護人員隨時能聯繫到當事人。
醫法在線
(關注醫療,關注法律,關注醫法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