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董金定
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學 中學高級教師,河北省先進德育工作者,
廊坊市中小學骨幹教師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趙寶茹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問題。
作為剛步入高一的你,要「如何為自己畫像」?請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遼寧六校協作體高一上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審美情趣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命題人設置的真實情境是,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問題。這四個問題,限定了考生思考的方向;這一情境看似抽象,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經歷過。個人的成長、蛻變,尤其思想上的成熟、價值觀的養成都離不開社會上的「鏡子」——榜樣的力量。每一次的尋找、發現及感官上的衝擊都會左右自己的「自畫像」。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限定考生要主動尋找「鏡子」,審慎思考四個關鍵問題,如此才能精心畫好「自畫像」。
2.典型任務的限制。「作為剛步入高一的你」,限定了考生的身份;「如何為自己畫像」,限定了考生的任務,考生可將其具體為寫作情境中的某個問題;「請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限定了所繪製的「自畫像」要基於考生獨有的感悟和思考。
3.價值判斷的限制。剛剛步入高一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趨於穩定的階段,而社會上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考生也會被不斷吸引。四個重要問題恰好可以引領考生審視自己的靈魂,尋找最好的、最值得自己追尋的足跡,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負青春韶華,不負國家使命。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事實上「鏡子」有千萬種,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鏡子,如此繪製出的「自畫像」就會不同;四個重要問題角度不同,考生在繪製「自畫像」時的側重點也會不一樣。種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自畫像就會不一樣。只要考生立足點正確,價值觀正確,能言之有物,「畫」之形象即可。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因為可以尋找不同的「鏡子」來為自己畫像,也可以在思考問題時選擇不同的角度為自己畫像,所以每個考生所描繪出的就會是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的「自畫像」。將所有畫像齊聚一起,會看到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場景,展示出考生自由飛翔、自由創作的風採。
3.文體自由。考生可以側重體驗和感悟,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側重理性思考,寫成議論文。
解題
本題屬於任務驅動型作文,是2020年全國卷Ⅲ作文題的一個變式,兩道題目情境部分基本相同,但任務設置有變化,寫作身份由「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的畢業生改為「剛步入高一」的新生,主題由「如何為自己畫好像」改為「如何為自己畫像」,對於高一的新生來說,降低了寫作難度。任務指向價值觀考查,引導考生在個人成長問題上進行思考,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材料中的「鏡子」有象喻作用,可喻指諸如英雄一類的人物或者有時代意義的大事件。「尋找」一詞,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強調考生要積極主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繪製一幅滿意的「自畫像」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有失敗、有痛苦、有矛盾,但在成長的路上,四個重要問題一直伴隨考生,幫助其隨時調整方向,最終成長成熟起來,完成作品。
文章要求以「高一學生」的身份來談,這個階段恰恰是人格完善的最佳階段,所以考生既是在寫作,也是在經歷一個品鑑社會人物(事件)、感受責任擔當、涵養高尚情操、健全完美人格的過程。本題的命題思路鮮明體現了中學生核心素養的「一核四翼」。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鏡」中英雄,我之風貌。
2.看時代之「鏡」,畫韶華之「我」。
3.尋社會之「鏡」,繪青春之「我」。
4.照英雄之「鏡」,展「我」之風華。
5.鑑世界之「鏡」,現獨立之姿。
……
偏題立意:
1.「網紅」播天下,「我」也趁年華。(價值取向有問題,只看到表面的浮華)
2.社會「扶不扶」,敢問英雄?(針對社會事件,分析社會問題,與「自畫像」無關,偏題)
3.「我」的人生「我」做主。(忽略了「鏡子」的作用,沒能與社會同呼吸共命運的人生是小我的人生,立足點不高)
4.社會太複雜,「我」就當個娃。(畏懼社會,拒絕成長,對社會上的正能量視而不見)
……
範文展示
尋英雄之「鏡」,繪青春之「我」
董金定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一千古名言時刻警醒世人,讓我們養成照「鏡子」的習慣。見賢思齊,反躬自省,為更好地描繪「自畫像」添色增香,讓不斷成長的自己綻放青春。
我尋找人生的望遠鏡。
「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的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當年臨危受命,三十年如一日,隱姓埋名與同事們一起潛心研究,解決了我國核潛艇的「有無」問題,並且親自潛入水下300米,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實驗的第一人。「兩彈元勳」鄧稼先,隱姓埋名,嘔心瀝血支撐起中國核彈國防。20元的獎金,28年的堅守,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勳澤人間。南仁東歷時22年丹心研究,主導建設了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老科學家們就像人生中的一臺臺望遠鏡,讓我們看到力克難關、矢志不渝的品質,更讓我們懂得高瞻遠矚、獻身祖國的偉大,我將以他們為鏡,繪製我人生的未來畫像。
我尋找人生的顯微鏡。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被諾貝爾獎垂青的屠呦呦終其一生研究青蒿素,自青蒿素問世以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人民英雄」陳薇,長期從事生物防禦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藥研究,從非典到伊波拉再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多年與病毒共舞,用科學與細心舞出最美的旋律!屠呦呦、陳薇等一代巾幗不讓鬚眉的科學家們,她們在顯微鏡下用細節積累成果,造就不凡。
在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過程中,我將以他們為鏡,為靚麗的青春畫上神奇的一筆!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的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專注于田疇。但願眾生皆得飽,何辭羸病臥殘陽。如今,新九零後袁隆平又要去沙漠種水稻了。鄧稼先研製核武器的初心是保衛祖國安全,不受他國侵犯;袁隆平研製雜交水稻的初心是讓中國人吃飽飯。我將追隨他們的足跡,堅守初心、不忘使命,用熱血描畫大美青春。
我追尋英雄的足跡,看到他們無一不是全力以赴、自始至終、心無旁騖;無一不是高瞻遠矚、堅守初心、細心嚴謹。他們是我人生的望遠鏡、平面鏡、顯微鏡,讓我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更讓我的青春執著、堅定、一往無前,為祖國的科學事業積聚新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