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小編之前的文章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認可。後來一位27歲的條友發來私信說,想創業、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問我好不好?
還是那個問題,部分想自己做事的人,根本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跟計劃,連自己能做什麼都不知道。跟他聊了很久。所以今天來講講自由職業者。
先分析一下,上班族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原因無非三個原因:
1.不想為人打工,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2.有公司的規章制度約束,還要順從職場規則與人打交道,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3.做事不開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與自由職業者緊密相關的詞:裸辭。
傳統意義上的裸辭講白話一點就是:上班族沒找好下家,就因為個人原因毅然決然從當前公司辭職。沒考慮後期,先放飛自我一段時間再說。按現在情況的來說95後、00後居多。大部分沒有成婚、沒有小孩,簡單講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自由職業者在行為上來說跟裸辭就是同一種意思,但是又有本質區別。區別在個人的計劃跟執行力。這裡稱為「半裸辭」。
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職業者要講幾點:
個人自律:問題就是拖延症,不客氣的說10個人裡至少8個有拖延症。舉個常見的例子:每天睡到中午12點甚至下午才起床,凌晨4點才睡覺。這是通病,這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典型的裸辭失業者。自由職業者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有規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問題就是沒有公司的時間約束後,能不能自律成了自由職業者的根本也是基礎。自由分配時間,不代表隨便分配時間。個人時間管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技能:小編不講深層的,就說膚淺的東西。在辭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技能是否能在社會、市場裡獨立合理的生存。這包括人脈、業務量、專業性。你辭職後連基本的保底工資都沒有了,如何生存是大事情。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沒辦法負擔,談什麼自由?以寫作為例。最近在頭條上,經常刷到一些創作者朋友發微頭條說收入太低,不想堅持了。我大概查看了下。第一個是發短視頻、發圖文時間並不久。第二個是內容質量大部分較低。第三是沒有做好相關功課,比如如何起標題、利用熱點起標題,來獲取點擊率跟推薦量。第四是沒有抓住群眾,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了。沒有考慮到大家喜歡看什麼。拜託!!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保質保量的輸出大家想看的才是硬道理。
事項計劃:每日或者某個時間段進行規劃需要(必須)完成的事情(目標)。常見的就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還是舉寫作的例子:以前上班只是為下班,下班只是為了休息,休息只是為了第二天上班。現在不一樣了,這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然而寫完一篇就放鬆了,感覺做完了任務。玩個遊戲、看個電影,放鬆一下獎勵自己。如果一天扣除6-8小時的休息時間,那麼保持2-3篇的作品輸出量。真的不多。難就難在,人喜歡尋找成就感。而且喜歡立竿見影的成就感,相比較做一件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帶來的成就感,更喜歡時效短但是見效快的成就感,就比如玩遊戲。特別在初期喜歡尋求一點心理安慰。
孤獨感:社交範圍的縮小,最明顯的就是沒人溝通商量,吹牛的的人都沒有。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決定。特別是一些離開家鄉隻身來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住在一個小合租房,回家沒人等、沒人說話、沒辦法抒發情緒。現在像文頭說跟人打交道都變得是優點。早前一個老闆就跟我說過一句話,人做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慢慢的才明白說的什麼意思。一個人的孤獨感很容易讓人崩潰。而且前期收入較低的情況,很容易前功盡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
村上椿樹說過:看海看久了想見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看海。
人本身就是矛盾結合體。
據研究調查46%的從業者因為前期收入不穩定、收入低而放棄。18%的從業者因為忍受不了孤獨、寂寞而放棄,這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來城打拼人員。還有其他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因為個人能力、專業、溝通、性格等等。
小編詢問過了幾個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普遍存在就是上訴問題。有一個就比較典型的。他是「程序猿」大學畢業後就職一家北京的中外合資的軟體開發公司。每個月12000的工資。幹了2年,天天熬夜加班,越發覺得不甘心。後來就決定自己單幹。但是由於一直在軟體公司上班、性格比較內向,在溝通方面、人際處理欠佳,導致在人脈方面的資源稀缺。單幹後沒有業務量,只能在網上接點小單子,在北京勉強過活。每個月只有4000-6000的收入。沒人開導跟商量,人變得有點抑鬱,就這樣堅持了4個月。又跑去投簡歷找工作。
一般人就是這樣,不想被約束、工作不開心、收入沒有達到預期,就想辭職。而且又剛好趕上今年的形勢,自媒體、自由職業者人數還在增加。
在考慮辭職的時候,先考慮自己能不能生存的下去。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道理誰都懂,但是幾個做得到。如果盲目的去跟風,那後果只有自己承受。
所以現在回答那個私信條友的問題:從事自由職業者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在於自己行不行。當前情況辭職需謹慎,自由職業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自由職業者,不自由。自由是精神,不自由是肉體。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