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並不自由,我想回去上班

2021-01-08 UJ大叔

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小編之前的文章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認可。後來一位27歲的條友發來私信說,想創業、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問我好不好?

還是那個問題,部分想自己做事的人,根本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跟計劃,連自己能做什麼都不知道。跟他聊了很久。所以今天來講講自由職業者。

先分析一下,上班族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原因無非三個原因:

1.不想為人打工,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2.有公司的規章制度約束,還要順從職場規則與人打交道,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3.做事不開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與自由職業者緊密相關的詞:裸辭。

傳統意義上的裸辭講白話一點就是:上班族沒找好下家,就因為個人原因毅然決然從當前公司辭職。沒考慮後期,先放飛自我一段時間再說。按現在情況的來說95後、00後居多。大部分沒有成婚、沒有小孩,簡單講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自由職業者在行為上來說跟裸辭就是同一種意思,但是又有本質區別。區別在個人的計劃跟執行力。這裡稱為「半裸辭」。

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職業者要講幾點:

個人自律:問題就是拖延症,不客氣的說10個人裡至少8個有拖延症。舉個常見的例子:每天睡到中午12點甚至下午才起床,凌晨4點才睡覺。這是通病,這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典型的裸辭失業者。自由職業者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有規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問題就是沒有公司的時間約束後,能不能自律成了自由職業者的根本也是基礎。自由分配時間,不代表隨便分配時間。個人時間管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技能:小編不講深層的,就說膚淺的東西。在辭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技能是否能在社會、市場裡獨立合理的生存。這包括人脈、業務量、專業性。你辭職後連基本的保底工資都沒有了,如何生存是大事情。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沒辦法負擔,談什麼自由?以寫作為例。最近在頭條上,經常刷到一些創作者朋友發微頭條說收入太低,不想堅持了。我大概查看了下。第一個是發短視頻、發圖文時間並不久。第二個是內容質量大部分較低。第三是沒有做好相關功課,比如如何起標題、利用熱點起標題,來獲取點擊率跟推薦量。第四是沒有抓住群眾,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了。沒有考慮到大家喜歡看什麼。拜託!!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保質保量的輸出大家想看的才是硬道理。

事項計劃:每日或者某個時間段進行規劃需要(必須)完成的事情(目標)。常見的就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還是舉寫作的例子:以前上班只是為下班,下班只是為了休息,休息只是為了第二天上班。現在不一樣了,這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然而寫完一篇就放鬆了,感覺做完了任務。玩個遊戲、看個電影,放鬆一下獎勵自己。如果一天扣除6-8小時的休息時間,那麼保持2-3篇的作品輸出量。真的不多。難就難在,人喜歡尋找成就感。而且喜歡立竿見影的成就感,相比較做一件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帶來的成就感,更喜歡時效短但是見效快的成就感,就比如玩遊戲。特別在初期喜歡尋求一點心理安慰。

孤獨感:社交範圍的縮小,最明顯的就是沒人溝通商量,吹牛的的人都沒有。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決定。特別是一些離開家鄉隻身來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住在一個小合租房,回家沒人等、沒人說話、沒辦法抒發情緒。現在像文頭說跟人打交道都變得是優點。早前一個老闆就跟我說過一句話,人做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慢慢的才明白說的什麼意思。一個人的孤獨感很容易讓人崩潰。而且前期收入較低的情況,很容易前功盡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

村上椿樹說過:看海看久了想見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看海。

人本身就是矛盾結合體。

據研究調查46%的從業者因為前期收入不穩定、收入低而放棄。18%的從業者因為忍受不了孤獨、寂寞而放棄,這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來城打拼人員。還有其他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因為個人能力、專業、溝通、性格等等。

小編詢問過了幾個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普遍存在就是上訴問題。有一個就比較典型的。他是「程序猿」大學畢業後就職一家北京的中外合資的軟體開發公司。每個月12000的工資。幹了2年,天天熬夜加班,越發覺得不甘心。後來就決定自己單幹。但是由於一直在軟體公司上班、性格比較內向,在溝通方面、人際處理欠佳,導致在人脈方面的資源稀缺。單幹後沒有業務量,只能在網上接點小單子,在北京勉強過活。每個月只有4000-6000的收入。沒人開導跟商量,人變得有點抑鬱,就這樣堅持了4個月。又跑去投簡歷找工作。

一般人就是這樣,不想被約束、工作不開心、收入沒有達到預期,就想辭職。而且又剛好趕上今年的形勢,自媒體、自由職業者人數還在增加。

在考慮辭職的時候,先考慮自己能不能生存的下去。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道理誰都懂,但是幾個做得到。如果盲目的去跟風,那後果只有自己承受。

所以現在回答那個私信條友的問題:從事自由職業者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在於自己行不行。當前情況辭職需謹慎,自由職業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自由職業者,不自由。自由是精神,不自由是肉體。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當個徹底的自由職業者,是怎樣的體驗
    我嘗試過類似於上班的狀態,完全無法接受。2008-10那兩年,跟上海文廣合作,每周有兩三天去電視臺,當NBA解說嘉賓,有些像上班的性質吧——不必打卡,但遲到總是不好意思的。於是前一晚得早睡,次日早上得早起、洗漱、刮鬍子、西裝、出門打車、趕到地方、解說兩個半小時、打車回家。
  • 我們採集了14個自由生活樣本,做成一冊「不上班的自由」
    本期封面「不上班的自由」,我們在福州、廈門兩地,採訪了14位自由職業者,不上班的自由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們的生活給出了一些回答。在「好物」、「好生活」、「本土製造」等欄目中,帶你認識有趣的生活、好玩的設計。另外隨刊夾冊裡,有鼓嶺的過去、當下,以及未來更多的可能。
  • 自由之丘的東京自由生活——一名自由職業者在日本的買房故事
    大約在兩年前左右我從公司裡辭職獨立出來,現在做一些跟it還有房地產相關的自由職業者的工作。今天,我主要從4個方面談談我在日本的生活經歷。永駐審查的過程差不多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在我工作的第三就拿到了日本的綠卡,在那之後我也想做一些我自己的事,所以就辭職離開公司,到現在為止都是自由職業者。
  • 自由職業者,是離開了單位,還可以靠技能養活自己的人
    可以看得出,自由職業者是脫離了集體和組織,也能有經濟收入的人,而獲得穩定收入前提是,他們需要有專業的技能。上班時積累的技能,讓他們不上班也可以養活自己。自媒體人林安的新書《只工作不上班》裡,講述了幾十位自由職業者的人生故事,而她的「100個不上班的人」系列人物採訪,約談過的自由職業者則不下百餘人。書中有自由記者、旅行博主、自由編劇、有手機攝影培訓師、整理收納師……而在自由職業之前,他們大都有過精彩的職場經歷。
  • 我是如何轉職成一名自由職業者的?
    ,以及身邊朋友的鼓勵,開始了我的自由職業者之路。同時也跟身邊認識的一些自由職業者,深入聊過不少。我發現,大家其實對自由職業者,充滿了美好的印象:清閒、舒適、不用早晚打卡,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想走就走,想玩就玩、還可以照顧家人、收入也過得去,壓力小,沒有人管……簡直就是夢想中的職業。
  • 想辭職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需要做什麼準備?
    本人目前是自由職業,全職從事自媒體行業2年多,如果你想辭職全職做自由職業的話,建議一定要準備充分了再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你需要做好以下4個準備:1、充足的現金流。沒錯,你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也是需要進行職業規劃的,規劃好自己到底要從事什麼行業相關的自由職業,例如從事自媒體行業、做一名主播、進行視頻帶貨等等。你要規劃好,自己將來長遠的發展方向,成為一名作家?還是開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媒體工作室?等等。3、找到行業的高手。有一句話說得好: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名師指路!
  • 為什麼你最值得考慮的職業是自由職業者(自由企業家)?
    什麼是自由企業家?有人會覺得這是個新鮮事物:「自由企業家」其實早已經不是了。簡單地說,自由企業家就是運用他們在先前的工作中積累的技術、知識和人際關係,自己開辦企業的專業人員。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這早已是一個趨勢,它表明很多我們曾預期的事物將在以後的年月裡得到很好的延續。
  • 離職後,前公司領導突然找你,讓你回去上班,你還會回嗎?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離職以後,如果以前公司的領導突然找你,說讓你回去上班,你還會回去嗎?一邊是找工作大海撈針的難,一邊是尷尬的回頭草,是你,你又會怎麼抉擇?其實我覺得看情況吧~看領導是因為認可、然後給你加薪叫回去,還是公司現在沒人了假惺惺叫回去頂一下,招到人就把你踢出局~遇到這種情況時,一般會回去的人大多是因為離職後混得沒原公司好吧?
  • 自由職業者,光鮮還是艱辛,你知道嗎?
    不由想到自由職業者,相當一部分的自由職業者是待在家裡辦公,不太和人接觸。即使需要和人溝通,也是通過網絡進行文字或語音進行交流,幾乎沒有面對面的人際交往。談起自由職業者這五個字,一般人都是羨慕。上班族們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上班,常常嫉妒自由職業者可以不用上班打卡,天天睡到自然醒。
  • 自由職業半年後,我還是滾回來上班了
    做一個自由職業者,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大把時間,還不用看老闆臉色
  • 那就不上班了吧!How to be a freelancer
    本期Le Journal,我們與15名早就不上班的人一起聊了聊,他們對於如何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最深的經驗和體悟。事實上,參與本期內容製作的作者、攝影師、插畫師都是自由職業者。自由職業者也並非是為了追求「自由」,他們能將興趣和熱愛付諸實踐,並創造出當下社會的新需求。當有更多人從流水線上走下來時,希望他們都可以去開發自己的好奇心,享受新工作。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了?
    或者成為無拘無束的自由職業者,不用受KPI的鞭撻,每天睡到自然醒,想什麼時候工作就什麼時候工作,擁有時間自由。 當代年輕人不想上班有10086個理由,總有一款適合你,讓你釋放內心的聲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 我太累了,不想工作,不想參與,我辭職做自由職業者,卻發現:內卷無處...
    如果把自由職業者的生活,想像成這個樣子,那你大概是電視劇看多了。對多數的自由職業者而言,無論是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以及工作內容,都不自由,甚至時常處於一種束縛而窒息的狀態。每個自由職業者,當初都是為了奔向自由,而離開了穩定的單位;到最後卻發現,這份所謂的「自由職業」,只剩下「職業」,卻毫無「自由」。自由職業者,睡眠時間比打工人還少小編有個朋友,從國企辭職出來開網店。
  • 高薪AI 工程師辭職做自由職業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大部分都是通過網絡,機會有時候會多到令你驚訝自由職業者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但這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作為自由職業者,你需要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時間等同於客戶的金錢。至少在我在做全職工作的時候,我的「職位搜索」狀態是雙峰式的,要麼不看,要麼不停地看。如果你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薪水,那自由職業可能不是好主意。
  • 揭秘SOHO族——有的想上班,有的仍堅守 財學院
    你適合 SOHO 嗎SOHO族雖然自由,但 並非人人都能做的,在 加入 SOHO族行列前,不妨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自己的專業 知識、技術能力是否足夠?沒有上司或老闆來監督安排, 你的自我掌控能力是否夠強?自己對於家庭與工作是否 能面面俱到?本身對時間有沒有概念?工作時喜歡獨當一 面,不喜歡參與討論?不喜歡很正式的上班環境,不拘小 節?
  • 在家辦公後,我認清了什麼是「自由職業」
    結果,發生了一個非常神奇的場景: 以前會their著牙齒,說他們不想去上班,現在有那麼多的哭聲和尖叫聲, 他們想去上班。不能再愛它了。 「首先,在春節期間我閒置了十天,然後公司表示,在家遠程工作很麻煩……如果我不去上班的話,恐怕我會放棄它。公司。」 我的前同事在小組中,說很沮喪。  好吧,她幾年前說過,理想的工作是自由職業。  我認為這確實不錯。突然的「休假」使許多人意識到了現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由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有價值。
  • 工作時間地點自己安排,薪酬很可觀,這些自由職業者,你知道嗎?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出現了很多的自由職業者。這些人不像一般的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而是什麼時候有時間就什麼時候工作,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時間和地點,深受現代人的推崇。自由職業被認為是最幸福的職業。那麼,哪些工作是自由職業呢?
  • 當家居經銷商站上歷史拐點:我想回去上班了
    「以前是坐著掙錢,如今要付出3-5倍的努力,現在做生意真的好辛苦,可能一年到頭還沒有上班掙得多。」進入窗簾行業之前,練偉是國營工廠四川峨機的員工,在被派去雲南開拓市場回來後,他萌生了創業的心,「做生意也就那麼回事」。
  • 杭州翼牛科技品牌戰略升級,為自由職業者賽道發展再添助力!
    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中國市場。  然而,4G和5G的普及,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雖然降低了創業門檻卻,卻增加了自由職業者之間的競爭,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自由職業者本身越來越專業。可中國自由職業者群體的成長,有相應的環境,卻沒有相應的平臺和指導,自由職業者的探索,充滿未知和歧路。
  • 如果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其實誰都不想上班,我們之所以上班,就是要解決「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能解決「錢」的問題,那上不上班都不是問題。可是對於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講,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幾年下來,技能單一且初級,如果離開公司,就很可能沒有辦法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