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我為什麼退出了導遊這個行業

2020-12-15 楊秀讀書

我的家鄉是一座很小的旅遊城市,因為物種多樣性,被聯合國評為世界遺產,景色也是典型的山清水秀。加上當地氣候土壤環境的先天條件,各種農副產品數不勝數,最出名的就屬茶葉了,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畢業那年,選擇了去省城發展,兩年後,禁不住家人的勸阻,在工作城市考了國導證,回到了家鄉進入了浩浩蕩蕩的導遊行列。從此也開始了自己一段「岔道人生」。

導遊考試在每年的11月,記得考試前半年,要自考本科、上班、學英語、還要考國導證,在租來的房子裡,每天5點半起床,下了班吃過飯,就開始各種學習,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睡眠嚴重不足。

自考時在考場上居然睡著了,也就是那時候年輕,全部考完後,滿滿地睡上了16個小時,精力又恢復如初。

現在回想起來,非常累確是最充實的一段日子。當時覺得國導證應該蠻難考的,理論書籍厚厚的3本,還有面試的一本小冊子。第一次考,沒什麼信心,就報名參加了一個省旅遊局主辦的培訓班。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導遊服務知識》這門課的高級導遊授課老師,他說起自己從業十幾年的過程中,各種有趣、有料的見聞聽得我是心花怒放,每次課下來,都樂得不行。

當時的感覺就是:導遊是一個不僅能吃喝玩樂還能遊山玩水的職業。

後來的親身經歷證實了,所有的美好描述都是「非常相對」,或者用到今天選擇職業時態度就應該充分地了解這個行業的優缺點並且結合自身的情況來考慮。絕對不能因為別人的描述而片面地下結論。

邊工作、邊學習非常辛苦,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的結果很滿意,順利地通過了國導考試。

那兩年家鄉的旅遊開始火爆起來,原本就挺贊的一所小城市,因為對旅遊的開放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沉寂了很多年。

隨著對城市潛力的挖掘和宣傳,整個旅遊市場呈現出「井噴」的需求,也就帶了很多的職業和機遇。

俗話說:天算不如人算,拿到《導遊資格證》證書時,沒想到遇上了2003年的「非典肺炎」對所有的行業打擊那麼大,尤其是旅遊、餐飲、娛樂行業。

從旅遊局工作人員那裡拿到了導遊IC卡後,對方調侃說:「你可以去賺錢了。」想著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的日子馬上就要來臨了,心裡還美滋滋的,殊不知前方其實一片迷茫。

後來才知道,即使你考上了國導,也要自己去找旅行社,在家裡等哪裡能等來工作機會。好在也有熟人做這個行業,於是就被介紹到了一家很小的「夫妻旅行社」工作。

城市旅遊形象的樹立,讓這個只有3條街道的旅遊中心區,集中了70家大大小小旅行社,和200多家大小不一的酒店、賓館、旅舍等等,這還是在03年的時候。

「非典」慢慢波及到了全國,整個旅遊行業停滯了整整一年半。想著千辛萬苦考來的國導證,現在只能待在家裡,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導遊都沒有團隊帶,哪裡還輪得上我們這些新手?於是焦慮、煩躁的心情時常出現。

所以覺得,人寧願忙起來都別閒著。閒會生事,這裡指的是心事,一點不假。

下面說說我做導遊之後遇到的一些不讓人快樂的幾件事。

第一次「跟團」是朋友介紹了一個已經做導遊3年的男導遊,暫且稱他為王導。去火車站拿著接待牌等著這行從北方來的朋友,因為第一次跟陌生人靜距離接觸,所以感到很不適應,笑的都非常勉強。

後來才發覺,其實自己性格偏內向,並不適合這個行業。這也是第一次就讓我感到工作性質帶來的棘手。期間王導在車上開始了千篇一律的接待詞,這也是後來跟他帶了幾次團之後,才發現他每次的接待詞都一樣。

說到這點,我現在去任何地方旅行,在了解景點特色、歷史典故方面,一定會去看景點本身的介紹,至於導遊的各種傳說、神話,也就當個奇聞聽聽,別全當真。

旅行既然花了時間、精力、金錢而來,除非那些商業購物街,其他的無論自然景觀、人文景點都有它的特色和故事,這期間,景點門前專業的介紹一定要看。

很可惜,在從業的兩年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遊客,都會走馬觀花似的「到此一遊」。

車子在行駛到一半的路途中,原本輕鬆、歡快的氣氛被其中一位男遊客的一句:「不好」打斷了。原來下火車時,他把最重要的公文包落在了臥鋪的車廂了。

於是我陪著他往回趕,好在非常迅速地上了火車之後,找到了堂而皇之躺在臥鋪下鋪枕頭旁邊的黑色小包。

這時正巧一位清潔工阿姨來到車廂,其實她應該沒看到那個包,只不過遊客心急火燎地拿到包走到過道時,那位阿姨才知道了怎麼回事,然後她說了一句:「先生,你要給我一點小費。」

我當時蠻詫異,完全摸不著這位大媽的意思,接著她不斷地重複這句話,終於理解了她要好處費的意思:因為她沒有將包據為所有,所以要給他「小費」。

那時的感覺就是這個「無賴大媽」真丟這所旅遊城市的臉,時隔多年,遇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不會再像那時年輕時那般的憤世嫉俗。

當時瞪著雙眼看著她。她對著遊客說這話時,我作為「導遊」一方面生氣她對我的遊客如此「敲詐的言語」,另一方面又覺得她作為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實在太丟旅遊城市的臉。要是那天她敢蠻,我當時就想著報警她「敲詐」。

這是我第一次「跟團」,也是第一次發覺「利益」在這個行業比我之前所有工作都要現實、勢力許多。

非典的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一直持續到04年5月,隨著第一個黃金周的到來,我的帶團次數也愈來愈多,停滯了一年半的工作,終於慢慢起色了,隨著工作的深入,也越來越覺得不喜歡這個行業。

說說另外一件事:偶爾一次帶團遇到了小學的同桌,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女孩,原來成績還不錯,後來也做了導遊,見到她的時候完全不是印象中連說話都會臉紅的女孩。抽菸、喝酒樣樣會。

我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也知道很多時候,一個人變得如何跟她自己的關係也非常大。

在這個行業的兩年多,每次帶團間隙時間,導遊聚在一起聊天時的話題永遠都是:「這批客人如何?」

說的都是賺多賺少,購物能力,客人中是否有「刺頭」不好說話類型的。對於我來說,當時這種環境無疑每一次都是煎熬。

一直認為,工作不說是完全愉快,起碼也不能無時無刻都只考慮「錢,賺多少」,這類問題,工作要伴隨一個人大部分甚至一生的事業,一定要有心靈交合的興趣和愛好支撐。

此刻的這份職業環境帶來的感受非常壓抑。可惜,因為身在這個行業中,每天聽到的、看到了,全都逃脫不了。

這個行業優秀的也有,總感覺太少,當時也不知道是自己太消極、太單純了還是其他原因,在真正帶團不到半年,就跟家人提出了轉行的念頭。

因為收入還可以,家人都不同意,現在想來,在工作方面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意願。喜歡並且認為從中能獲得成長和快樂是最重要的。

後來一次更加「勁爆」的事情,也讓我徹底地決定離開這個行業。一批散客拼團的客人,有老有小,80歲的外婆、5歲的外孫,外加一大家子女兒女婿,本來挺開心的一批客人,因為選擇「國慶黃金周」,各個景點、酒店、交通都擁擠不堪,其實對孩子和老人來說挺受罪的。

作為年輕人,也許只有這時候才有空儘儘孝心,帶著家人外出散心,旅行,也是挺能理解。

那次的問題出在旅行社,答應客人的臥鋪變成了硬座,16個小時而且是跨夜火車,老人和孩子誰能受得了?

距離火車開車不到2小時,才從旅行社拿到火車票,連帶我這個導遊在內才知道,其實旅行社一開始就沒有臥鋪的票,因為買不到,又要滿足客人的要求,於是就用這種方法解決。

後來我一個電話一個電話地打回旅行社,得到的回覆一直都是:「沒有臥鋪票,自己去跟客人解釋。」

那次挺心疼那幫客人,大老遠的帶著一家老小跑來旅行,各種擠就算了,最後就這樣做了一晚上硬臥,累不說了,關鍵被欺騙,誰遇到不賭心?

當時心裡「一萬個草泥馬」罵這個旅行社,後來再也沒去幫那家旅行社帶過團。聽說回去之後,客人投訴了,但是這彌補不了一大家子這次旅途的遭遇,非常不愉快。

說到這裡,也要提一點:外出旅行,一定要選資質好的旅行社,貨比三家,前期多費點時間考察旅行社絕對是值得的。

這家人是通過當地的旅行社介紹掛鈎找的「地陪旅行社」,所以當地那家旅行社也是有責任的。

國慶時,天氣還挺熱,人又多,記得要踏上火車的最後一刻還是沒有解決,客人中的兩個女兒,心疼老人和孩子,已經無法忍受,開始大聲吵鬧。又因為到了酒店最遲的退房時間,酒店又讓著她們退房,於是各種不滿、矛盾那一刻「全部爆發」。

帶團的兩年多過程中,遇到的客人基本都很好,大家都是抱著旅行、散心,玩的心態出來的,非常愉快的。

前面提到的:開始時以為導遊是一個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的職業,也簡單解釋一下:遊客所有的行程,吃住行娛購都是提前由旅行社安排好,包括導遊也是其中。

我們在遊客接受這個行程前必須聯繫好下一個項目,比如吃飯、自由行、住店還是其他,吃飯時,你得時刻關注客人在對進餐的滿意度,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等等。

也許用「客人吃著,你看著,客人坐著你站在」會更加貼切些。當然這些也屬於服務行業必須做到的素質,只不過在沒有進入這個行業之前,一切的想像都過於美化了。無所謂好壞,只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職業。

還有很多人在提到導遊,往往也會認為:多好,遊山玩水。是的,開始的時候,絕對可以這麼說,但是一份工作重複不停地做,就不會只有樂趣了。

比如一次黃金周,一個月我帶著遊客爬了6次山,每次3天,同樣的山水,景色,重複不停地看,就算是詩人也未必能始終保持那份詩意和快活。

開始時會羨慕那些帶著外地遊客來這邊旅遊的「全陪導遊」,覺得他們才是真的體驗到了遊山玩水。

聽過一次北京的「全陪導遊」吐槽自己的經歷時才發現:即使我們都是導遊,對不熟悉的那個崗位其實也一點不熟悉。

他說:他這個月就已經帶了4批來這裡的客人,想想,他和我們境遇不是差不多?從出發到終點,期間所有的幾乎都一樣,不一樣的只是遊客,哪裡來的「吃喝玩樂,遊山玩水?」不過是隔行如隔山的不了解而已。

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這個行業的不好,其實不然,在這個行業也有做得很好的導遊,只不過,個人的短暫經歷和性格,並沒有遇到哪些做得非常好的行業精英。

又或許這主要還是應了一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在選擇職業方面,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也是永不過時的理念

離開這個行業的頭兩年,想起了就覺得走了「岔道」。再後來,這種負面的想法就沒有這麼強烈了,一份工作,不論結局如何,總會有不同的收穫,哪怕是不好的收穫,起碼也給今後的道路提了一個醒。

有機會還會記錄兩年多的帶團過程中,遇到有趣的事情。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談天說地,和他們的聊天過程中,你也能發現中國多大,不僅僅是自己做個嚮導,也要走出去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這是做導遊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提問:為什麼日本酒店經常會丟東西?導遊給的答案亮了
    說到住酒店大家都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出門旅遊,旅遊業的繁榮也帶動了一大批酒店服務行業的崛起。這一現象不僅僅只發生在中國,近兩年,我們周邊國家,如日本的酒店毒物行業也越發達。我有不少喜歡去日本旅遊的朋友,他們透露給我說,日本的酒店是經常丟東西的。
  • 一個小旅行社老闆拉了副業交流群,160多個導遊從中謀生
    艱難,想退出卻又苦熬,用副業撐著旅遊情懷劉天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充滿了自嘲意味的簡筆畫圖片:一個跪著的小人的背影,下方配文:我也不知道,人生到底走錯了哪一步,為什麼要做旅遊。劉天告訴獵雲網,自己是2016年6月份進入旅遊行業,入行3年多,對這個行業,自己已經沒有信心了,「都想退出了」。劉天稱,自己在前老闆的旅行社待了1年、自己的營業部待了1年、又在自己的旅行社做了1年。他介紹,旅行社分很多種,業務範圍廣,「大家都不同路數」。而劉天自己的旅行社屬於組團社,主要賣國內的跟團遊產品和門票。
  • 我為什麼退出自然陽光?這個夏季,享受自然陽光,享受健康美好
    我為什麼退出自然陽光?面對健康的呼喚,我選擇一直與自然陽光相伴! 在夏天,很多人選擇躲進空調房,吹著冷氣,喝著冷飲,不亦樂乎!這樣的「避暑生活」確實很爽,卻會對身體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適當地曬太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益,即使在夏季,大家也應該嘗試親近陽光。
  • 雲南導遊化身「古惑仔」,出言威脅遊客人身安全,「雲南,為什麼總是...
    「我脾氣不好,不要讓我針對你」、「針對你,會讓你終身難忘」,這不是古惑仔大放厥詞,而是在一輛雲南昆明的旅遊大巴上,導遊介紹行程時對著遊客說出來的威脅話語。 有人說雲南去了三次,還有很多地方想去,就是導遊太讓人失望,每次去都要買東西,太難了。
  • 1997年的《鑑證實錄》,為什麼能成為TVB刑偵劇的裡程碑?
    這三場戲讓觀眾快速記住了詠妮這個角色,而後在第一集結束,詠妮就被人謀殺了。 詠妮的死迅速引起了觀眾注意,因為觀眾並沒有料到她會死。 這就是《鑑證實錄》的精妙之處,讓每一個主角都和案件有關,甚至會讓重要角色突然死去。
  • 《鑑證實錄》20年重聚飆淚殺!當年誰不想成為聶寶言!
    女二號是她——蔡小棠(李珊珊)這位多事小警花敢愛敢恨,喜歡一個人大佬原會主動表白,知道大佬原喜歡的是聶寶言也會毫不猶豫地退出,甚至不惜找人來假裝自己的男朋友,還是兩個——一個被包養的保險經紀,另一個是聶醫生的下屬志倫(劉愷威)。兩部《鑑證實錄》,小棠菜一開始很招人恨——「別擋在官配CP(曾家原+聶寶言)前面好麼!」但最後,這個角色最讓人惋惜。
  • 旅遊業的「秘密」,記住只要導遊說這句話,遊客就會買東西
    以前一提到旅行團,大家多少有些擔心,但害怕被屠殺要花很多錢, 現在旅遊行業越來越規範,在旅行團強烈買賣的越來越少, 其實我希望中國遊客多付錢, 導遊總是用自己的方法引導和說服,對於喜歡出去旅行的中國遊客來說,出錢其實並不難。
  • 山西:一位資深導遊疫情下的忙碌生活
    (採訪對象供圖)  新華社太原5月6日電(記者王學濤)這個「五一」小長假,牛剛成為山西著名景區晉祠的一道獨特風景。當景區講解員大都加入疫情防控的隊伍時,他這個「外人」連續3天免費給遊客講了15個小時。5月2日至4日,牛剛或是冒著三十多度的高溫,或是在雨中講解。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去泰國旅遊?美女導遊說出真相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去泰國旅遊呢?針對這個問題,一名從事旅遊行業6年之久的泰國女導遊,說出了真相。第一,泰國特殊的人妖文化吸引了中國遊客眾所周知,泰國的人妖文化,在全世界也是獨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規模產業,泰國旅遊業,也就依靠這種人妖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帶動整個泰國消費市場的發展。
  • 日本的廁所,紙巾為什麼不能放進垃圾桶?導遊這麼說的!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做出決定並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07,閱讀約2分鐘在這個世界上日本在古代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這個國家的一些習俗與中國非常相似,中國遊客能很快適應當地的生活。與一些西方國家很多東西需要重新適應不同,近年來到日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少是為了購物。正因為如此,日本的製造業非常發達,無論是數碼產品還是工藝品,都非常精緻。
  • 導遊的四字金句,能讓遊客「言聽計從」,你會聽這句話嗎?
    對於一些嫌麻煩,還有年紀大的叔叔阿姨都會選擇跟團旅遊,很多旅行社安排的景點也非常有趣,能將這個地方重要的景區都遊覽一遍,還有導遊講解各種旅途中的故事,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跟團旅行。但是隨著旅遊業越來越火熱,跟團出遊的人也增加了,但是也伴隨著很多不好消息傳出,據說有很多導遊會強制一些遊客在當地進行消費,如果不消費便會被關進小黑屋等等,這個消息一出很多人都不知道現在的旅遊團還能不能相信了。
  • 老導遊車上遊戲
    這是一個測試分心的小遊戲,可以善意的提醒客人,如果做不到,那麼開車的時候就要一心一意,不能做接打電話一類的危險行為.你可以在上山的早上來做這個遊戲,免得客人犯困,可以讓所有的客人伸出雙手,而且要讓你能看到,那麼犯困的也被你叫醒了,也就幾分鐘,然後你就可以繼續山上的講解了.試試,互動反映挺好的,我有時上山早上會做這個遊戲,一般是看他們沒精神的情況下。
  • 在沙漠看到遍地「西瓜」,為什麼不能摘?導遊:再渴也不能吃
    有些到過沙漠的遊客,會看到沙漠裡長了許多「西瓜」,以為這些西瓜很解渴,應該有很多糖分,可是導遊卻不允許摘,這是為什麼呢?而且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在沙漠上看見「西瓜」遍地,為什麼不能摘呢?嚮導:再渴也不能吃了。普通水果含大量水分,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吃水果也能滿足人體日常需要的水分供給,而西瓜的含水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除了很解渴,味道非常甜美,深受人們喜愛。
  • 你為什麼退出娛樂圈?
    為什麼王二妮會消失事實上,近幾年像朱之文、王二妮這樣的農民很多,但其中很多是因為這個項目已經火了一兩年,而後來逐漸沒有了熱度。最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他們沒有合適的公司來包裝、宣傳和炒作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在人們的眼中。
  • 導遊收入怎樣?
    旅遊業的發展促使了一個新的行業產生,即我們要探討的導遊行業。那麼導遊證好考嗎?導遊證可以免費逛景區?導遊的收入如何呢?是不是傳說中的日進鬥金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沒有導遊證是不能從事導遊行業的,也就是傳說中的黑導遊。
  • 桂林私人導遊哪裡找,陽朔私人導遊多少錢?(強力劇透)
    桂林私人導遊哪裡找,陽朔私人導遊多少錢?(強力劇透)文章背景:很多人覺得看了很多攻略還是一頭霧水,問有沒有更直接了當的玩法,這樣其實就說花錢買時間了,請個私人導遊安排行程,住宿,景點,自己把握遊玩時間即可,下面來聊聊桂林私人導遊的一些事。
  • 去泰國旅遊,為什麼美女遞的毛巾不能接?導遊:「接了」就會後悔
    所以大家在獨自出國旅遊的時候,那麼一定要了解當地獨特的習俗和注意事項,若是跟團旅遊那大可放心,導遊會提醒你一些該做的事情和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最近一些去泰國旅遊的遊客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湄公河坐完船上岸的時候,總是會被當地美女「遞毛巾」,這些美女大多都很熱情,但是導遊卻表示:千萬別接,「接了」就會後悔,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李孝利宣布退出社交平臺 李孝利為什麼退出?
    原標題:李孝利退出社交平臺為什麼退出原因詳情大公開2日,李孝利退出社交平臺的消息迅速引發熱議,這什麼情況?為什麼退出?發生了什麼事情?原來,此前在《閒著幹嘛呢》節目中,李孝利和劉在石討論取一個全新藝名的事情,她直言想要一個「mao」的藝名。
  • 疫情之下,義大利華人導遊改行找飯碗:老導遊轉型成了專車司機...
    圖/新華社 在義大利做了8年的導遊,軍哥(化名)卻在今年面臨著改行的困局,他原本用以接待遊客的四輛奔馳轎車和兩輛商務車,如今的乘客也變成了包車去機場或搬家的同學;老資歷的導遊還撐著,對於年輕導遊阿龍(化名)來說,已經鍛鍊起了直播帶貨的技巧,和過往不同的變化令他尷尬,「搞直播看不見人,聽不見聲,我自己對著屏幕瞎說」,但仍然得學下去。
  • 2020年寧夏導遊大賽圓滿落幕
    12月21日,由自治區文旅廳、總工會、團委、婦聯聯合主辦,寧夏旅遊協會承辦的2020年寧夏導遊大賽頒獎儀式在銀川舉行。 最終,李兵獲得一等獎,王江、丁嘉靜、李強獲得二等獎,王宏偉、田珊、王麗婷等導遊獲得三等獎。同時,還有10位選手獲得本次大賽優秀獎。港中旅(寧夏)沙坡頭旅遊景區、吳忠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單位因組織得力被大賽組委會評委優秀組織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