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隨處可買的盲盒火爆市場 專家提醒:理性消費勿成癮

2021-02-14 生活幫2006

說起盲盒,年輕人應該並不陌生。盲盒,是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約來自日本的福袋,盲盒在2019年真正火爆成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那這盲盒到底有什麼魅力會讓消費者如此青睞呢?

碰運氣!開「盲盒」為何如此「迷人」?

在濰坊一家盲盒銷售店,幫辦看到,櫃檯上擺著各式各樣的盲盒。工作人員說,裡面有的裝著玩偶,有的裝著徽章,只有購買後才能打開。

盲盒銷售店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盲盒一般都是十幾個一套,分為普通款和隱藏款,一套裡面每個玩偶出現的概率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可能消費者買了好幾套盲盒,都不一定能抽出完整的一套玩偶。

工作人員告訴幫辦,每個盲盒的價格高至近百元,便宜的也要近二十元。因為裡面的玩偶比較可愛,所以孩子喜歡的多一些,加上現在孩子們都放寒假了,每天賣出的盲盒也是相對比較多。

抽出概率不確定 隱藏款越難越「勾人」

幫辦走訪了兩家盲盒銷售店發現,購買整套盲盒的價格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在這些盲盒中,隱藏款因為比較稀有,因此也是比較難抽中的,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盲盒銷售店的工作人員介紹,盲盒存在不確定性,而且有的款式很難抽中,所以為了集齊一套玩偶,消費者會大量購買。

有的市民表示,購買盲盒和買彩票差不多,這個東西得看運氣,裡面肯定有好的,但是機率很小。也有市民表示,感覺裡面並沒有什麼實惠的東西,因此,自己只是看過而並沒有購買過。

通過市場走訪調查,幫辦了解到,盲盒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在購買之前,消費者不知道盲盒裡面到底有什麼,還有一些隱藏款會比較稀少,也就是「物以稀為貴」。除了實體店,網絡商城、以及自助機上都可以買盲盒。這盲盒到底能不能抽出性價比高的產品呢?幫辦決定體驗一下。

幫辦體驗:「盲盒」到底能抽出啥?

在一臺盲盒自助售賣機前,幫辦看到,這裡接近一半的盲盒已經被抽走了。而抽一次需要花30塊錢購買一個福袋。懷著激動的心情,幫辦選擇了21號,掃描二維碼付款之後,盲盒出來了。打開盲盒,裡面並沒有售賣機上標註的手機、手錶、耳機等貴重物品,而是一瓶250毫升的女士沐浴。而在網上同款的兩瓶沐浴露售價為39.8元。

30元買「福袋」「盲盒」產品不好「回本」

30元錢,買一個福袋抽一次盲盒,幫辦抽中的這瓶女士沐浴露,在別的平臺上僅賣19.9元,屬於活動促銷產品。而同網搜索還有更低的價格,13.9元一瓶。除了實體店、盒自助售賣機之外,在網上同樣也可以買盲盒以及福袋。

幫辦從網上看到了一個9.9元的福袋,介紹的裡面有玻璃杯、保溫杯,還有保溫飯盒等。這家店鋪的福袋總共分三個種類,有超值限量袋、小福袋和大福袋,月銷量1000多件。宣傳頁面標註了產品隨機發放,而且如果非質量問題,不接受退換貨。幫辦決定買一個,看看到底能開出來什麼東西。幫辦在收到福袋後,打開發現裡面裝的是一個小孩用的水杯,還有吸管,看著挺好看的,不過確實不太適合男性使用。

雖然福袋並不貴,但是對於幫辦來說,期待的產品是保溫杯或者保溫飯盒,並不是兒童水杯。當然了,如果一開始幫辦知道會是這樣的產品,也不會花9.9元購買。

通過體驗,幫辦第一次抽中的盲盒裡面是沐浴露,很明顯,產品與價格並不對等。而第二次體驗雖然花錢少,但是對於幫辦這樣的單身沒有孩子的男性來說,這樣的產品也沒啥用。線上線下「盲盒」「福袋」種類很多,那為什麼會讓人如此瘋狂消費呢?

花錢買「盲盒」消費者為啥如此「瘋狂」?

有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內盲盒產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這一數字將突破百億。那麼,盲盒為什麼能讓消費者這麼瘋狂消費呢?

濰坊天源心理研究所所長張豔青表示,購買盲盒可以滿足人們的獵奇心、好奇心理,當你面對一個盒子的時候,裡面有普通版和隱藏版,這又會引起人們的攀比心,再就是當消費者完成了稀缺品和珍藏品的收藏後,會有一種成就感,促使其購買第二套、第三套,所以這裡面有一種賭徒心理。

除此之外,專家還表示,盲盒基本不會是空的,即使有的商品會與投入不成正比,但是也會讓消費者的心裡得到補償和滿足。長期沉迷於盲盒,類似於沉迷於其他的博彩遊戲是一樣的,都可能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一旦成癮,擺脫這種依賴感其實很不容易,同時嚴重的話會影響到經濟、生活、工作、社交的各個方面。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模擬了人類對盲盒一類產品成癮的心理機制。斯金納發明了一個實驗裝置,在箱子外面放置水和食物,而箱子裡是一隻飢餓的小白鼠。當小白鼠按下箱子內的拉杆,食物就會掉入箱內的食槽中。經過多次操作,小白鼠熟悉了這個規律,每當餓了就會去按拉杆。但隨後斯金納改變了實驗規則,並不是每次小白鼠按拉杆都能獲得食物,也就是說,有時候有食物,有時候沒有食物,其概率完全是隨機的。在這種情況下,小白鼠不知道哪次按拉杆能獲得食物,它就不停地按拉杆,持續很久一段時間。而盲盒的銷售方式,正是斯金納實驗在消費市場的翻版。

1月26日,中消協消費提示,經營者銷售盲盒當規範,消費者購買盲盒勿盲目。據媒體報導及消費者投訴情況看,盲盒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商家過度營銷,消費者易中套「上癮」。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到手貨品與宣傳不符。產品質量難以保障,假劣、「三無」產品時有出現。消費糾紛難以解決,售後服務亟待改善。

相關焦點

  • 神秘盲盒亟須擰緊監管蓋子
    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據悉,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
  • 神秘盲盒亟須 擰緊監管蓋子
    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據悉,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
  • 隱藏款盲盒溢價幾十倍 專家呼籲理性消費
    盲盒火不火全看IP 隱藏款可溢價幾十倍 「在我『入坑』前,我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小玩具,甚至還有人在閒魚上高價收『隱藏款』。」 萬物皆可盲盒 "學生圈"流行文具盲盒存隱憂 在南京有不少文具店都在售賣盲盒,一些開在中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將盲盒擺放在顯眼的位置,用花樣百出的包裝吸引學生購買。 在秦淮區文昌巷的某小學附近,有一家規模較大的連鎖文具店。
  • 提醒:充斥三無產品,警惕購買成癮
    小心娃入坑市場:學校旁文具店都有賣,一年級孩子也買 提醒:充斥三無產品,警惕購買成癮長沙市嶽麓區某中學附近,學生正在挑選盲盒。記者 劉鎮東 攝拆「盲盒」帶來的驚喜正風靡年輕一代。筆、本子、橡皮、文件袋等各類文具因套上了一個盒子充滿神秘感,成為了中小學生的新寵,這一新興消費現象現在情況是怎樣的?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提醒:充斥三無產品,警惕購買成癮
    小心娃入坑 市場:學校旁文具店都有賣,一年級孩子也買 提醒:充斥三無產品,警惕購買成癮 大商場 部分盲盒未標明廠商 標有「抽」等鼓動性字眼 隨後,記者來到嶽麓區某中學附近,在最靠近學校的一家文具店,店門口擺上了一張桌子,上面擺滿了盲盒,除文具盲盒外
  • 五花八門的盲盒盲袋隨處可買 孩子為何抵不住它的誘惑
    五花八門的盲盒盲袋隨處可買孩子為何抵不住它的誘惑  家長吐槽其帶有博彩性質,不應面向未成年人銷售  本報記者 邊程壹  「盲盒」這股風是怎麼吹到青少年中的呢?在杭州,情況如何?  昨天,錢報記者走訪了一些大型文具店和校門口的小商鋪。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如今,盲盒經濟的火熱已經迅速出圈,「盲盒+」營銷模式漸成主流,各行各業紛紛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然而,「過熱」的盲盒近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規範和解決。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沈女士是一位盲盒愛好者,從2018年至今,幾乎每個月都要買盲盒。沈女士表示,盲盒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未知,享受盒子打開一瞬間的興奮。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年輕人為之痴迷,都市時報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場和盲盒玩家。>不會刻意排隊買盲盒 事實上,今年4月,受疫情影響,盲盒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熄火」。 市民郭女士玩盲盒兩年了,算是第一代玩家,家裡拆開的盲盒接近200個,還有不少買來未拆開的,但目前對盲盒已經漸漸失去興趣。「兩年前逛街的時候看到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當時很喜歡,買過的品牌還有畢奇、拉布布等,價格從29元到89元不等,現在已經沒那麼喜歡了,而且更新很快,好像沒什麼收藏價值。」
  • 專家提醒:要小心
    12 月 27 日,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南京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具盲盒,買筆、買橡皮,樣式都要隨緣,有的人戲稱這是文具界的 " 驚喜經濟 ",也有人擔憂,這種類似於博彩的消費模式,會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產生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
  • 火爆的盲盒:隱藏款概率不明引玩家質疑 二手市場溢價三十餘倍
    而記者調查發現,在目前火爆的盲盒市場背後,卻存在著商家在盲盒品類發放上概率不明、二手市場上「盜版」橫行以及隱藏款極端溢價等現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限制盲盒在一手市場價格上限,並要求商家公開盲盒概率信息,必要時要求未成年人應該在成年人監護下才能購買。
  • 「茉莉」有魔力盲盒別「盲」買
    一個看不見裡面東西的盒子,它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只有買回來打開後,你才能知道裡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從去年開始頗受95後歡迎的「盲盒消費」,今年更加火爆,這個夏日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啟動赴港上市
  • 明知故問 | 盲盒經濟為什麼會火,盲盒市場有多大?
    盲盒的出現,很容易就讓人想到80後、90後小時候經歷過的吃乾脆麵收集水滸卡,也會讓人想到歷史更久遠的日本扭蛋機,玩家花錢獲得扭蛋,而扭蛋中裝著的玩具樣式也需要打開後才能知道。盲盒在操作邏輯上與集卡和扭蛋機並無區別,只是它的受眾,已經變成了基數大、消費能力強的Z世代。Z世代是指1995-2009年出生的這一批人(巴克萊銀行定義)。
  • 文具盲盒火爆,別讓小學生迷失在文具盲盒裡
    在杭州國大城市廣場的九木雜物社,記者搜遍了整家店,看到2個大概2米高的貨架,鋪滿了各種品類的文具盲盒,有中性筆盲盒、手帳彩繪筆盲盒、印章盲盒、橡皮盲盒、鉛筆盲盒、膠帶盲盒,還有集合了各色文具的盲袋,應了那句「萬物皆可盲盒」。
  • 市場規模超百億,「萬物皆可盲盒」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盲盒在消費市場持續火熱,也引來無數面放大鏡。在一些放大鏡下,「燒錢」「成癮」等質疑與爭議不斷,被指助長了非理性消費,監管存在「盲區」。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面裝著不同樣子的潮流玩具(以下簡稱潮玩)。在盒子沒有打開前,誰也不知道盒子裡裝著什麼,完全是「盲」猜。
  • 盲盒熱潮觀察:理性購買,警惕相關詐騙手段
    也就是說,直到你買了拆開來看,你才知道,自己買的究竟是什麼。   近日,「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登上了微博熱搜。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年輕人們在買盲盒的時候,究竟在買什麼?   心理專家表示,盲盒玩法本質是一種幸運遊戲,其本質和以前的「福袋」「扭蛋」等是一樣的,最吸引人的就在於它的隨機性。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種隨機性帶給購買者滿足感。   江蘇警官學院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江蘇省社會心理學學會委員馬勇表示:「心理學研究表明,隨機性高的遊戲,特別容易引導當事人進行重複的嘗試。
  • 快評| 「考古盲盒」裡的文創新路
    □曹 錚又到年底,作為消費熱門品類的文創日曆依舊銷售火爆,卻傳出深耕該領域多年的玩家決定急流勇退、轉場其他產品的消息;與此同時,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網上銷售大火,成為豫博文創第一款賣脫銷的網紅文創。
  • 專家提醒:要小心
    12月27日,記者發現,南京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具盲盒,買筆、買橡皮,樣式都要隨緣,有的人戲稱這是文具界的 「驚喜經濟」,也有人擔憂,這種類似於博彩的消費模式,會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產生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文具盲盒」成學生新寵記者探訪發現,在南京有不少文具店都在售賣盲盒,一些開在中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將盲盒擺放在顯眼的位置,用花樣百出的包裝吸引學生購買。
  • 文具盲盒火爆,小學生迷失在文具盲盒裡,危害不可小覷
    在杭州國大城市廣場的九木雜物社,記者搜遍了整家店,看到2個大概2米高的貨架,鋪滿了各種品類的文具盲盒,有中性筆盲盒、手帳彩繪筆盲盒、印章盲盒、橡皮盲盒、鉛筆盲盒、膠帶盲盒,還有集合了各色文具的盲袋,應了那句「萬物皆可盲盒」。價格方面,中性筆盲盒普遍標價5元一支,大英博物館系列要8元一支,一款櫻花祈願文具福袋標價22元。
  • 怎樣引導孩子理性消費
    本報記者 張夢雯  驚喜盒、禮物盒、神秘盒……這些單看名字就讓人忍不住想拆開看看的盲盒,在學生圈子裡火了起來。記者發現,孩子們的書包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具盲盒,買筆、買橡皮,樣式都要隨緣,有的家長戲稱這是文具界的「儀式感」,也有家長擔憂,這種類似於博彩的消費模式,會讓年紀較小的孩子購買成癮,產生過度消費等不良影響。逛逛文具店就知道盲盒有多火了  記者在濟南世茂購物廣場一樓看到,這裡有三四家銷售文創、生活用品的潮玩店,還有一家盲盒專賣店,在這些店裡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列列擺放整齊的盲盒。
  • 買個盲盒便當試試
    盲盒到底有什麼吸引力?是不是萬物皆可盲盒?盲盒營銷將走向何方?看不見的手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如今在中國大熱的盲盒,最早起源於日本的扭蛋機。2010年,有望成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第一家盲盒店開進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