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2020年開始倒計時。
被眾多「非比尋常」築起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迎來了脫貧攻堅收官,見證了創城帶來的改變,收穫了社區環境提升帶來的幸福,即將為「十三五」畫上句號。
難忘2020——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
那些我們克難、堅守、奮鬥、昂揚的日子,必定是下一年希望與勇氣的序曲。在這如歌的歲月中,哪些瞬間讓你震撼、感動、溫暖、幸福?聽聽他們怎麼說。
易地扶貧搬遷村老峪村新貌。
「今年外出打工,一天也沒落下。」
12月1日早上5點半,南部山區路邊的積雪在破曉的天光下泛著藍光,此時,西營街道老峪村很多村民家早已亮起燈,炊煙從一戶戶小院中飄出。在村口,接村民進城打工的車排起了隊。「要是還住在山頂上,這下過雪的路就沒法走了,人都下不了山,更別提車了,打工就得被迫停止,收入就沒了保障。現在搬到山下,路好走,離著城裡還近,甭管什麼天、什麼路,都能出得去。今年外出打工,一天也沒落下,收入有了保障。」村民趙宗起高興地說。
南部山區西營街道的老峪村和積米峪村是全市僅有的兩個易地扶貧搬遷村,3年前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建成了滿足群眾不同生活居住需求的宅基地小院、樓房和集體公寓,同步配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147戶308人享受政策貧困戶和410戶1234人同步搬遷群眾搬進了新房。
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條件,更是生活方式。
西營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村民尹朝蓮。
西營街道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過程中,制定《西營街道脫貧攻堅正向激勵量化考核實施方案(試行)》,對貧困村及貧困戶的政策落實、政策知曉、人居環境、群眾滿意度、自身發展等內容,實行100分制量化,聘請第三方進行入戶考核打分。依據評分結果,對貧困村進行排名,並落實獎懲措施;對各貧困戶按照得分比例進行核算,發放扶貧收益資金。
「你幹得越多、掙得越多,最後獎勵就越高。有獎勵,幹活的動力就更足了。」老峪村貧困戶張良生興奮地給記者解釋。「之前他家髒亂得插不進去腳,門口柴火亂堆,你看現在多乾淨整齊,他去年還因此得了40多分,獎勵了不少錢。」老峪村黨支部書記楊福山笑著說。該方案大大解決了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問題,正向激勵成效初步呈現。
「戰『疫』時凌晨兩點下班的月光仿佛就在眼前。」
「感覺2020年過得特別快,最難忘的當然是年初戰『疫』的時光。」剛剛和各科室同事交接完工作,歷城區東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支成金終於有時間能坐下來和記者回憶一下這難忘的2020。
支成金是東風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2019年11月,她剛剛擔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還沒完全適應中心的工作,就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從此,她開始了「連軸轉」的工作模式:緊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牽頭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執行零報、日報制度;設置預檢分診點、發熱門診;加強預檢分診管理,加大發熱病人排查力度,千方百計預防疫情擴散……「請問您最近是否有乏力、乾咳等症狀?」「最近有沒有出省?去過哪些地方?」為了不漏掉一個疑似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樣的話支成金說了上千次。
「在排查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居民信息不完善導致無法有效排查。即使有效排查,也會遇到一些排查對象的不解,但無論多麼複雜和困難,我們都要去積極溝通,通過專業的講解,消除居民的顧慮。」支成金說。
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支成金堅守在一線前沿,危險面前,她身先士卒,除了日常工作,還建立了疫情防控夜間應急小組,成員由黨員和團員青年組成,每次執行完任務,回家凌晨一兩點是常有的事。「這一整年疫情始終牽動我的心,年初戰『疫』的時光還歷歷在目,每天凌晨兩點回家時的月光令我難忘,與『戰友』們一起奮鬥也歷練了我們的隊伍,希望疫情趕緊過去,我們今後還將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支成金說。
「每個居民的事兒都重要,『社區人』累並充實、快樂著。」
談及即將過去的2020年,濟陽區濟北街道安大社區社工任強感慨地說:「2020年是我從小到大三十多年中最難忘的一年,從年初的疫情防控到後來的垃圾分類、創城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每項工作都很重要,我們確實是累並快樂著!」
任強宣傳垃圾分類工作。 (張群 攝)
「大年初一早上7點半參加完禁燃禁放巡查回家後,初二上午就接到電話回社區參加疫情防控,一頭扎進了戰『疫』工作中。我和社區主任王延輝最初從查找武漢牌照車輛做起,按車找人後再入戶摸排。後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步嚴峻,社區不僅要給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員買菜、買飯和生活用品,每個人還被安排到居民小區卡口值班。2月份天還很冷,碰上雨雪天氣,在卡口值班非常難受。雖然疫情防控那幾個月工作很累,但是大家十分團結,表現出了超強的團隊精神和大局觀念。」任強說。
4月份開始,垃圾分類工作正式啟動,作為轄區領秀城小區的督桶員,任強每天早上7點到8點半準時到小區垃圾分類桶旁,監督居民按照要求投放垃圾,並為他們記好臺帳。八個月來,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領秀城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處於全區前列,群眾也都認識了這個每天早上定時出現的督桶員。
「今年最難熬的,應該是10月11日至10月底人口普查摸底那段時間。我作為人口普查指導員兼普查員,帶領兩名普查員負責500戶、1500人左右的任務。白天大部分住戶家中沒人,只好選擇晚上入戶。」任強說。為了不給群眾把地面弄髒,他嘗試著敲門之前先脫了鞋子,穿著襪子入戶,這一細心的舉動感動了很多群眾,有的業主會給他一雙拖鞋,有的還給倒杯熱水,還有的給拿來水果。
「作為一名『社區人』,這一年的工作,都是群眾的事兒,哪一個都很重要,哪一個都令人難忘。還有半個月,我要一如既往地幹好工作,用一個完美的2020年去迎接嶄新的2021年。」聊到最後,任強對筆者說。
「成了『網』中人,深切感受城市治理更接地氣。」
李城(右)對轄區佔道商戶進行勸導教育。(張龍 攝)
「李主任,我們小區一個商戶正在搭建遮陽棚準備搞促銷活動,您儘快過來處理一下。」近日,槐蔭區張莊路街道香榭麗東區社區網格長李城接到轄區樓院長的電話,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趕至現場,並及時對私搭亂建商戶進行了勸阻。這一幕只是張莊路街道實施城市精細化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擔任網格長後,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但看到社區環境越來好,居民住得舒服安心,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李城告訴記者,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他都會習慣性地看看市政基礎設施有沒有損壞的情況,有時,他還會停下來跟街路兩側的商家、單位聊一聊,聽聽他們對環境整治的需求。
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細化治理,為居民營造宜居環境,是張莊路街道城市治理工作的奮鬥目標。為此,街道將轄區劃分為11個大網格、126個小網格,完善網格長、網格員、樓院長三級網格體系,推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三級體系各負其責,管理到位,落實到點。「比如,當樓院長發現佔道經營、私搭亂建、亂貼廣告、油煙擾民等違法違規行為後及時勸阻制止,當事人不聽不改的,逐級報告網格員、網格長,直至上報街道指揮中心,組織城管執法人員依法查處。」李城說。
「成了『網』中人,才切身感受到隨著轄區環境秩序的有效改善,主動配合協助工作的居民越來越多,看到不文明行為主動勸阻,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向社區、街道反映已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城市治理更接地氣。」李城說。
「街道工作邁上新高度,交上一張漂亮的民生答卷。」
「回望過去,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眾志成城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初步探索形成了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文東經驗、項目建設取得新的突破,一幅幅畫面組成令人震撼、感動、溫暖、難忘的2020。」文化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鑫說。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王鑫帶領街道領導班子攻堅克難、危中求機,讓文化東路街道在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中邁上了發展的新高度。
「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破題,打造了『同心格』網格化治理品牌,積極探索老城區社會治理新路徑。過去,我們街道12345案件投訴量平均每月在900件左右,滿意度去年排名全市末位。實行網格化治理以來,投訴量逐月下降。」王鑫說,「107名專職網格管理員、包居科室人員、志願者、『兩代表一委員』等力量的下沉,為網格化社會治理注入了活力;編制了服務『清單』『指南』,在社區層面創新施行『網格例會』『三必到、六必訪』等制度,並全面推開網格員『一口清』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初步探索形成了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文東經驗。」
除了民生保障,王鑫還帶領領導班子大力推進新項目落地,堅持保障誠基改造項目就是保障文東發展空間的理念,舉全辦之力服務明湖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一期、二期項目,先後牽頭召開協調會議30餘次,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實施。同時,街道創新人才機制、激活人才存量、整合人才資源,積極構築人才集聚高地。
「街道的可喜變化是『文東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每一位基層人員交給居民群眾的工作答卷。」王鑫說,下一步,文化東路街道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統籌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為推進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建設貢獻文東力量。
「眼前的生活重新清晰,心裡有了往前奔的希望。」
愛心企業向劉習國捐贈電動輪椅。(郝倩 攝)
「看不清東西很多年了,今天終於可以看清了,眼前的生活重新清晰起來,心裡有了往前奔的希望。」11月25月,在濟北眼科醫院病區,剛剛接受了白內障手術的劉習國高興地說,「這久別的清晰的世界,是我今年最難忘的。」
今年50歲的劉習國,是先行區崔寨街道封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雙眼患白內障已有多年,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持續下降,加之身體下肢癱瘓,一直未曾接受手術治療。崔寨街道工作人員在了解情況後主動與醫院對接,為其進行了免費手術治療。入院當天,經過不到半個小時的手術治療,他的眼睛就「重見光明」。
「自己出門去看看」對於癱瘓12年的劉習國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解到這一情況,崔寨街道扶貧辦工作人員積極行動,聯繫到了愛心企業,購買了一輛電動輪椅送到了他的家中。「有了電動輪椅,我就能自己出去轉一轉,這心裡頭敞亮多了。」坐上電動輪椅的劉習國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當了一次『中介』,平陰玫瑰牽手『淘寶第一主播』。」
「已經下播了,馬上就能過來,大家再稍等一下……」時鐘已經過了晚上12點,但大家一點困意也沒有,工作人員的一句提醒讓一行人頓時有些興奮起來。「終於可以見到真人了!」不知誰冒出這樣一句話讓大家既期待又開心。
這是今年4月29日,在杭州阿里巴巴濱江園區,濟南日報記者馮經偉與平陰縣相關領導及部分玫瑰加工企業負責人與「淘寶第一主播」薇婭籤約前的一幕。
聘請薇婭出任平陰玫瑰的代言人,動議來自2019年底一次平陰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碰頭會。
為提高平陰玫瑰在全國的知名度,該縣開會商議,能否請一位形象氣質與平陰玫瑰相吻合、在全國又有影響力的代言人。大家熱烈討論,最終提議讓電商主播薇婭擔任平陰玫瑰代言人。
「人選確定了,怎麼聯繫到薇婭,甚至怎麼去說服她,這些都是未知數。畢竟,有著『淘寶第一主播』之稱的薇婭已經是電商直播領域最炙手可熱的主播,是直播『女王』,聯繫她並希望達成合作的地方政府和品牌太多太多了。」馮經偉說,「後來我又轉念一想,既然薇婭是淘寶主播,那能不能通過阿里巴巴幫助牽線?有了這個想法後,幾經輾轉,兩周後,薇婭的經紀人被拉進了平陰玫瑰代言微信群,接下來就要看怎麼談了。」
因為直播的特殊性,薇婭團隊工作時間與常人是顛倒的,「按照正常洽談的做法,雙方坐下來面對面談一談是再好不過了,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所有人都出不了門,很多具體的細節就沒法面對面談。發微信、打電話幾乎是唯一的交流渠道。後來熟悉了之後,從薇婭的經紀人那裡才知道,她一天接到的商家微信有幾千條,有些信息根本看不到就沒淹沒了。」馮經偉回憶,「最終歷經三個多月時間,薇婭代言平陰玫瑰的各種細節終於談妥了,這才有了開頭籤約的那一幕。作為記者,當了一次『中介』,既歷練了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又促成了一樁促進區縣經濟發展的事,同時彰顯了我們全媒體發展的理念,這是2020年最難忘的。」
「在最苦最累時,收穫平凡的感動。」
在年初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天橋區在各個火車站設立了分流點,24小時值守。一頂帳篷、一個簡易床、一張桌子,這就是分流點工作人員的所有「家當」。
「手凍僵了,搓搓就行;腳凍麻了,跺跺了事。面對艱苦的環境、隨時送來的返濟人員,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下雨,我和『戰友』們始終堅守在崗位上,體溫檢測、身份證查驗、信息登記,築起疫情防控最堅強的一道防線。」寶華街道一位志願者回憶,「33層高的樓,130多戶居民,志願者們一起樓上樓下跑了三個多小時,看著窗外的路燈,捶捶酸脹的小腿,儘管很累,但居民都很配合,還會關切地問寒問暖,在這最苦最累的時候,收穫了平凡的感動,也堅定了我作為一名志願者堅持服務居民的信心。」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最好的總在下一年,只要腳步沒有停下,未來就值得期待。
(濟南日報 記者:李小夢 張敏 張群 張龍 郝倩 李冬陽 張素芬 馮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