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孔慶東,發表不當言論遭到質疑,這種素質如何當上教授的

2020-12-14 熟史明智

01導語

「初之列士 桀 大夫,慎言知行。」——墨子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同時他也是古代社會最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古代私學的開創者。他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有些重要的地位,他對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無論社會怎麼變化,文化怎麼發展,孔子的儒家學說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對當代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孔子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孔子的思想卻能世代相傳。孔子的後人也在不斷的傳播孔子的思想,在孔子的後世子孫中不缺乏優秀的人。

很多人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孔慶東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傳人,曾經也是國之棟梁,為何後來他被網友謾罵,說他不適合當北大教授?

這個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人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言論自己確實是公民的權利,可是我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應該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可是人們往往只追求一時的言論自由,忘記了自己需要謹言慎行。

02放蕩不羈的孔慶東

我們發表的每一句話都要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如果違背事實隨意發表言論,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也會給別人造成惡意的傷害。現在很多網絡噴子被人們稱為鍵盤俠,雖然不好聽但是這些人的不當言論確實給他人造成了傷害。北大才子孔慶東就是一位個性瀟灑,放蕩不羈的人。

他擅長批判,因此早年的孔慶東總是能不受他人影響,敢於發表他人不敢發表的言論。他往往能切中要害,指出利弊,他的批判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和肯定。他的言論沒有脫離事實依據,是合情合理的批判。

孔慶東作為北大的教授自己孔子的後人,無論是才學還是家世都是別人不可比擬的。可以說,孔慶東一出生就握著一手好牌。有孔子後人頭銜的加持,孔慶東的人生也是順風順水。他成績優異被北大錄取,在校期間又有名師指導。但是孔慶東的人生卻又具有戲劇性。

他的人生反差太大了,早期的孔慶東是人們眼中敢怒敢言的北大青年才俊,後期的孔慶東卻變成了一個滿口髒話,脾氣暴躁的人。他經常出言不遜與網友互懟,還經常發表一些不當言論。很多人得知他是北大教授後,對他提出了質疑。

作為國家的高等知識分子難道不應該為人師表嘛?為何他總是口吐芬芳,行為粗魯不雅?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讓他性情大變?

03北大教授獨特的魅力

孔慶東在北大讀書期間跟隨名師學習,在寫作方面很有天分,他尤其擅長寫作武俠小說。他的小說文筆流暢,語言風趣,又頗具有批判性。因此,他的小說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也正是因為他的這股執拗勁兒,他成為了自由批判的鬥士。

後來因為批判過頭被迫從北大輟學。以後又憑藉自己的能力重新回歸北大。回到北大後他潛心學習,攻取了博士學位並且留校工作。他作為一個北大人繼承了北大的學風和精神,成為學生追捧的教授。

他最出名的時候就是他在北大擔任教授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孔慶東憑藉自己獨特的魅力紅極一時。他能紅極一時還得從他的興趣愛好講起,他的偶像是金庸和魯迅。金庸和魯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金庸的武俠小說至今都是人們無法忘懷的經典。

無論時代怎麼變化,金庸的武俠總能在年輕一代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金庸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是他的影響力絲毫沒有減弱。每一代人都能從他的小說中解讀出不一樣的東西。孔慶東作為金庸的忠實粉絲,對金庸的小說有著無人能及的執著。

04不當言論引起爭議

受金庸的影響,孔慶東也開始創作武俠小說,而且也頗有金庸的風範。很多人說他過分吹捧金庸,不過這個就有點牽強了,只有真正喜歡的人才有發言權。更何況孔慶東寫小說也是正面的影響又沒有做什麼敗壞的事情。

真正讓孔慶東出名的就是他對金庸小說的解讀,因為講解的比較透徹而且語言幽默風趣,很快他的名聲就被傳開。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能火,最開始他參加《百家講壇》節目也只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

孔慶東憑藉這檔節目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從這個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孔慶東北大教授的頭銜還是名副其實的,畢竟一個普通人是不能這麼透徹的講解金庸小說的,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他的學識還是比較淵博的,他能考取北大教授的職稱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近幾年來,孔慶東的名聲不大好,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有網友扒出他在微博發表不當言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他居然說美國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國家。而且他還說在美國戴不戴口罩都沒有人找你麻煩。

我們都知道美國疫情嚴重,我們避之不及他還讓大家去旅遊。美國的疫情控制不住和不戴口罩有很大的關係,他居然說不戴口罩沒人找麻煩。他的微博一發表,很多網友就開始和他互懟。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孔慶東,認為他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沒有肩負起傳道授業的責任。

05傳遞正確價值觀,謹言慎行

「 君子敏於行而慎於言 」,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胡言亂語,說話一定要謹慎小心。什麼場合說什麼話,知道說話的禮儀,對自己說的話一定要負責任。不能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就隨意評判別人的言行。

我們自古就是一個禮儀大邦,更應該延續先人的優良傳統,給後人的言行做出榜樣。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利用好自己的身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如果利用網絡平臺發表不當言論,有毀讀書人的形象。我們要用正確的觀點去看待問題,不能隨便去評論和批評別人。

只有我們管好自己,不歪曲事實,不詆毀他人文明上網,這樣才能真正的享受言論自由。只有我們端正自己的言行,才能讓別人看到正確的處理方式。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別人的言行。

參考文獻:

《論語》 《師說》《墨子·非命中》

相關焦點

  • 前有梁豔萍,後有王小妮,又冒出北大孔慶東,大學教授究竟怎麼了
    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梁豔萍前段時間,湖北大學教授梁豔萍可謂是「眾人皆知」,她發表的不當言論可謂是「廣為流傳」,多次刷新人們的道德底線,並挑戰權威。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怎麼會親日呢?還把言論發表在社交平臺上呢?
  • 大學教授孔慶東美國豪宅曝光,網友:崇洋媚外,別教壞了中國學生
    相信喜歡看百家講壇的朋友肯定聽過孔慶東這個人的名字,當時因為他作為北大教授,參加百家講壇,言辭特別的辛辣。有的人當時推崇他是敢說真話的大師。認為他是肚子裡有墨水,也有實力,所以才敢隨意發表自己的言論,不管多麼辛辣,都是肆意言談。
  • 這次是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惹怒網友,他說了什麼?
    5月19日,北京大學孔慶東教授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幾張圖片和一段話,引起網友激烈的反響。他說什麼了。「2019美國文化之旅# 美國是個很適合旅遊的國家,地大物博,氣象萬千。特別是你戴不戴罩罩,都沒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伸長了鴨脖子來管。」
  • 孔慶東誇美國,讓我笑了,向孔教授行一秒種注目禮
    初識孔慶東教授,是在百家講壇!給我印象極其深刻,那時候一面打『「cs」 一面聽孔老師侃侃而談為我提神,給予我很大幫助!在與對手天昏地暗之中,時刻保持思考!讓我經常立於「不敗之地」!一度讓我成為了網吧裡的一方霸主!
  • 北大教授: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國家安全上農民同戰士基本屬於同一性質。然而曾有人卻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表示: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和懶惰,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說出這番言論的人叫王福重,是著名的北大經濟學教授,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而這一席話讓他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被謾罵不配擁有那一身頭銜:吃著農民種的糧食卻說著忘恩負義的話!
  • 種族運動波及美國學術圈,芝加哥大學教授言論引發激辯
    59歲的芝加哥大學知名經濟學教授哈拉爾德·厄裡格(Harald Uhlig)因發表有關種族主義的言論,而成為批評人士和其他經濟學家的「靶子」,甚至連他六年前在課堂上的言論也被翻出來。頂尖經濟學期刊《政治經濟學期刊》解除了他的編輯職位,芝加哥聯儲表示不再聘請他擔任顧問。
  • 北大教授說,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人大也不遑多讓,有金教授在,很多人很為其折服,覺得要看清世界,人大教授不失為一扇觀察美國的窗口。北大則是另一種狀態。有孔慶東,分析樣板戲《杜鵑山》倒是很精闢,但是,人不能總活在過去,不管是當下還是襠下,畢竟還是要關心眼前的事兒。
  • 北大教授論文表明農村燒火做飯汙染空氣?
    北大教授發表論文,文章中強調,農村燒火做飯,導致空氣中pm2.5嚴重,汙染空氣,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先不看這個言論有沒有科學依據,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家庭來說,這就是一種謬論!祖祖輩輩靠燒火做飯已經延續了幾千年,還從來沒有聽說過燒火做飯能有什麼危害!
  • 北大孔慶東說美國好,不戴口罩也不會被道德閒漢攻擊,你怎麼看?
    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出門要戴口罩,但是到了孔教授的嘴裡卻變成了「道德閒漢」!這樣的教授真的能理解我們國家、民族的付出嗎?伸長了鴨脖子來管!難道讓戴口罩是「伸長了鴨脖子」?我們的醫務人員、一線工作者是鴨脖子?這是對每一個為疫情付出人的侮辱!
  • 公然發表「臺獨」言論,蔡英文競選發言人被迫辭職
    她因在「大選」前的敏感時刻,接受德媒訪問公然鼓吹「支持統一就是叛國」,在島內遭到痛批。有媒體直言,「黑鷹」罹難全臺哀戚,蔡英文發言人出言狂妄,令人遺憾。結果又引來質疑,「你覺得對方會聽?」 林靜儀的言論遭到島內各界痛批。淡江大學蘭陽校園擔任教授兼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嘲諷她「好誠實」,直接講明要消滅「中華民國」,連遮掩一下都不想。韓國瑜支持者3日群情激憤反問林靜儀,「支持臺獨算不算叛國?」「這是反滲透法第一招嗎?」 就連陳水扁都認為林的言論「違憲」。
  • 拖著長辮子的北大教授:辜鴻銘
    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今日分享《大先生也挺逗》,一起了解這位拖著長辮子的北大教授,曠世怪傑辜鴻銘先生二三事。
  • 被質疑鼓勵虐殺流浪貓,一位南大教授的「動保」羅生門
    風口浪尖上的論文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回顧一下李忠秋教授對流浪貓做的研究。 三人成虎,被這些情緒化的言論所影響,許多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自然把怨氣撒到了研究人員頭上,厲聲質疑起李忠秋教授是不是在鼓勵虐殺流浪貓。
  •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清華迎新寫錯熱烈,名校教授不識耄耋,翻車?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提筆忘字,對常人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忘了也就忘了,查查字典,百度一下就行了,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是一個名人,在公眾場所出現這種問題,那就有點尷尬了,甚至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很大的影響。
  • 我所認識的余杰、孔慶東、摩羅
    他終於決定離去,也不知這是一種解脫,還是意味著一種未知的挫敗——生活在美國的新英格蘭,你還知道怎樣批判中國嗎?流亡會讓你開始一段新旅程,還是讓你陷入失重?   我與余杰的友誼源於孔慶東,後者是我的高中老師。因為某一期間的作為,孔慶東被迫離開北大,以中學教員的身份謀生。1992年,他開始教我語文課。
  • 哈佛教授一席話,現實又殘酷!
    但是現在,到處都是留學生,反而少了一下傳播新聞的樂趣…… 有人說:國外是素質教育,而國內大部分都是應試教育,如果談考試,國內學生經常考高分,而國外學校往往只注重實踐。但是能拿高分的中國留學生,到了國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榮光。尤其是一位哈佛教授的一席話,讓我突然明白,留學生也不容易。
  • 北大教授在研究什麼?研究成果讓人想不到,網友:又一個經典語錄
    然而你可曾想到,如此美麗的畫面,卻暗藏著致命的危險……北大,作為我國知名度最高的高等學府之一。不僅享譽中外,而且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各省學霸的聚集地。按理說這樣的高校,將會集實力、聲譽為一體。可是由於種種原因,近些來北大也受到了一些非議。比如有人說北大現在培養的都是一些精緻利己主義者。對於這樣的評價,其實並不敢苟同。
  • 北大教授:中國大學教出的都是不顧及他人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有一位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就對此表示很失望,他從北大退休以後就轉入了中學,開始關注中學和農村教育。而教授之所以失望的原因,正是這些利己主義者,他認為現在的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自私,這樣對國家的發展其實很不利,比如會出現很多貪官貪汙等。
  • 13歲考入北大的田曉菲,今為哈佛教授,嫁大25歲美國導師遭非議
    因為考入北大是眾多學子孜孜以求的夢想,無論多麼努力,最終能考入北大的也是鳳毛麟角。然而這一切對田曉菲來說,卻易如反掌。13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還屬於懵懂的少年時期,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享受著父母的寵愛,說白了,還是個孩子,離北大遙不可及。而田曉菲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
  • 北大博士,985高校教授,突然辭職,去高中做了普通老師
    但是卻有人辭職,到了某地實驗中學,很多人費解,就是在眾多質疑聲中,這位博士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01北大教授 提到北大,很多人都感到神聖而美好,畢竟是國內最高學府,靠個人能力考上,或者保送,都是一件大事,何況是博士學位,更讓人覺得羨慕不已
  • 100年前北大教授曾推「天乳運動」解放胸部
    100年前北大教授曾推「天乳運動」解放胸部韓國明星崔雪莉生前和一名女子發起了一個公益活動,為低收入女學生提供衛生巾、衛生內褲、紅豆熱敷貼和性教育手冊。同時真理還向女孩們說,不穿內衣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做真實的自己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