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急診送來一名患兒,畫面著實嚇人。
一根二十多釐米的筷子從孩子的口中插入,貫穿喉部從後頸戳了出來。
當晚,醫院為患兒實施了急診手術,筷子被順利取出。
醫生提醒,孩子奔跑、玩耍時手上千萬別拿東西,尤其是尖銳物品,不慎摔倒非常容易發生危險。
孩子騎車摔倒,筷子貫喉而入
意外發生在11月29日中午1點多,奶奶給2歲9個月的林林(化名)切了塊蘋果,怕孩子手髒,就用筷子插著給了林林。沒想到,奶奶轉身進屋拿個東西的工夫,林林就拿著蘋果騎著兒童三輪車出去了。
突然,三輪車翻倒,林林從車上摔了下來,瞬間大哭起來。林林的媽媽告訴記者,「聽見哭聲,奶奶趕緊跑過去,瞬間就嚇傻了。一根筷子徑直從孩子嘴巴裡插了進去,從側面就能看到貫穿了整個脖子。」
爸媽立即將林林送往當地醫院,頸部CT提示「口咽左側-頸椎左旁-左側頸部肌肉內異物」。然而,林林的情況複雜,年齡又小,輾轉了幾家醫院都說沒法處理,建議去大醫院。一家人只好將林林送往南京市兒童醫院。
11月29日晚上十點多,救護車呼嘯著駛進了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林林由綠色通道送進了搶救室。接診的醫生了解情況後,通知了多科室緊急會診。
「筷子長時間留在體內,很容易引起感染,建議馬上手術,」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邱德智說,並立即為林林安排全面的CT檢查。
結果顯示,二十多釐米長的筷子從患兒的口腔進入,經過咽部後壁,通過頸椎2、3間隙,一直向後到達後頸,幾乎戳穿了皮膚,從後頸可以清晰地看見筷頭。「雖然筷子沒有傷到患兒的食道和氣管,但可能損傷椎動脈和頸神經,術中很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筷子順利取出,孩子恢復良好
手術由神經外科邱德智主治醫師、耳鼻咽喉科田莉副主任醫師共同進行,SICU(外科重症監護室)及麻醉科為手術保駕護航。
邱德智表示,「手術第一關就是麻醉,孩子的口腔內有筷子,麻醉插管必須非常小心,不能碰到筷子,稍有位移造成二次損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麻醉科黃洪強和石林玉憑藉準確的研判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一次就插管成功。耳鼻咽喉科田莉主任用開口器打開林林的口腔,儘可能為筷子的取出開放通道。
筷子造成了患兒頸部的貫穿傷,為了防止拔出筷子時突發大出血,醫生也做好了充分的術前準備。針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大出血,邱德智做好介入栓塞止血的準備後,緩慢將筷子從口腔向外退出,尤其是經過頸椎間隙處,不敢有一絲大意。最終,成功將筷子從林林的口中取出,並將口腔內的創口清創縫合。
手術非常順利,無明顯出血。術後,為防止感染、椎動脈夾層及動脈瘤等併發症,林林被送入了SICU進行後續的抗感染治療及密切監護。經過SICU一周多的實時監護和精心護理,林林被轉至神經外科普通病房,經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椎動脈無損傷,各方面恢復良好,已恢復正常飲食。
尖銳物品不當玩具,意外發生立即就醫
近年來,各類尖銳物品插入患兒頭部的意外屢屢發生。「筷子、剪刀、螺絲刀、鑷子、鉛筆、樹枝、竹籤等,我們科都接診過。有個孩子異物損傷了下丘腦,直接影響了未來的生長發育,才幾歲的孩子,身高、體格的發育就此停滯了,」邱德智告訴記者。
因此,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安全教育,尖銳的物品不能給孩子當做玩具,尤其是在玩耍、運動時,手上千萬別拿東西,尤其是行動能力強,保護意識又不足的兩三歲的孩子。
醫生還提醒,如果孩子頭部不慎插入了異物,無論創口大小、深淺,都不要自行拔除,一定要立即送往就近的醫院治療。
「曾經有個孩子,筷子不慎從眼眶插入腦袋,家長看著不深,也沒怎麼出血,就自己給拔了,沒到醫院做任何處理,過了一個多禮拜,孩子繼發化膿性腦膜炎,最終不幸離世。」
避免家庭意外小貼士
家長必讀!
據統計,中國每年至少有約1000萬兒童受到各種形式的意外傷害,約佔中國兒童總數的10%。兒童的意外傷害高發年齡集中在4歲以前。
安全事故是兒童致死的頭號原因,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家庭的安全隱患造成的。對此,專家指出,為避免或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家長應經常盤點家裡存在哪些安全隱患,並積極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危險源1:客廳、臥室
客廳或者臥室中樓梯、桌椅、櫥櫃、梁柱等尖銳的地方在寶寶學習「坐、爬、站、走」的過程中,危險指數急速上升。此外,很多家具,特別是茶几、餐桌、電視櫃等,設計得相對較低,方便了寶寶觸摸桌面上的東西,十分危險。
安全對策:
家具儘可能靠牆擺放,確保牢固,以免兒童攀爬、推搖時弄倒家具被砸傷。桌角、茶几等家具邊緣、尖角要加裝防護設施(圓弧角的防護墊),或者裝修的時候選擇邊角圓滑的家具。特別要注意的是,有小孩的家庭切忌少用或者不用玻璃家具,除了玻璃邊角銳利外,還特別容易破碎,這些對於寶寶來說都是致命「殺手」。此外,相對較矮的家具上不要放熱水、刀(剪、針)等利器、玻璃瓶、打火機等危險物品。
危險源2:浴室&衛生間
據調查,兒童在洗澡的時候造成溺水和燙傷的比例較高。就算淺淺的一盆水,對於寶寶來說也是致命。
安全對策:
使用浴缸洗澡時,應先注入冷水後加熱水,用手測試水溫後,再讓寶寶進入,萬萬不可一邊洗澡一邊添加熱水。此外,不可把寶寶獨自留在浴缸或浴盆中,用後及時將水放掉。隨時關閉浴室的門。如果孩子已經知道如何打開門鎖,要安裝兒童保護門鎖。並隨時把馬桶蓋蓋上,在馬桶蓋上安裝安全鎖,防止孩子把頭伸到馬桶裡。
危險源3:廚房
廚房對寶寶來說真是個奇妙的地方,特別是廚房裡的瓶瓶罐罐、刀刀叉叉還有打火的爐子……無一不對寶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同時,這些又是致命的危險品。
安全對策:
廚房重地,儘量不讓寶寶進入。廚房沒人時,門最好上鎖。另外,菜刀、果刀、火柴及打火機等用具,用後要妥為收藏,要給所有放了危險物品的柜子和抽屜裝上兒童鎖。茶壺、熱水瓶,炒菜鍋的手柄應向內擺放,不要將這些器皿擺放在臺邊或寶寶可觸及的地方。儘早教會孩子「熱」這個詞。讓孩子遠離爐子、熨鬥、熱茶杯。
危險源4:電
大部分家庭的每個房間都會有不少的電源插座,在裝修時還會考慮到將來會添置的一些電器而多留幾個備用的插座,而且有時因為應急還會使用接線板。這樣各種電線、電源插座也都隨之統統暴露出來,而且一般距離地面都不大高,寶寶很容易觸摸得到。更讓人擔憂的是,似乎電源插座上的那些小孔小洞對剛剛會爬的寶寶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安全對策:
電視機、DVD機等比較重的電器,要遠離桌邊(或桌子足夠高),並且把電線隱蔽好。在平時不使用的插座上安上安全電插防護套,或者用強力膠帶封住插座孔。在電源插座前放置大件家具或用插座蓋子蓋上,防止孩子拔下插頭。在冰箱門和微波爐門上安裝安全鎖。
危險源5:門&窗
當門被大風吹刮或無意推拉時,很容易夾傷寶寶嬌嫩的手指。現在房間的門把手多採用金屬材質,有些還帶有尖銳的稜角,寶寶經過的時候很容易碰傷小腦袋。
此外,現在許多房子都有寬大的飄窗,家長都喜歡和寶寶在飄窗臺上玩耍、曬太陽。寶寶趴在窗玻璃上,還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很是興奮。但是如果寶寶的活動能力增大了再加上家長看護不當非常容易發生墜落事件。
安全對策:
在家中所有門的上方裝上安全門卡,或用厚毛巾系在門把手上,一端系在門外面的把手上,另一端系在門裡面的把手上。當風吹過時,即使把門吹動也不會關上。用棉花、棉布做成門把手套,套在門把手上。同時要將窗戶鎖好,且窗前不要擺放椅子、梯子等可供攀爬的物品。
綜合 | 揚子晚報 紫牛新聞 廣州日報 愛兒康 荔枝視頻 騰訊新聞
編輯 |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