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人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新人的姿態走進菜市場。什麼是新人呢?問單價只是個形式,只關心最後的總價;不比價,看哪個菜販姑娘好看就買誰家的。
這是個一千平米的大倉庫,裡面擠滿了全國各地的小商販。蔬菜、乾貨、肉類,一應俱全。人聲鼎沸,千種嗅覺。
在蔬菜區的任何一個「小鋪子」裡,我都能一次買齊所有想吃的蔬菜。同質性,就是競爭的起源。
慢慢地,我鎖定了一家蔬菜鋪子,連續好幾個月只光顧這一家。這是一對年輕夫妻,女人嘴甜熱情,男人老實勤快,而且還是我老鄉。走進菜市場,兩邊一路招呼我買菜的大叔大媽一概不回應,徑直走向道路盡頭的他們。
女人看到我,清秀的臉龐頓時綻放,我飄忽的情緒馬上穩定下來。她扯下一個袋子,跟我聊著天,裝一些我經常吃的菜,男人稱重、算價格、抹去零頭,我付錢,他找錢,我回家。就這麼簡單,不需要任何比較選擇。
我和菜市場就這樣建立了穩定的「戀愛關係」。
直到有一天,我隨口問了問西紅柿的價格。她答:「6塊。」6元一斤?什麼時候西紅柿也擁有了這麼高的身價?依稀記得去年還住在別處,去附近一個很高端的蔬果超市時,那裡的西紅柿也才5元一斤。
我付了錢,轉身去對面問了西紅柿價格,那家的老頭回答:「4塊。」
女人沒有料到這一出,在我身後著急忙慌地喊了一句:「我們這品種不一樣!」老頭沒說話,笑了笑。
我沒有馬上離開,又故作輕鬆地問了好幾家西紅柿、菜心、茄子、蓮藕的價格,西紅柿最低的還有3.5元的,其他蔬菜也明顯比我印象中的低。
心煩意亂,亂在我用一顆懶惰的真心換來了「殺熟」,更煩這段本來穩固的戀愛關係已然破裂,我要在菜市場裡重新找對象了!
02失戀
我並沒有馬上重新「找對象」。
這次失戀讓我夜不能寐。每天晚上我都想去找他們問個明白,每天清晨又忘記這個決定。去菜市場只會讓我想起來自己的這段戀情。於是我捨近求遠,去超市買菜。
好吧,堅持不了多久,因為菜市場太近,超市太遠。
再次走進菜市場時是不得不買菜了。我低著頭,生怕那對老鄉夫妻看到我,我怕他們追著我問:「小妹兒,你為啥要去別人家買菜?」
我走的是連坐徒刑,連他倆附近的鋪子都不去了。買了菜之後想去水果區看看,他們那是必經之路,我直接出了菜市場,從另一個入口去了水果區。是的,臉皮就是這麼薄。
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一段感情裡,有一個人背叛了對方。分手後,究竟誰更怕重逢?
03浪子
我開始在菜市場裡四處遊蕩,又進入了新人模式。
不,我成長了。因為我學會了問價之後不馬上買,而是比價。有時候挑最便宜的買,有時候挑價格貴但是更新鮮飽滿的買。我認識了更多的大叔大媽大姐大哥小妹小弟們。
儘管遊蕩,內心還是迫切希望能馬上找著菜市場對象。因為太懶,只想一次性全部搞定。
蔬菜區計劃擱淺,乾貨區卻有了突破。
一直以來都是去離菜市場大門最近(是啊,多走一步都覺得虧啊)的乾貨店買木耳、腐竹、紅豆、雞蛋、老乾媽、豆腐乳之類,今天突發奇想,去了第二家。
「老闆,這個紅豆怎麼這麼大,和小的有啥區別啊?」
一個40歲左右、還頗有姿色的大姐坐在板凳上,盯著她的iPad不動聲色,「一個大一個小。」
「功效呢?」話一出口我就覺得自己low了。功效?還指望煮個紅豆湯能返老還童麼?但是……如果有跟我一樣喜歡百度各種食物做法和食療效果的筒子們應該能懂的,總想聽到點什麼。
「不知道。」
這三個硬邦邦的字砸得我猝不及防。而且自始至終,大姐並沒有看我一眼,甚至盯著iPad的深色裡多了一些厭煩。
我轉身走回了第一家乾貨店,老太太一如往常地跟我打招呼:「今天買啥?」
我有些沮喪,有些生氣,撒嬌一般問她:「您這個大些的紅豆和小的有啥區別?旁邊那家說不知道。」老太太馬上答:「大的營養價值高呢,裡面是綠芯兒的……(可能是這麼說的)」我沒仔細聽,當她準備說些什麼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買大紅豆了。
是的,紅豆,大紅豆,就因為說了點什麼,我就要和這個老太太乾貨店談戀愛!
我買了4元錢的紅豆,傲嬌地提著,故意甩給旁邊的大姐看了一眼。她還是冷冷的,臉色更不悅了。
菜市場是我最愛的地方,沒有之一,未來幾十年,我會繼續在裡面遊蕩,也許找個對象,也許做個浪子。但最好做個浪子。
因為如果全都變成了「前任」,上哪買菜去。
(圖片來自網絡。文作者劉小一,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職財經記者、企業公關主筆,採訪多位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現為自由撰稿人,關注育兒、情感、鄉村、性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