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千百味,一篇弄懂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涵義

2020-12-18 騰訊網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 4700 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燻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蜀山的俠君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中國茶文化起源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 「品」 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已成為佛教 「坐禪」 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 「茶風俗」、「茶道」 的範疇深廣的多,也是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因。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但多非史實。縱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經》云:神農《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於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爾雅》有 「苦荼」 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國茶文化涵義

茶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品位。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藝術。茶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 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三不點」 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潔,是為一不;景色不好,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養舉止粗魯又為一不,共為三不。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是不作藝術的品飲,以免敗興。

相關焦點

  • 茶文化系列:茶之起源與傳播
    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民族。經過長期實踐,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貫穿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發展進程。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乎神農,聞於周公,興於唐代。《茶經》分述茶的起源、採制、烹飲、茶具和茶史,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茶業和茶文化的發展。宋元時期,隨著茶區的擴大,種茶、制茶、點茶的技藝精進,出現了一批茶學專著,如蔡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特別是宋徽宗趙佶所著的《大觀茶論》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明代,我國茶葉生產由團餅茶為主轉為散茶為主。茶類有了很大發展。
  • 茶、茶文化源自於中國,那麼英國的茶好還是中國的茶好?
    在我國,稍微懂一些傳統文化的人都會知道,茶文化起源於中國,茶也是源自於我國。當前在很多的外國人眼中,似乎茶對他們的影響是認可的,但他們卻很難承認自己國家的茶文化受了中國茶文化的影響。
  • 了解茶的功效和歷史起源,更需要文化傳承
    說到茶,在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把它和文化聯繫在一起,這樣一來就把茶和普通民眾的距離拉開了。其實茶在中國的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所以中國人普遍對茶都不陌生,不管是身份顯赫與否,地位差距怎樣,或貧或富同樣對茶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節。
  • 喜茶:做中國茶文化的現代化撰寫者
    喜茶(HEYTEA)於2012年起源廣東江門。 作為芝士茶的締造者,作為一家年輕化、科技化和國際化的中國新茶飲連鎖企業,喜茶集聚文化傳統和創意創新於一體,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茶香,開啟了國內新式茶飲風潮。喜茶讓人們在享受多元化茶飲的同時,實現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 茶的起源
    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 【茶文化】茶與人文素養的關係
    門店地址:福州市倉山萬達金街A7-92號(4號門)  門店專線:0591-8335 7555「茶」字的起源最早見於我國的《神農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第一部藥物書。據有關專家考證,該書為戰國時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
  • 【啡長理論】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在上世紀60年代兩極格局中,這一突破,轟動世界。50年來中法兩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中都取得巨大發展。今天我想比較一下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之間的差異。眾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兩大重要飲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時清新淡雅的意境讓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讓人在忘我的境界裡回味無窮。
  • 雲浮象窩茶是廣東十大名茶之一,走進茶文化博物館了解博大茶文化
    香窩茶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廣東省十大名茶之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常年雲層環繞,使香窩山茶葉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秋高氣爽的時候,我來到香窩山,就是想在山的深處找到茶。香順香窩酒店不僅可以看到山上滾滾的茶場,還設有茶文化博物館。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時代,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說到茶,我們都很喜歡。茶史起源於神農,相傳於魯公,盛唐,盛宋,明清盛行。
  • 寶萃健即溶茶 帶你體驗不一樣的「茶文化」
    寶萃健即溶茶 帶你體驗不一樣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品茶可以修身養性,可以明志靜心。千百年來,茶文化在世界多國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承。
  • 中國茶文化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說說茶的那些事
    天天訓練,打掃衛生,或是吃過飯之後,就會拿些茶葉,泡上一杯茶,剛開始喝感覺並不好喝,時間長了,喝茶不放點茶葉好像少點什麼似的,喝的時間久了,去買茶葉的時候就去變換一下口味,剛開始喝毛尖,後來喝紅茶,喝熟茶,漸漸的發現這些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風格。以至於到今天愛上了茶,飯可以少吃一點,但茶不可以不喝。那麼中國茶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今天我們就說說茶的那些事。
  • 茶文化,從泡一杯茶開始
    手執一杯茶,品味著四季的蘊味,品淡出人生的精彩。 有的人習慣在睡前泡一杯綠茶,看著茶葉在杯中翻騰,飄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著茶葉在杯中浮沉,茶色的變化,喝一口,細細的品味著茶味的苦澀甘甜,體悟著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榮辱,品淡人世的苦樂、炎涼。
  • 茶文化形成和發展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作者:蔣敏,青年茶文化學者,茶文化碩士,中國茶葉學會會員。中國茶文化縱觀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程,儘管茶文化在中晚唐時期已經漸趨成熟,其後出現了各類茶書與茶文(如序跋、論說、奏議等)、茶文學與藝術作品(如茶詩詞、茶畫、茶歌謠等)以及各種茶文化事象
  • 茶味豈在茶中,實在茶湯之外
    然後寫少婦「穿著牛仔褲和一件緊身的有著紫紅色碎花的上衣」「倚在我的書架上和我說話……」這篇文章短短五百餘字,讀著讀著,卻覺意味無窮,好像在喝一杯普洱,或是飲一杯紅酒。文章最末,又來一句,「女人最好的年齡段是少婦,做少婦的女人真好。」又讀一篇,還是賈平凹的,這回是《女人與陶瓶》。也是短短數百字,寫一個女熟人做陶與取畫的瑣事。平淡的事情,讀來也很有意思。
  • 老徐談茶194:什麼是茶文化?表現在茶具?墨寶?還是茶藝師證?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所謂的茶文化,說到文化兩個字我是不免有些心虛,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即使你窮盡一生進行研究,能做到管中窺豹就是大家了,何況我們這般的凡夫俗子呢。今天我就鬥膽用我的淺薄看法,試著和大家聊一聊現在所謂的茶文化。
  •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它的發源地是那裡,作為中國人你知道嗎
    飲茶的發源時間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茶的起源與發展,體現中國文化中的"以和為貴"關於"茶"的最早文獻記載,見於《茶經》中的:"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說的是,"茶"的起源和神農氏嘗百草有關,也是從他開始,"茶"才開始成為飲品,進入中國人的生活的。
  • 重新發現茶之美---西方文化學者品讀中國茶文化
    重新發現茶之美 喬恩森(美國) 西方人應中國愛茶者之邀飲「功夫」茶,印象各異,然茶杯茶壺之小常為第一印象。這本是簡單事實,清楚明了,而中國人則早習以為常,只因功夫茶在中國俯拾皆是,茶具雖小竟然不覺。而初識中國茶文化的西方人,把玩茶杯於手中,頓覺比例關係之微妙——手大杯小。 西方人初次品茶,若非熟視無睹,定會注意到茶杯的小巧,進而關注到自己杯中的液體。大手小杯,讓人更能體會杯中物的珍貴。中國人畢竟好客,樂於以滿桌佳餚待客,但如僅上小份茶飲,足見飲品之珍貴!
  • 花非花,茶非茶!中國式的茶文化,說不盡也道不完
    花非花,茶非茶文/張凌雲中國是茶的故鄉。種茶的歷史,當在三千年以上。《神農百草經》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裡的荼,是否就是指「茶」,未必可知,但至少說明上古時代就有著與茶類似的植物。確切的記載來自《華陽國志》,書中提到約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一帶已用所產的茶葉作為「納貢」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