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稜蓋兒幹啥呢 擱哪呢 93年「冰城美小護」成武漢隔離病房的開心果

2021-01-11 生活報

龍頭新聞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醫護工作者中,有不少年輕人,他們在疫情中揮灑著自己的別樣青春。我省援助湖北醫療隊裡的哈醫大四院整形科護士劉璐瑩就是其中一個。這個1993年出生,有著大眼睛的哈爾濱漂亮姑娘,已經在武漢協和醫院西區支援了整整27天。開朗的她不僅做好了護理工作,還教當地同事東北話,給武漢患者推薦哈爾濱的冰雕雪景,成為隔離病房裡的快樂源泉。24日,記者連線武漢,聽她講述了武漢隔離病房裡的人和事兒。

「看我蹲著累大爺遞給我一個小凳子 特暖心」

到武漢支援已經27天,劉璐瑩幾乎適應了穿著厚厚隔離服、戴著口罩護目鏡,以及兩層手套的高級別防護。「有些重患沒法兒配合咱們,而且護目鏡總上霜……」隔著兩側乳膠手套,她蹲著準備給一位大娘採血,旁邊床的大爺看到趕緊遞過來一個小板凳。「姑娘,你坐著扎!」劉璐瑩露出一個看不見的笑容,穩穩下手,一針見血……這是武漢隔離病房裡尋常的一幕,也是劉璐瑩工作的日常。「患者對我們都很好,說我們大老遠來幫助他們,有時候一個舉動、一句話都讓我們心裡挺暖和的。」

在武漢隔離病房裡工作

劉璐瑩告訴記者,因為隔離病房不能有家屬陪護,所以她們目前做得比較多的就是病人的生活護理,「除了採血打針換藥,還包括檢查臥床患者皮膚是不是有破潰,還有病人解大便和小便也都需要我們給清理。」這些活兒,看似沒有技術含量卻不可或缺,而且髒累,還有很高的被傳染風險。面對這些,這個93年的姑娘說,「我沒覺得髒啊、累啊什麼的,這就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所在。」

在武漢凌晨4點上崗

「幹啥呢?擱哪呢?」

周圍小夥伴都帶上「東北腔」

性格開朗的劉璐瑩在這27天的援助中,跟武漢協和醫院一起戰鬥的護士們打成一片。「和我們一起當班的護士裡有武漢當地的,還有家是河南的。」劉璐瑩說,她發現大家說話都有口音,然後也都覺得自己說的是純正的普通話。說到這她笑起來,但是論方言東北話的感染力秒殺一切。通過快一個月的磨合,她已經成功的把其他護士都傳染上了「東北味兒」。以前以為「波稜蓋兒」是一種罐頭和吃的小夥伴已經完全掌握了「幹啥呢、擱那呢」等東北話常用語,還總問劉璐瑩,「我說的標準不?」

隔離病房裡的患者也喜歡劉璐瑩,因為患者多數都是年紀比較大,而劉璐瑩恰恰曾經在老幹部病房工作過,所以跟大爺大媽溝通特別有方法。這個方法嘛,就是多嘮嗑。

劉璐瑩說,他們有時候在病房其實很寂寞,她就故意用很濃的東北話逗他們樂。「他們總問我哈爾濱怎麼樣,冷不冷。我就說可冷了,出門需要穿好幾層羽絨服,不然一出去就凍成冰棍兒」,把大爺大媽逗得哈哈笑。「我說雖然冷,但是冰雕、雪雕都特別漂亮。惹的大家都說以後病號了一定要去哈爾濱看看。」

「我職業很高尚 我的工作是在救死扶傷」

在武漢,劉璐瑩過了自己27歲的生日,除了年紀,她說在最大的收穫是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職業。

劉璐瑩說,之前是穿護士服,現在穿隔離服,這些天對一些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什麼叫醫者擔當、什麼叫為人民服務,之前這些對來說是書本上的字眼,之前的工作就是我要上班,要給患者做治療。如今一切對她來說非常真實。「患者需要我們,我們真的是在救命,挽救一個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我的職業是很高尚的,我做的工作是在救死扶傷。也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在畢業的時候對著南丁格爾像許下的那些誓言。」

劉璐瑩說,在武漢,家人和家鄉是他們強大的後盾,因為之前走的匆忙,武漢又比較溼冷,好多隊員都不適應,院裡和家裡給他們送來好多物資,保障有力,隊裡面的領導和哥哥姐姐們對他們也特別關懷,讓他們能全心全力地好好工作。她的下一個班是25日凌晨4點上崗……

第一年上班時候的自拍

最後,劉璐瑩說,患者問她最多的就是,「我們什麼時候病能好」。她回覆說:「等你們武漢櫻花開了,病就好了,我們也要回家了」。

相關焦點

  • 新冠重症隔離病房長啥樣?這位女護士竟畫了出來……
    自踏入武漢站的那一刻起,廖佳穎的畫裡畫外,皆成了一線戰場。「你見過最閃亮的星星嗎?」在武漢的這段日子裡,一向快人快語的廖佳穎,言行開始變得「緩慢起來」。她自己想說的,都在畫裡。這是廖佳穎從業以來沒有經歷過的場面:從病區進入到隔離病房內,首先要穿好防護服,然後再加上一層隔離衣,大家相互幫助系背帶,兩人互相查看鞋套是否密閉。全副武裝,所有的地方都不能開放空調,在四小時的值班時間內不能喝水,就連說話、走路都要比日常工作時放慢頻率。她把這一幕畫在了作品裡:△廖佳穎繪製的從病區進入到隔離病房內等場景。
  • 戰「疫」一線日記|美小護變身病房女「tony」
    美小護變身病房女「Tony」時間:2020.3.4地點:湖北武漢手記者:山東省第五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徐亞楠再簡單介紹一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十八病區五組的每一位成員:有無微不至
  • 雷神山醫院隔離病房是啥樣?記者探訪
    從天空俯瞰,雷神山醫院隔離病房、醫技樓等設施呈魚骨狀分布,內部長啥樣?2月6日下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病房內床頭插孔(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隔離病房醫院最東側靠近黃家湖大道的第一排隔離病房,已有醫護人員進駐,在走廊內和病房間穿梭,有的調整病床位置,有的檢查標識標牌,有的調試醫療設備,「我們正在熟悉情況
  • 新生兒隔離病房:武漢的「毛毛」們
    這裡,是武漢最特殊的隔離病房。 新生的喜悅與病毒的陰霾交織。年紀最小的,一出生就送了過來;最大的,也不過才兩個多月。
  • 武漢隔離病房裡,看不見的戰役
    隔離病房裡,有人蜷縮在病床上夜不能寐;有人被噩夢和孤獨纏繞,每天以淚洗面;有人失去愛人,不想獨活;有人拔下手臂上的針管。在武漢,300多名心理醫生陸續抵達,開展專業的心理幹預服務。疫情即將過去,他們仍將留守,為普通人提供心靈支撐。▲3月8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為患者整理被褥。
  • 蓋兒加朵IG曬武漢醫護影片:世界就快拿掉口罩
    ▲蓋兒加朵鼓勵防疫。(圖/翻攝自Instagram/Gal Gadot)蓋兒加朵在Instagram分享武漢醫療團隊排排站,1個1個拿下口罩的影片,鼓勵影迷:「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好好待在家裡並遵守防疫指示,保護彼此,很快,這個世界就可以拿掉口罩,讓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反思,去愛人去做夢吧。」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隔離病房長出許願樹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曾理 高輝隔離病房長出「許願樹」曾理 解放軍報客戶端記者 高輝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在這個春回大地、草長鶯飛的時節,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病房裡,一棵由患者和醫務人員一個個心願組成的「許願樹
  • 在昆明市兒童醫院的隔離病房 武漢籍2歲男孩過了一個特殊生日
    供圖1月31日,一個簡單但特別有意義的生日會在昆明市兒童醫院書林院區的隔離病房舉行。在祝福聲中,來自武漢的小徵(化名)和父母一起吹滅了2歲生日蛋糕上的蠟燭!4天前,因發熱咳嗽症狀明顯,父母帶著小徵到昆明市兒童醫院就診,因小徵一家來自疫區武漢,醫院按照國家相關診療指南讓一家三口住進了隔離病房。進入隔離病房後,因不能隨意進出,空間又不大,好動的小徵有些不適應,吵著要出院。
  • 【冰城新聞】一級響應下的哈爾濱!自我居家隔離及消毒指南發布...
    「如果,需要去武漢支援,我想自我推薦,我在ICU 工作了九年多,感染科城裡甲流病房時我支援過,我有經驗有優勢,如果需要支援武漢,請優先考慮我。」哈醫大一院手術室醫生李鑫主動請纓,要到最需要地方去。作為百姓感謝您挺身而出保護我們;作為護士,感謝您讓我看見老一輩護士長的模樣……(有危險挺身而出,吃苦在前和母親樣護著我們)郭老師,有啥我能幹的請您別和我見外,多上幾個班無所謂,我願意。我爺爺是建國前打過日本鬼子的,我老叔參加98抗洪指揮官,我老姑在2003年SARS時出發熱門診三個月………我有15年工齡9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思想覺悟端正,只因我爺爺從小的教育,家庭的薰陶。請您放心,我不害怕。
  • 險情不斷一直在戰鬥…武漢隔離病房南京護士「4小時日記」
    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南京鼓樓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馳援,其中第三批醫療隊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昨天,記者連線了戰鬥在重症病區的醫療隊員陳慧,講述了自己戰鬥在隔離病區的故事。  帶著「包大人」進隔離病房  2月18日凌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這是第三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隊員陳慧第一個進艙班。
  • 首入隔離病房奮戰5小時,晚上10點多才吃上盒飯
    然而醫院方面認為本院的護士太累了,要把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全部交給廣東省援助醫療隊。 後來經過討論,劉桂容護長一行8人進入病區工作,從下午3點直到晚上9點才下班,她們在病區內持續6個小時的繁重工作。
  • 隔離病房裡「疫」外驚喜 醫護為3歲男孩「眾籌」慶生
    2月5日晚,武漢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患兒收治病區,住院患兒翔翔(化名)的爸爸找到值班護士王惇,提出想要出去買點東西。但根據要求,隔離病房限制外出。「有什麼需求是我可以幫到您的?」看到爸爸面露難色,細心的王惇上前詢問。「其實明天是孩子的生日,我想給他買個蛋糕!」爸爸道出實情。
  • 戰疫者|武漢醫生扭腳後堅持隔離病房工作,被稱「拐杖醫生」
    隔離病房外面放著一根拐杖,裡面也放著一根拐杖,饒歆拄著拐杖在病房行走,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病房裡的「拐杖醫生」。饒歆,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醫生,目前主要負責隔離病房的管理工作。入選第二批進入重症醫學科第一病區的醫護人員之前數天,他的左腳不小心扭到,需要靜養兩星期,但饒歆依舊來到重症隔離病房工作。當被問起為何不休息時,饒歆說:「怎麼能休息,崗位上要有人啊!」2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見到了饒歆。
  • 進駐小湯山 溫柔「美小護」秒變無敵「女漢子」
    2020年春節,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悄然打響。2月10日,作為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派駐的第一支醫療隊,作為北京中醫醫院小湯山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倩跟40名骨幹護士,進駐小湯山醫院,開展培訓,接收病房,規劃病區建設、救治患者等多項工作, 這些平日裡溫柔的「美小護」秒變無敵「女漢子」,在病房裡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在小湯山醫院裡,她們日夜奮戰,堅守在新冠肺炎確診病區,用熱血與信念築起戰疫的銅牆鐵壁。
  • 那些年錯過的酸奶蓋兒,它一瓶全部還給你!
    ☞那些年,想喝到新鮮的酸奶不靠買,靠家家戶戶自己訂!而這個牌子的味道,承包了93.7%的武漢伢對於老酸奶的記憶!小編親測十幾年口碑好味也是讓人從不踩雷的放心記住,最後的把唇邊舔幹抹盡的動作一定要銷魂,因為那些年你錯過的「酸奶蓋兒」,都在這一口裡了。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陪護中心的老師說,堅決做到隔離病房人員配置零條件支持......衛生員阿姨說,今年這個年我不過了,每天都來輔助你們......我們可愛的護士說,領導我要抱抱你......此外,王宇醫生還通過網絡,參加網絡義診,正確的指導武漢市民居家隔離觀察,減少沒必要的醫院就診,減少感染風險,為救治更多患者貢獻著力量。同樣來自傳染科的王彥麗醫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不到1歲半,還沒斷奶。
  • 美小護自製「小香風」挎包 你可知道裡面裝了啥
    白大褂是白衣天使的標配,一些醫療小器械都可以放在白大褂的口袋裡。護士服中的口袋就如哆啦A夢的神奇口袋」,可隨時「變」出他們需要的各種東西,一支藍黑筆是基本配置,小剪刀、膠帶、小筆記本、棉籤等也是常見物品,但疫情防控期間,大家穿上沒有口袋的隔離服,這些物品便「無處安放」了。
  • 【隔離區直擊】植樹節 隔離病房長出「許願樹」
    圖為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隔離病區裡的「許願樹」。新華網發(曾理 攝)    新華網重慶3月12日電(曾理)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病房裡,一棵由患者和醫務人員一個個心願組成的「許願樹」,為醫患戰勝疫情樹立了「信心大樹」。
  • 「白衣戰士」終於可以休息了,隔離的日子他們在幹啥?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凱旋的「白衣戰士」隔離時在幹啥?什麼是他們心中的牽掛……人民生命危急時,白衣執甲衝在前。而今在三月的春光裡,他們終於兌現承諾,平安凱旋。作為援鄂回瓊的醫療隊隊員,李麗和其他數百名醫護人員被安排在海口市東海岸的一間度假酒店隔離。「酒店將宴會廳改造成餐廳,吃飯間隔2米,餐飲是自助餐,有熱菜、涼菜、水果、粗糧,很豐富。」李麗說,醫療隊員對隔離點的生活安排普遍感到滿意。
  • 開心果吃完把殼留下,用處大著呢!
    不可缺少的一定是開心果,好吃又好意頭,吃完後你就把殼扔了?很多人都喜歡吃開心果,裡面的果仁吃完以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把果殼丟掉。作為同樣喜愛把開心果當零食吃的人,畫啦啦為大家分享一種廢物利用開心果殼做手工的方法,將一顆顆可愛小巧的開心果DIY製作成漂亮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