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2020-12-13 慶餘說詩詞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首先,從這首詩的題目來看,它是柳宗元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天登山遠望後有感而發,然後寄給遠在京城的親友。「海畔尖山似劍鋩」,即海邊的尖山好像劍鋒一樣。因為柳宗元的貶所柳州,距海較近,所以這裡稱海畔。而像劍鋒一樣的山峰,則是當地獨特的風光。蘇軾在《東坡題跋》中也曾說過:「僕自東武適文登,並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鋩」。

當然,如果我們有去柳州旅遊經歷的話,就會發現那裡的山峰的確形似劍鋒,所以柳宗元這裡的比喻,生動而貼切。緊接著的一句「秋來處處割愁腸」,則緊承首句詩意,正因為它似劍鋒,所以對於前來觀望的詩人來說,有刺人心腸的感覺。正常人自然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柳宗元卻是一個荒遠之地的逐客。自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便是「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

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對柳宗元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這裡多少也有點向京城親友訴苦的意味在其中。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即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能夠化作千千萬萬,飄向每一個山峰的頂端眺望故鄉。很顯然,這兩句詩是柳宗元的突發奇想,同時又是根據柳州峭拔似劍鋩的群峰實景進行的合理想像。

所以這裡不是憑空構想,而是具有實際基礎,進而向我們傳達出來的詩人思念故鄉親友的感情,就顯得無比的真摯感人。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柳宗元的這首詩,包括他的遭遇,就會知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字,但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蘊,除了思鄉懷人,最主要的便是埋藏在心底的抑鬱不平之氣,這也是他政治失意後思想情感的具體表現。

綜觀柳宗元的這首詩,篇幅短小,容易背誦。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像奇特,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包含豐富的思想感情,有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對故鄉親友的深切懷念,還有他貶謫生活的愁苦與政治失意的憤慨不平,這些集中在短短28字中,讀後感人至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唐朝是詩歌的王朝,在唐朝幾百年時光裡,有兩個詩壇的高峰,那便是以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為首的盛唐時期和以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為首的中唐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柳宗元的詩。他先是被貶到湖南永州,之後又到廣西柳州,而且餘生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可想而知他對家鄉的思念有多深,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 柳宗元傍晚去江邊散步,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短短的幾句生動有趣
    中唐詩人柳宗元給人們的印象是鬱郁不得志,一直很悲傷,也很是孤獨,他的千古名篇《江雪》,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出了現實的無奈,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從而成為了唐詩裡公認最孤獨的一首詩。現實生活中的柳宗元始終是被人排擠和打壓,由於參與了永貞革新,最終被貶湖南永州,在那裡他過著一種悲痛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處境擔憂。作為唐朝著名的才子,不僅出身名門世家,同時才華橫溢,自然也有著遠大的人生抱負,但是很可惜由於參與了改革,最終被貶外地,所以使得他悲痛欲絕,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自然是感人肺腑。
  • 柳宗元一首五絕,全詩僅用一個「雪」字,就描繪出了天寒地凍之象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兼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少年早慧,一生成就始於詩文,但其個人更熱衷於官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因為參與「永貞革新」被流放,在永州、柳州度過了十四年貶謫生涯。死後由於政聲卓著,被柳州百姓尊為「羅池神」。
  • 柳宗元的一首詩,20字則描繪出一個潔白寂靜的世界,充滿禪的意味
    柳宗元的一首詩,20字則描繪出一個潔白寂靜的世界,充滿禪的意味已過了冬至,北方很多地方都在下雪。有關雪或冬天的詩詞很多,如:「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唐代白居易《夜雪》)「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自漢唐以來,送別詩在唐詩中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不乏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譬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等等。古人云:「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弟弟蘇轍高居廟堂之上,官至宰相;才情卓著的蘇軾卻五次被貶,明明心中有遠大的家國抱負,卻只能幽居偏僻鄉裡,暗自嘆息。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面對歌女的撩撥,道潛不為所動,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彰顯大師風範。《口佔絕句》北宋:道潛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佔口」也不難理解,就是即興賦詩的意思。高手擅長欲揚先抑的手法,道潛也許猜到歌女的舉動並非本意,而是好朋友蘇軾的慫恿,所以沒有怪她,反而誇她長得漂亮。首句「寄語東山窈窕娘」,那位來自東山的姑娘,你姿色出眾,肯定是一位窈窕淑女。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也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首。相信很多人都會背,因為這首詩很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情感基調很是歡快活潑。此詩寫於什麼時候?這首詩寫於杜甫52歲之時,當時的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下來。人生已經到了暮年,為何杜甫此詩中沒有憂國憂民之心呢?
  • 柳宗元最冷的一首詩,開篇5個字驚豔世人
    寫懷才不遇的詩很多,多是表達詩人的抑鬱和憤懣,有大氣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有傷感如陸遊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如悲憤如賈生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也有狂傲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有低調如孟浩然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例如他在登基的那日早朝,就曾寫下一首千古流傳的《詠雞鳴》,「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雖然前兩句俗不可耐,但是後兩句卻是霸氣十足,而且相當符合當時的情景。原本想要看他笑話的大臣,最後也不得不服。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柳宗元身處逆境,正話反說,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耐人尋味
    話說唐朝大詩人柳宗元,仕途受阻,被貶官永州。此時,他的心態如何呢?他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會有哪些想法呢?一首五言古詩《溪居》,就揭開了全部謎底。一起來看看吧。溪居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 速看,柳州古代史上有這三位著名人物,其中一位是被貶至柳州的!
    #柳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柳州是一座壯族、漢族等30多個民族相聚而居的城市,也是壯族等南方少數民族的發源地之一,壯族先民柳江人和白蓮洞人在此繁衍生息,並創造了古老的白蓮洞文化。 柳州民族風情獨具神韻,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位柳州歷史上的名人。
  • 韓愈、柳宗元被貶南方時曾常吃癩蛤蟆?
    梅詩的前兩句,便是用這首韓詩的典故,接下兩句,由韓及柳,但柳宗元的食蝦蟆詩,已經佚失了章士釗在《柳文指要》中推測:柳宗元大概不以韓愈為典型詩人,無意與韓唱和,所以柳集中並無一詩與韓有關。韓集中那首《答柳柳州食蝦蟆》,柳詩原作,至今所以找不到,是柳宗元故意「抹去其先發之作」。章氏這一推論似太離奇。,現在能夠作依據的是韓愈寫的一首。梅詩這兩句,可能也是從韓詩轉用。
  • 詩人隨手寫下一首詩,通篇無一雪字,卻將雪大形容得淋漓盡致
    提起柳宗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初中的時候學過他的《小石潭記》,將他那種因為悽涼環境而油然生出的悲涼心情表露出來。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但柳宗元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他曾經寫了一首詩,全詩沒有一個雪字,卻將雪大形容得淋漓盡致!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柳宗元的《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吧。
  • 楊萬裡被貶外地途經松源,看到層層疊疊的群山,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特別是他們還時常被貶外地,這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打擊。不過有的時候正是由於他們有著特殊的人生經歷,創作出來的作品卻又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深刻。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一個人生活在這人世間,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打擊,不過我們還是不應該灰心,要以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來面對,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度過難過,最終實現人生理想。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