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推基層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安全、有效、質優、經濟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近日,在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學術指導,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提高基層醫療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中醫藥服務在基層發揮特色優勢,常見病、慢性病防治服務能力建設等議題,為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相比國外疫情防控嚴峻形勢,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跟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一個優質高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新冠肺炎救治的一條經驗就是關口前移,預防工作、基層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基層能力提升是未來一個關鍵問題。」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原局長張宗久指出,基層醫生能力提升需要加強兩點,一是通過培養適應基層的人才,並為他們提供崗位支撐,使這些人才能夠留得住、下得去;二是強化基層服務能力,包括健康服務、中醫藥服務、慢病管理等方面服務能力。
「到2022年,我們要實現基層中醫館的全覆蓋,一個是要全部建成中醫館,一個是要配備中醫醫師。」對於發展基層中醫藥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趙文華表示,基層是中醫藥服務提供的重要陣地,深深地融入在老百姓的生活當中,但目前中醫藥基層醫療服務還相對不足,特別在中西部地區。兩年來,各地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設計了評價指標,加強考核督導,應該說通過兩年多的建設,中醫藥服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覆蓋面得到了進一步拓展。而且,為了讓人才沉下去、留得住,各地基層也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編制周轉池,醫聯體建設,形成了一些地區經驗。
趙文華稱:「我們目前正在研究『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尤其是研究適合於中醫藥發展規律和特點的一些醫保支付政策以及基層人才按需培養的問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唐旭東指出:「在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推動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還有些薄弱。在人才的補充、人才的待遇、人才的培訓和學習上需要進一步加強。」
具體到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一是缺人才,二是基層醫生裡面能夠掌握中醫藥基本知識、基本能力以及實際技術的不多。」唐旭東認為。
因此,唐旭東表示:「這次滋潤華夏·胃病學院基層醫生培訓公益學院的成立,也是助力國家實現2030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探索之一。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為基層醫生掌握消化系統常見病中醫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實際技術的推廣應用做出貢獻。」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