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連結】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國內統計的發病率52.2/10萬,女略多於男,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右側多於左側。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的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周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
家住焦橋鎮的王玉梅(化名)就是一位遭受三叉神經疼折磨的患者,多年來,她飽經疼痛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王大娘今年70歲,鄒平焦橋鎮人,因右側面部發作性巨疼20餘年,每次發作非常劇烈的疼痛,呈撕裂樣,平時不敢洗臉、不敢刷牙,不敢梳頭,甚至吃飯都會引起發作,用王大娘的話說就是」那日子過得,想死的心都有,簡直是沒質量」。最初得病服用卡馬西平有效果,近些年來隨著年齡增長服用效果越來越差,並且引起了胃腸道病變,期間輾轉多家醫院,也曾在濰坊彭勝三叉神經痛治療專科醫院行射頻治療兩次,但維持時間均不能長久,一般就半年到兩年的時間有效,之後再次復發如初。
前一段時間經多方打聽,聽說中心醫院已經為很多三叉神經疼患者通過手術治癒後,於是她慕名前來,找到了在群眾口碑中稱其為「三叉神經疼剋星」的趙榮國醫生。外三科趙主任接診了王大娘,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全面綜合評估,考慮王大娘適合行手術治療,在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後,趙主任為其實施了經手術顯微鏡引導下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在麻醉清醒後王大娘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用手去摸頭皮,看看還疼不疼,在確信原有症狀消失後才放心的把手放下。
12月3日,是李大嬸術後的第一天,查房的趙榮國主任剛來到她的床前,還未曾開口詢問患者的感受,李大嬸便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愉悅之情:「太好了,現在一點都不疼了,你算是去了我心中的這塊心病」。
【短評】近年來,趙榮國已經為近百名三叉神經疼患者解除了疾苦,他也在從醫的職業生涯中收穫著他的那一份滿意和喜悅。
醫者素有諸如「白衣天使、醫者仁心、華佗在世」等等的社會美譽!一個好的醫生,過硬的醫療技術當然是首當其衝的充分必要條件,然而好的醫學人文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為醫之道,尤其在現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或許公眾呼籲的、期盼的、想獲得的正是醫者的至誠至愛。當醫者用一顆真心去慰藉患者虛弱無助之心時,醫患雙方之間便產生了彌足珍貴的信任與感恩,這份感恩或將永遠被患者銘記,成為終生的感恩之源,抑或將成為醫者終生的財富,因為裡面蘊含的真誠和施予唯獨自己可以體會,這份體會是職業的情懷的積澱,更是人性之美的洞見。
通訊員 劉敏 報導
(原標題:【相關連結】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
本文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