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嬰幼兒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寶寶太小有沒有必要上託育?寶寶在託育機構的一天是怎麼渡過的?與家裡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
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走訪了成都高新區首家通過政府部門備案的託育機構——金蘋果吚呀學苑。
現場直擊:0-3歲寶寶在託育中心都幹嘛?
0-3歲的小小孩,呆在託育中心的一天,都會做些什麼呢?筆者在吚呀學苑現場發現,這5件事構成了孩子們在學苑的一天。
好好運動
在運動中感知身體的力量與速度,體會自我的生長和與世界的聯接。運動是本能,更是不可或缺的成長元素。
在吚呀裡,隨時能夠看到不同小小孩運動的身影,走、跑、跳、鑽、爬、推小車、玩大球......孩子和孩子在一起,運動很有趣!滾一個球,有接球的「隊友」,也有歡呼的「啦啦隊」;開一個小車,有「司機」,也有「乘客」......
好好遊戲
兒童會用所有你能看到或不能看到的方式去學習,遊戲便是其一,在抬頭或低頭的瞬間,成長已經發生。
到訪吚呀,筆者深深感受到孩子們玩的創意與遊戲的幸福。他們揮動著樹葉,將自己變身一隻小蝴蝶;他們踮起小腳,變成一隻可愛的兔子;他們躲進帳篷,成為「城堡」裡的王子公主...... 孩子和孩子在一起,遊戲生動而富有創意。
好好吃飯
食育的精彩不僅在味覺的極致體驗,更在內化於心的習慣。
在吚呀,每個孩子都自己動手,洗手、吃飯、放碗、擦嘴……保健醫生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吃飯會更「香」,也更自主!膳食均衡的營養、定時定量的就餐、個性化的關注、同伴與成人的鼓勵讓吃飯這件大多數孩子在家「頭疼」的問題,變得容易了許多,每個孩子都自己動手,將美食送進嘴裡,將習慣藏於心中。
好好閱讀
閱讀是兒童開啟自我世界的窗口,他們會在那裡塑造自己的模樣,並透過語言、動作、表情將自我一一映射出來。
吚呀圖書館藏書3000餘冊。筆者看到,有觸摸書、布書、聽讀繪本、洞洞書……於孩子而言,這些是好玩的玩具,也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孩子們或自主翻看圖書、或圍坐在老師身旁、或和小夥伴一起「玩」繪本,多種多樣的方式構成了他們對閱讀最初、也是最美好的感受。
好好休息
兒童對休息的直觀感受是安全與溫暖,允許他們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布置小床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吚呀的孩子們有自己專屬的床品包、獨立的小床、安撫物(特殊需求的寶寶自己帶來),育嬰師和保健醫生隨時監測孩子們的體溫、睡姿、蓋被、給予個別孩子特殊呵護……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睡眠更香,作息更規律!
「從晨曦光亮到夕陽餘輝,我看著孩子們笑咪咪地走來,揮手再見後開心地離去,這份成長、這份快樂那麼純真與自然,雖然每天辛苦,但也快樂、幸福。有時,我會和他們一起坐在草地上遊戲;會陪著他們進餐與午睡;會和他們一起認真聽老師講故事……讓孩子們在學苑的每一天都做好五件事是我們倡導並始終堅持的」吚呀學苑羅銳園長說。
專家引領:託育課程需要「家」和「加」
吚呀學苑課程指導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童連老師說「託育課程需強調融於生活中的早期教育指導,本著促進嬰幼兒身心全面發展,設置課程框架和內容,營造溫馨的家的氛圍,提供豐富的刺激環境,注重生活照護和活動遊戲中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和回應性照護。」
吚呀學苑課程指導專家成都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萬中老師說「嬰幼兒的成長需要『託舉』的美好與『加』的能量,只有構建以兒童發展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石,醫教結合為路徑,社區共進為輔助的兒童成長支持系統,家庭、學苑、社區、社會的共同託舉與助力,才能支架生命的發展與綻放,讓孩子更美好的生長。」
智慧助力:課程的本質是助力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吚呀學苑課程負責人趙永玲老師說:「我們期待每個孩子在學苑都能獲得愛與自由,都能發揮其內在的潛能,都能表達他(她)的獨一無二,因而『咿呀i+託育課程』不是一種規劃與安排,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與支持,我們期待讓孩子從自我逐步走進自然、走入社會、走向世界。」
「吚呀學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教育資源,它讓我們的孩子真正能走進自然,和孩子一起在戶外撒歡,和孩子一起在書海裡漫遊,和孩子一起享受美食與遊戲。我覺得真正的課程實施是老師愛的浸潤,吚呀學苑的每個老師都專業與有愛,每個人都經歷過規範、嚴格、專業的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培訓與考核,它讓我們更懂得孩子。」——擁有十年0-6歲教育經驗、高級育嬰師龍柯老師如是說。
劉影老師是吚呀學苑的新老師,來吚呀一年半的時間,「我之前有三年0-3早期教育的經驗。在這裡感覺大家都很認真、專業、敬業,管理團隊都畢業於專業師範院校,其中教育碩士2人,她們從事早期教育、學前教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培訓培養及管理經驗,能夠幫助我們新老師很快的勝任工作,再通過課程實施的專項教研活動,專家指導活動,幫助我們在保育、教育兩個方面的專業進步。」
0-3歲的嬰幼兒到底應不應該上託育中心?從吚呀學苑出來,筆者有了自己的答案:嬰幼兒的成長需要環境的刺激,有準備的、適宜的、安全的、溫馨舒適的環境給他們安全感的同時,更能刺激他們的探索與交往;嬰幼兒的成長需要同伴、成人的互助,需要真實的交往,社會性交往能夠讓他們觀察同齡人、成人做什麼、怎麼做,再輔以育嬰師專業、明確的指令,孩子能更好的修正完善自己的行為;嬰幼兒的成長更需要父母與長輩的信任,往往我們擔心、害怕、焦慮孩子們不能完成、不能適宜、不能做好的事,都是成人的心理暗示,給了孩子們很多的束縛與局限,放手與信任是成長的基石。
孩子就是孩子,讓他們在「好好運動、好好遊戲、好好吃飯、好好閱讀、好好休息」這五件事中從簡單的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的成長,這是吚呀學苑的一天,也是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