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1412格局」「六個千畝」等概念不斷在這座老城區翻湧,推動青島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高質量發展逐漸迸發新的城市活力。
自去年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以來,青島市北區在推動老城復興、實現「換道超車」的路上有了新的航向:以開放推動資源集聚,以創新賦能產業升級,以改革聚力流程再造。這也成為了全面加快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步伐的強引擎。
站在新百年的起點上,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迎來了自己的「當打之年」。以開放、創新、改革為鑰匙,核心區正逐步揭開老城煥新的活力密碼。
堅持黨建引領,煥新老城發展活力2020 年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中心核心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各項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市北全區聚焦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歷史方位,以當好排頭兵、打造新高地、建設核心區、爭當驅動器為總要求,定目標、換賽道、建生態、優環境,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以黨建統領開放創新改革實現老城區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聚勢而強、初現成效。
為進一步凝聚城區高質量發展活力,創新中心核心區堅持黨建引領,做好全市黨建統領發展的排頭兵,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全局」的黨建理念,堅持「用打鐵成效檢驗自身硬」,以黨建統領匯聚組織力、提升執行力。
6月20日上午,一場「三述」評辯會在市北區機關二樓會議廳拉開序幕,產業發展專班辦公室、發改局、科技局、商務局、金融監管局、濱海新區管委會、歷史文化記憶示範片區管委會等7個經濟部門「一把手」,圍繞產業發展專題,採取「團隊列名法」依次登臺述講,200餘名區級領導、區直各部門、各街道主要負責同志、民營企業家代表、商協會代表現場提問評議。
首創的「三述」評辯模式,更成為市北勇於擔當作為,落實 「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的一項重大舉措。結合「三述」活動,圍繞產業發展、黨建引基層治理等主題舉辦了4場評辨會,堅定了全區以強大組織力統領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後疫情時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每個城區而言都是一項考研。據了解,以此為宗旨,上半年創新中心核心區精準出臺了5個方面20條支持企業政策,完善了37名區級幹部聯繫173家重點企業、商協會制度;推進「千名幹部聯繫服務萬戶企業」工作,健全部門、街道、社區、網格服務體系,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上半年4個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9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全部復工,經濟發展秩序全面復甦。
同時,在今年上半年,全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發展工作全面鋪開,創新中心核心區牢牢把握市場化的運轉手段,與與山東港口集團、交運集團等「紅色合伙人」深度合作共建,積極引導社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並通過精心培育「三化一型」幹部,實施幹部隊伍組織力執行力提升工程、「四個一線」體悟實訓工程、「菁英工程」等方式,錘鍊幹部隊伍能力作風,全方位地打造過硬幹部隊伍,為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
全球化招商布局,激發老城開放活力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到上合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獲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再到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揭牌成立,青島迎來了全方位擴大開放高質量加快發展的大勢,更好地發揮了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現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重新建立,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表示,青島要發揮在「雙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一百年前,青島以港口為載體,向世界發出對工業文明的邀請,這背後,是這座初生的城市,對發展的渴望;一百年後,港口以國際郵輪母港區的身份重新出發,向現代服務業發起衝鋒,承載著青島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支柱性動能。
開放的使命在這裡被宣告,也將在這裡再次揚帆,帶領這座青島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表示,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創新中心核心區就是青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最前沿和新地標;青島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創新中心核心區就是上海輻射帶動中國北方的「踏板」,把來自上海的開放之風吹向膠東半島、黃河流域甚至東北亞。
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成為老城復興的開放源動力。為進一步釋放北方和西部的市場和發展潛力,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推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創新中心核心區正以「雙招雙引」作為開放動能,加速布局全球化招商。
2019年10月,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受邀成為市北區的城市合伙人,積極參與市北歷史片區的保護與發展,12月28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深圳城市合伙人圓桌會議舉行,以青深兩地供應鏈協會籤約為契機,推動兩地企業在產業互補、資源整合、行業協同等方面同頻共振,用新思路、新方法開拓供應鏈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局面;
3月28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暨全球招商推介會啟動,創新中心核心區全年的招商活動就此引爆。總投資313.5億元的15個項目現場籤約,標誌著創新中心核心區作為青島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正在加快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建設航運、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創新燈塔。
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廣興裡開園;6月28日,千畝數字科技大道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園開園;7月11日,郵輪港區協同區三個千畝項目同時啟動建設,總投資過百億元;
8月28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在上海虹口區成功舉辦上海-青島發展服務業合作對接論壇。論壇上,創新中心核心區在上海設立的駐滬工商中心正式舉行揭牌儀式,這將成為青島聯動上海,以現代服務業為橋梁的全新資源交流平臺,後續將助推市北與上海兩地在資本金融、航運貿易、科技服務、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據了解,目前市北已在上海、北京、深圳設立招商中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藉此布局招商全球化,面向更大範圍尋找「城市合伙人」。
據統計, 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一年來,全區新招引項目170 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9個,10 億元以上項目13個。註冊資金100億元的山東港口集團、註冊資金50 億的中鐵晉魯豫區域總部等 9個優質總部類項目落戶市北。
即將迎來一周年的創新中心核心區,牢牢圍繞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已經茁壯成長為青島「雙招雙引」這一經濟主戰場的堅實陣地、為企業提供發展沃土的熱帶雨林。
崛起中國北方濱海科創城,點亮老城創新活力整體來看,在過去一年裡,郵輪母港區建設全域鋪開。創新中心核心區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以大港區域為核心,歷史片區為產業先行承載區,並以市北全域為港區協同區的發展格局正逐步成型。值得注意的是,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順利開園,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春光裡創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第一糧庫金融產業園等「點穴式」高端產業項目集聚先行承載區。
為了進一步明確產業方向,選準發展賽道,不斷提升產業招商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和國際化視野,市北委託國際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開展了核心區產業規劃編制,3月25日,通過了規劃研討暨專家評審,並通過了區政府常務會、區委常委會審議,特別是豎起了「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和科技創新、工業網際網路等產業大旗,為核心區建設實現聚勢而強、全面突破精準選取了新航向。
上半年,總投資過百億的綠地海外灘、青啤麥芽廠改造一期等 3 個國際郵輪港區協同區項目正式啟動,「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建設全面融入港區協同發展大局。把握青島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的機遇,創新中心核心區內的「六個千畝」集聚區成為了創新賦能增量崛起、存量盤活產業升級的關鍵基地。
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趨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為例,上半年,百洋國際大健康商務客廳項目啟動,國藥、上藥青 島分公司落地,世界華人醫師協會唯一代表機構入駐園區。
當工業網際網路被提上青島的城市發展戰略,創新中心核心區將建設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集聚區視為接下來發展的一大重要定位。基於此,創新中心核心區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發展思路,以入選首批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為契機,立足區情和比較優勢,定位建設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集聚區。
在今年,打造世界網際網路之都成為青島的城市戰略,六個千畝分別從人工智慧、大健康、數字科技、跨國公司總部、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著手打造集聚區,無疑為青島把握髮展新風口提供了豐厚的創新科技產業資源儲備。
7月31日,紡織谷院內舉辦青島工業網際網路會展中心暨人工智慧國際客廳啟動儀式,以此為契機,青島的人工智慧產業高地正在加速崛起。突破傳統的人工智慧展館的策劃和設計模式,將高科技的力量融入其中,這讓會展中心承擔著作為人工智慧載體的創新型展廳既承擔城市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歷史責任,也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功能。
此外,產業網際網路集聚區也將助力青島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籤約浦東軟體園、小型衛星應用研究院等項目,海爾大雲谷等4個項目也在今年開工建設;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聯合海爾卡奧斯,搭建橡膠大規模定製平臺並上線發布,成立青島市橡膠化工紡織新型產業示範基地;數字科技大道啟動了全市首個M0用地項目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的數字科創樓宇產業園開工建設。
顯然,把握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創新科技產業,一座嶄新的中國北方濱海科創城正在加速崛起,創新中心核心區正開拓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為主導產業生態的全新路徑。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釋放老城改革活力自去年起,為了把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落地落實,市北區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為抓手,提出要以改革促平臺整合、以改革促體制順暢、以改革促資金保障、以改革促配套提升,為高質量建設創新中心核心區提供堅實保障。
不管是聚焦郵輪港區更新改造這一關乎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來看,還是縱觀存量盤活方面構建「1412」發展格局,以及在增量崛起方面建設人工智慧、大健康、數字科技等「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這些都成為吸引外來各類企業入駐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充分載體。
改革伴隨著的營商環境的改善。從這一角度來說,創新中心核心區擁有主城最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務和基礎支撐,城區環境大幅改善,易聚合人才、留住人才。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當創新中心核心區站在打造青島開放創新高地的角度上,希望引進外來的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賦能既有的存量資源整合、迭代,這需要不斷升級自身的營商環境,進而推動各產業在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的大格局中實現新的開放、新的賦能、新的發展,實現老城變革。
一直以來,創新中心核心區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區委「一號改革工程」,以制度集成創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數據是創新中心核心區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好證明。2020上半年,通過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工作架構,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全區梳理10類29項重點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同時,出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19條意見,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大政策兌現力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 100%;此外,還規劃建設「港智谷」項目,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法治服務保障;以流程再造推進效率型政府建設,3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智能辦」,314項審批事項實現一窗受理。而結合「雙招雙引創」工作,創新中心核心區在政策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在今年,制定打造了濱海科創城人才高地行動方案,實施創新中心核心區人才高地六大工程,做好人才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依託生物科創園、博士創業總部等平臺, 引進國家特聘專家金積德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卓朗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團隊。據統計,在成立區級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後,全區 35 處創新產業載體在孵企業927家。
9月25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一周年企業家大會在市北區政府二樓會議中心舉辦。通過一年的成長,以強化平臺思維、深化政企合作為抓手,創新中心核心區憑藉紮實的發展實力,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為企業家植根核心區發展保駕護航,奮力趟出了一條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據了解,未來,創新中心核心區將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按照市委「三化三型」要求,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建設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城區,牢牢把握黨建引領,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國際化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外學新加坡,內學上海、深圳,不斷完善服務舉措、推進流程再造、深化改革創新,致力於打造中國北方營商環境最優城區。
下一步,創新中心核心區還將健全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立「一企一員」對接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註冊、稅務、金融、人力資源、家政等一條龍服務,實現「一口受理、主線推進、多點接入、直觀呈現、助力發展」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務覆蓋;推進場景創新應用,建立並定期更新場景開放清單,率先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相關項目納入清單管理,加快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或創新模式在製造業、商業、金融、大健康、政務、安防等領域運用,打造應用場景IP矩陣。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未來全區仍將把握建設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發展攻勢,以此作為老城復興之路的活力源,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