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沙即將消失,80%被綠洲覆蓋,沙漠腹地還有個旅遊好去處

2020-12-16 騰訊網

說起沙漠,荒無人煙、駱駝、沙塵暴、寸草不生、一片沙土覆蓋的領域等情景就會不自覺的從腦中蹦出來。雖說沙漠也可稱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但由於常年缺水,任何生物都很難在沙漠生存,甚至還被稱「生命禁區」。沙漠不僅對自然環境影響惡劣,也會給生活在周遭的人們帶來很多困擾。而沙漠也常常多是自然形成的,人類常常對其束手無策。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沙漠」卻顯得與眾不同。

這個沙漠就叫做毛烏素沙漠。說起這個沙漠,它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換言之,「毛烏素沙漠」其實不是沙漠,而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沙漠和沙地的形成原因有所不同。沙漠的形成以自然原因為主導,而沙土的成因多是人為因素為首要的。但長期以來,毛烏素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沙漠」。

但不管是沙土還是沙漠,雖然成因不太相同。但都給人們造成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毛烏素沙漠在蒙古語裡的意思為「不好的水」,又名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和內蒙古兩省交界處,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比我國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省都要大,其中一半面積在陝西省榆林市境內,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意為沙漠之城。

1000多年前的毛烏素並不是荒涼的模樣,這片廣袤的土地曾經承載過繁榮的文明。早在先秦時期,此地便有大量移民遷入,開墾土地,發展農業和畜牧業。這裡也一片肥沃的綠洲,水草豐美,有著成片的水田、成群的牛羊和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唐代以來,這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亂頻繁,元明以後更是濫墾濫牧。到明清時期,已是茫茫荒漠。到了近現代,受毛烏素地區沙塵暴的威脅,陝西榆林市曾被迫搬遷了3次。可見其對人類生存的危害性極其嚴重。

歷史性轉變始於上世紀50年代,在國家的支持下,當地人開始了近70年的治沙造林歷程。在與風沙抗爭的過程中,中國摸索出了不少實用的防沙方法,例如「麥草方格」固沙法。用麥草、稻草等材料在沙漠中紮成方格,藉此截留水分,降低風沙速度。治沙效果顯著,被國外媒體贊為「中國魔方」。而毛烏素沙漠本身的優勢,比如本身有著相對豐富的降水量和溫和的氣候條件等先天優勢的自然條件,畢竟在沙漠水貴如油啊,能有水比什麼都強。

再加上當地人們不放棄的愚公移山的精神,經過無數次的種植,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茫茫大漠中,湧現了數量龐大的植樹英雄。與天鬥,與地鬥,與自然環境鬥,只是為了治理沙漠變綠洲。在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毛烏素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的恢復,昔日的滾滾黃沙已蟄伏在綠油油的植被之下。這麼多年來毛烏素累計造林治沙63萬畝,林木覆蓋率已經從0.9%到42.9%。這些數據無疑令人震撼且振奮,簡直是我國創造了治沙一個奇蹟!就在這一刻,深深感到所有辛苦都值得。

如今我國將要出現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當初毛烏素沙漠的80%都已經變成了綠洲,水土也不再流失,榆林這座「沙漠之城」也變為了「綠洲之都」了,原有的漫天黃沙,變成了而今的滿眼蔥翠。沙漠變綠洲,每年流入黃河的黃沙量減少了超過4億多。榆林的風沙區大棚蔬菜、大棚養殖、育苗業、沙漠旅遊業也蓬勃興起,在防護林屏障的庇護下,榆林成為全省馬鈴薯第一大市、全省養羊第一大市,促進經濟繁榮,一幅欣欣向榮的畫卷在眼前展開。

更神奇的是,這裡藏著一處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淖」是蒙古語「淖爾(湖泊)」的簡稱,湖岸及淺灘的沙子呈淡紅色(鹽類表色),湖水為鹹水,含有鹼,所以取漢語紅鹼二字,稱紅鹼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昭君當年遠嫁匈奴,走到爾林兔草原,下馬回望,想到此一別,天高地遠,山長水闊,怕是再無見爹娘之時,忍不住淚灑荒原。這一哭就哭了七天七夜,就形成了這一汪引頸遠望也望不到邊的神湖紅鹼淖。

昭君還感動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派七仙女各持一條彩帶,從七個方向嫋嫋婷婷走向昭君,就有了現在的七條季節河同時流入紅鹼淖。這個故事無疑也增加了紅鹼淖的神秘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玩。想想在沙漠腹地竟可以看見煙波浩渺,碧空白雲,水天一色,交相輝映的壯闊景象,這景象也算獨特。

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共有16種,主要經濟魚類是紅鹼淖大銀魚,紅鹼淖鯉魚、鰱魚、草魚、鯽魚。其自然生態環境也為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裡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鷀、魚鷹、野鴨、鴛鴦等。好一幅魚兒戲水、蟲鳴鳥叫、人與自然愉快相處的美麗畫面。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如果你還沒有追隨《東邪西毒》去一趟位於榆林的毛烏素沙漠,你可能就沒機會了,因為它快被陝北人民消滅掉了。」嗯,的確如此,那麼,你會來這裡旅遊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上「消失」
    陝北榆林風光無限,既有紅鹼淖,鎮北臺,還有紅石峽,榆林古城,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統萬城等等景點。2019年,榆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935萬人,旅遊收入276億多。榆林還是個出名人的地方,著名人物像南宋名將韓世忠,還有赫連勃勃,以及李繼遷,楊繼業等。榆林還有個特點,有錢。GDP高達4000多億,人均GDP達12萬多,人均GDP陝西第一。榆林長城一線的北邊,有個巨大的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榆林原來叫做駝城,因為沙漠太多了,雖然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比起來,毛烏素還有點小。
  • 中國最「沒用」的沙漠:60年將600萬畝變綠洲,沙漠將消失
    隨著旅遊人數的增多,驢友們已經不單單滿足於去一些常規的旅遊景區觀賞一番,還有一些驢友喜歡去沙漠等地,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深受土地沙漠化的困擾。榆林市一杯長城,中國第四大沙漠,毛牛沙漠,所以榆樹林市也被稱為駱駝城,有沙漠城市的意思,這種城市如果不運用沙漠的合理計劃,這座城市就會岌岌可危,甚至可能不再適合居住。
  • 達裡雅博依:被譽為「沙漠第一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除了「大河沿」,達裡雅布依還常常被外界譽為「沙漠第一村」、「沙漠中的原始村落」,之所以被如此稱呼,是因為在1995年沙漠公路通車以前,達裡雅博依,因地處沙漠腹地、交通不便,近乎與世隔絕,鮮少有人知曉它的存在,直至沙漠公路通車後,才漸漸為大眾所知。
  • 穿越騰格里沙漠腹地的高速路——人與沙的較量,路與沙的融合
    這段穿越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腹地18公裡的路段是烏海至瑪沁公路(寧夏境)青銅峽至中衛段(簡稱烏瑪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首條穿越騰格里沙漠腹地的高等級公路。按照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該路段行車時速要達到100公裡/小時,這就要求路面不能存在任何覆沙現象。如何達到這一要求?
  • 一片即將消失的毛烏素沙漠,堪稱中國奇蹟
    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毛烏素沙漠被稱為「人造沙漠」。歷史上,這裡曾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甚至5世紀(魏晉南北朝),還是一片物產豐富的大草原,居住者遊牧的匈奴民族。一面是牧民不加節制的開墾,一面是民族間戰亂的衝擊。
  • 沙漠是什麼樣子?來看看中國最美的沙漠!
    可是沙漠同時也是美麗的,一望無際的金黃色,偶爾可以出行一些綠色的植物,那便是驚喜了,沙漠深處,還有著令人喜愛和想去探索的的綠洲。這樣的代表的可貴的生命,多麼讓人好奇。那麼,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最美的沙漠景觀吧!巴丹吉林沙漠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 陝西:「綠進沙退」 毛烏素千年沙海變綠洲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治理,如今的毛烏素腹地,林木蔥蘢,綠色已成主色調。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毛烏素變綠的秘密是什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兩山論提出15周年之際,人民網記者深入陝蒙寧三地,探訪當地幹部群眾,推出「毛烏素變綠記」系列報導,展現三地的治沙舉措、成效,用一份「毛烏素治沙樣本」講述新時代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 沙漠如何影響中國?
    攝影師@武林然而實際上,沙漠之於中國人的意義,卻遠不僅於此。這片60萬平方千米的黃沙地,還有太多特別之處。I這個沙漠不一樣世界上大多數沙漠似乎有個約定,都出現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區域內。但中國的沙漠偏偏特立獨行,非要在北緯35°-50°的溫帶區域拋頭露面。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沙丘覆蓋的地表區域圖,中國和中亞沙漠均分布在溫帶地區。
  • 栽種的樹木可繞赤道54圈,這一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4月22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據榆林發布 「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這樣評價。 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又稱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沙地,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其中一半面積在陝西榆林境內。毛烏素沙漠被稱為「人造沙漠」。
  • 沙漠旅遊探險,你也可以嘗試
    長久以來,沙漠科考與探險吸引著無數的有志之士。中國西部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地、冰雪、森林、草地、綠洲、沙漠等自然景觀。近年來,沙漠旅遊在我國發展迅速,成為被人們追逐的新型旅遊項目,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中國獨有的物種吐魯番沙虎是如何在夏季高達80度的沙漠中生存的!
    中國海拔最低的地區,風沙與驕陽主宰著一切,那就是中國的西北部,那裡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八成以上都是流動沙丘,隨時準備向前推進,風吹來沙堆積成丘,最高可達500米夏季沙漠溫度高達80度,炎熱可以奪走一切生機,沙漠裡的小生命,正在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 毛烏素:「沙漠」沒有消失,只是被人類縛住
    本報記者陶明攝前不久,「毛烏素沙漠在榆林消失」的消息,讓許多人震驚、質疑、好奇、嚮往。最近,草地周刊記者行走陝西省榆林市境內毛烏素沙地腹地調查發現,已經很難看到較大片沙漠地表,一些影像作品拍攝沙漠題材只好到其他地方選址。但同時,在綠油油的植被之下,覆蓋的腐殖質和土壤碳化層很薄很薄,扒開表層仍然是厚厚的又幹又細的黃沙。
  • 毛烏素沙漠,歷代治沙人將沙地變綠洲,全世界向中國致敬
    中國有四大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但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改成三大沙地,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被消滅了,中國人再次創造了綠色奇蹟。
  • 騰格里沙漠——旅遊門檻最低的沙漠,快來完成你的旅遊清單~
    今天豬豬給大家推薦的是沙漠之旅吼~~~騰格里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在蒙古語裡,騰格里神(天神)是最高的神哦騰格里沙漠的沙山不算高深,氣候相對穩定(較小几率遇上沙塵暴),而且交通相對便利(靠近寧夏銀川),多火車飛機,還有沙漠公路直達腹地,所以可以說是旅遊門檻最低的沙漠啦!那麼在騰格里沙漠,應該怎麼玩耍呢?
  • 這裡是巴丹吉林沙漠,中國最美的沙漠
    2005年,巴丹吉林沙漠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第一名。 △巴丹吉林紅海子 其實,就在中國,巴丹吉林沙漠深處也有粉紅湖。粉嫩粉嫩的顏色,確實讓人喜歡。很多人不敢相信在沙漠裡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奇觀,比亞丁的五色海還要美。
  • 毛烏素沙漠「消失記」:在中國版圖黃沙換綠顏
    中新社鄂爾多斯9月29日電 題:毛烏素沙漠「消失記」:在中國版圖黃沙換綠顏  中新社記者 烏婭娜  「一陣黃風,不分昏與晝」「風颳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這曾是生活在毛烏素沙漠中人們的真實寫照。圖為殷玉珍在毛烏素沙地裡種植的樹木。
  • 中國面積最大的村莊——達裡雅布依村,也被為「世外桃源」的綠洲
    小村子隱匿與塔克拉幹沙漠的最深處,隸屬新疆,可以說在位置上,是中國遊客最難達到的古村落,同時也被譽為了世界上最孤獨的村莊,它之前曾經在沙漠裡悄無聲息地隱藏了近四百年之後,最後才被人發現。從縣城一直往北走,走90公裡左右,才能夠達到雅布依鄉,最後再行駛120公裡,就開始了沙地之旅。
  • 【遊記】挑戰撒哈拉的徵程——黑白沙漠
    D1:上午10:00開羅機場集合,一行九人乘坐小型麵包車,經過4個小時車程抵達了巴哈利亞綠洲的一家酒店。在這裡,我們飽嘗了一桌極具埃及特色的午餐後,寄存行李,帶上幾件厚衣服和洗漱用品,準備向「黑白沙漠」進軍。
  • 死亡之海裡的村莊—達裡雅布依村,死亡之海的腹地,沒人知道來歷
    在我們國家,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塔克拉瑪幹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進不去,出不來",也正是由於當地惡劣的環境,被稱為中國最危險的地方,有「死亡之海」之稱。但是你能想像嗎?死亡之海的腹地,最乾旱的地方,竟然住著一個村子,村子裡常年與外界隔離,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這個村子就是達裡雅布依村。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唯一一塊被中外考古學家稱為「世外桃源」的綠洲,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中唯一的綠洲。
  •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是否還有可能恢復綠洲?
    人口的激增和盲目的修建工程導致人們對用水的需求大大增加,塔裡木河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縮減與乾涸,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羅布泊的面積也開始因為塔裡木河下遊斷流而急劇縮小,由此引發的生態效應開始無法控制,周圍生態環境發生巨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惡性循環的最終結果,也以羅布泊的徹底乾涸而悲涼的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