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昨天在群裡看到這樣一張截圖:
說一顆草莓上竟然密密麻麻發了好多芽!回想起去年我好像也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類似的說法。於是上網一搜,果然!這麼說的人還挺多。
還有人對這種現象從植物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為什麼草莓的芽會出現在草莓的表面。
感覺有理有據的,挺令人信服。那麼,這到底是不是草莓的種子發芽了呢?
當然不是!
用種子種過草莓的人一定知道,草莓的幼苗不長這樣。下圖才是草莓發芽的樣子:
(圖片來自網絡)
草莓是一種雙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在發芽的時候,當然會有兩片明顯的子葉啊。下圖中,白色箭頭所指的,就是那兩片子葉。紅色箭頭所指的,是草莓的真葉。也就是草莓真正的葉子。
(圖片來自網絡)
草莓在剛發芽的時候,只有兩片子葉,沒有真葉,就像下圖中被紅圈圈住的那些幼苗。幾天後,兩片子葉的中間才會慢慢長出真葉。這時的幼苗,包含兩枚子葉,一枚真葉,下面還有一根明顯的莖。
(圖片來自網絡)
形態上,草莓的子葉是卵圓形的,有明顯的葉柄,子葉邊緣沒有鋸齒,也沒有毛。而幼苗上的真葉是掌狀的,有3-5個尖,長得和子葉一點也不像。如果草莓的種子會在草莓上發芽,那發出來的芽肯定也應該是上圖中的樣子才對啊。
(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你看,草莓果子上的那些綠色的葉狀物,一點也不像草莓的幼苗,倒像是一片對摺在一起的真葉。不過這些對摺在一起的葉狀物長得瘦瘦長長,也不像草莓幼苗上第一片真葉的樣子。
我小時候也種過草莓,而且當時就非常幸運地遇到過「發芽」的情況。其實草莓上這些綠色的葉狀物,是在花謝後,隨著這顆草莓的長大,一起長出來的。而不是一顆已經長大成熟的草莓,在果梗上待久了才長出這些綠色的葉子。
所以這肯定不是草莓種子發的芽嘛!
那如果這些東西不是芽,又是什麼呢?
其實是草莓雌蕊的一種畸形返祖現象。
這就要從雌蕊的前世今生說起了。
一億多年前,植物還沒有雌蕊的時候,只有一些負責生殖的葉子。這些葉子長在同一根枝條上。其中,有些葉子是雄性的生殖葉,上面能產生花粉;有些葉子是雌性的生殖葉,上面能長出胚珠。雄性生殖葉有很多,它們集中長在枝條的下部;雌性生殖葉葉有很多,集中長在枝條的上部。同時,枝條的最底部,還有一些普通的葉子。當雌性生殖葉上的胚珠和花粉相遇後,胚珠就會變成種子。
後來,這樣的雌性生殖葉開始出現向內的捲曲或對摺,葉子在對摺處發生癒合,將胚珠包裹在葉子裡,這就形成了一枚雌蕊。葉子下部有胚珠的地方比較鼓脹,就是子房;葉子的上部伸長變細,就形成接受花粉的結構,叫花柱。當花謝後,每一個雌蕊就會長成一個果實,果實裡面包裹著種子。
(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枝條上有很多枚雌性的生殖葉,所以一根枝條上就會形成很多個雌蕊。同時這根枝條也會逐漸縮短,枝條最下部的普通葉子變成萼片和花瓣,雄性生殖葉變成雄蕊,於是這根枝條就變成了一朵花。
所以在這一朵花裡,就有好多枚雌蕊,花謝後,能結好多個果實。
後來,有些植物,枝條上的雌蕊逐漸減少,最後只剩下枝條頂端的一個雌蕊了,那這朵花就只能結出一個果實。比如荷蘭豆。一朵花只能結出一個豆角。
有些植物,枝條上的雌蕊減少後,在枝條頂部剩下2個、3個、5個等數目的雌蕊。而且這些剩下的雌蕊因為都集中長在枝條的頂端,於是它們就很容易挨在一起而不被枝條擋住。這樣挨著挨著,就長成一體了。於是這些本來分開的雌蕊就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這個整體也叫雌蕊。為了和前面的那個「雌蕊」相區分,植物學家就把每片葉子形成的那種單個的雌蕊,另外起了個名字,叫心皮。
所以荷蘭豆,一朵花中的雌蕊是由一枚心皮組成的。
像蘋果,一朵花中也是一個雌蕊,但這個雌蕊由5枚心皮組成,所以一朵蘋果花雖然也是只能結出一個蘋果,但將蘋果橫切,能看到切面的中心是由5個部分組成的。
一根香蕉,由3枚心皮組成。所以我們在吃香蕉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把香蕉的果肉縱向分開成3瓣。
一個核桃,由2枚心皮組成,所以核桃上有一道天然的縫,可以將核桃一分為二。
那草莓是啥情況呢?
草莓就是最開始的那種情況:一根枝條上,從上到下長著很多枚心皮。只不過這根枝條變短變粗,變成了草莓的形狀,還肥厚多汁、香甜可口。草莓表面那些一粒一粒的小疙瘩,就是長在枝條上的一片片葉子。只不過這些葉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個心皮。
當草莓成熟後,心皮就發育成果實,那一顆顆小顆粒,就是一個個小果實。所以,一顆草莓並不是一個果實,而是很多個果實。
在某些情況下,草莓表面的那些心皮會發生返祖,變回葉子的模樣,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的情況。
吶!英雄所見略同!
以後你如果有幸見到這樣的草莓,一定記得好好觀察一下哦!
如果喜歡本文,就請關注和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