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配色是服飾搭配的第一語言,它決定著人們對你的初印象,也關係著你穿得好看與否。特別是上了年紀的40+歲女性,膚色暗淡、皮膚鬆弛,在挑選衣服顏色和進行服裝配色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用力過猛,顯老或者顯嫩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服裝配色不同於平面設計,它講究的是與你的氣質相符,與你的膚色相襯。得體、自然,而不是純粹地讓某個主體奪人眼球,引人注目。
服裝配色是一門藝術,看似複雜卻有跡可循。在配色之前首先我們要選出適合自己的顏色,在選出適合自己的顏色之前我們要弄清自己的膚色類型,知道自己的膚色是黃橙基調還是藍紫基調,黃 橙基調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暖皮,藍紫基調是我們常羨慕的冷皮,然後把適合自己的顏色適當地組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服裝搭配中的配色這一塊。
看看你是暖皮or冷皮
在自然光下分別觀察手腕內側、虹膜顏色。暖皮手腕內側呈黃橙、橙褐(小麥皮膚)效果,虹膜顏色是黃茶色、琥珀色、蜂蜜色(如圖A),面部皮膚容易曬黑。
冷皮手腕內側是藍白—紅紫效果,白中泛青是常見的冷皮類型,虹膜顏色是紅茶色、黑色(如圖B),面部皮膚容易曬紅。總之一句話,暖皮強調的是一個「黃」字,冷皮強調的是一個「青」字。
暖色皮膚適合偏橙的紅色(番茄紅、印泥紅、胡蘿蔔紅……)、偏橙的粉色(珊瑚粉、三文魚粉、桃粉……)、偏黃的綠色(淺牛油果綠、綠茶色、橄欖綠……)、偏綠的藍色、偏黃的白色、偏茶的灰色等暖色調顏色。
適合暖色皮膚的常見顏色
冷色皮膚適合正紅、正藍、玫紅、深紅、白青色、海水藍、寶石藍、霧霾藍、肉粉色、髒粉色、薰衣草紫、雪白色、銀色等冷色調顏色。
適合冷色皮膚的常見顏色
配色
不管是暖色皮膚還是冷色皮膚,服裝配色最忌諱的就是:亮色+亮色、雜色+雜色,一般情況下亮色上衣配暗色下裝,雜色上衣配純色下裝。暗中有亮,繁簡結合才不會讓自己穿成調色盤。
其實服裝配色並沒有固定的組合方式,與其說是色彩與色彩的搭配倒不如說是明度與明度、純度與純度之間的的配合(明度指的是色彩的亮度。純度指的是色彩的純淨程度也指鮮豔程度,通常加白、黑、灰都能降低純度)。當兩種色彩搭在一起不和諧時,不妨調整一下它們的明度/純度再試一下。
「紅配綠賽狗屁」但把紅色和綠色的純度、明度都降下來之後兩者再搭在一起,你就會發現原來紅配綠也能配得很好看。
通常暖色皮膚的配色法則是:暖色調+暖色調(即全身上下的顏色都是暖色),當出現多種暖彩色時至少要有一種自然色(比如:乳白色、駝色、沙色、卡其色、棕色、焦糖色……)做過渡。
冷色皮膚的配色法則:冷色調+冷色調(全身上下的顏色都是冷色),當出現多種冷彩色時要有一種基礎單一色(黑、白、灰中的一種)做過渡。
左圖:灰豆綠毛衣+芥末黃半身裙,上下身都是中明度的暖色調服飾,鞋子和包包是大地色系,整體配色過渡得自然、和諧,顯得很有質感。
右圖:霧霾藍毛衣+淺水藍長裙,鞋子、包包是黑色,全身上下統一為冷色調,清爽柔和,非常適合春季穿搭。
當服飾顏色不適合自己膚色時,該怎麼辦?答案是遠離面部。
左圖:下裝中出現了與博主小麥膚色不符的藍色單品但這並不影響博主的面部狀態和整體穿搭印象,因為實在是離面部太遠了,相反藍色的加入給成熟的駝色look帶來一絲青春休閒感。
右圖:下裝出現與暖皮不符的灰色衣物和藍色包包但由於是少量的點綴並沒影響整體的色調傾向。
當上衣顏色不適合自己時,適合自己膚色的內搭、圍巾、絲巾安排上,想辦法把自己的臉與不適合的上衣隔開。
黑色、淺藍色毛衣都不適合暖皮膚色但把暖色圍巾一圈圈地地繞在脖子周圍時,毛衣對面部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在脖頸周圍加入亮色單品可提亮面部狀態,使人顯年輕(強烈建議中年女性這樣穿)。
40+歲的中年女性想要穿出高級質感首先要把握好色彩的挑選,對於那些高明度高純度的彩色請自動遠離,比如:豔粉色、電光紫等高明度流行色真的很難穿出質感。適合暖色中年女性的乳白色、米黃色、淺駝色、橄欖綠等中性暖色更容易穿出高級質感。
像藏青色、復古紅、黑色、灰色等中年冷色,只要面料過關,顯「貴」顯高級那是分分鐘鐘的事。配色方面一般用深淺不同的同色系或者相似色組合在一起就不會出錯。
若覺得整體的穿搭過於暗沉、缺乏活力但不想破壞已有的沉穩和氣場不妨在局部用亮色配飾稍稍點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