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區:農作物耕種收割還是這些「鐵牛」靠譜

2020-12-23 麒麟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曲靖市麒麟區結合區域地形為山地丘陵的特點,因地制宜,以示範區創建為輻射帶動,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組織,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9年12月,麒麟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榜單。

使用農機好處多

近年來,每到春種秋收的季節,在麒麟區的山坡上、稻田裡,遠遠就能看到收割機在田間地頭馳騁。昔日農民頂烈日、冒細雨奔忙耕作的景象一去不復返,因為他們使用了由鋼筋鐵骨鑄成的耕作能手——「鐵牛」 。

機械化插秧(麒麟區農機中心供圖,2020年5月)。

「過去,一戶人三四畝地,收水稻時七大姑八大姨都得叫上,10來號人才收割得完,一天下來累得全身酸痛。」

「你看看,這臺機器開過去一趟,輕輕鬆鬆就把整地、施肥、播種同步完成了,省心省力效率還高。」

「一臺機器一天的費用800元左右,而一個人工一天只能栽插1畝,一天的平均費用150元左右,10多人一天的用工成本要一兩千元,使用農機後,生產效率提高了,還節約了成本。」

麒麟區農機中心主任王建華在珠街街道湧泉村委會推廣農機時,常和水稻種植戶、農業合作社算起細帳。

機械化收割麥子(麒麟區農機中心供圖,2020年4月)。

為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麒麟區堅持抓關鍵、補短板、促全面,努力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植保、烘乾等全過程、全鏈條機械化水平,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主體、探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改善農機化基礎設施為主要手段,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9年以來,麒麟區累計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56萬餘元。目前,麒麟區農業機械擁有量達33914臺(套),農機機械總動力超2.3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穫綜合機械化率達54%,水稻耕種、收穫綜合機械化率達88.6%。」王建華介紹說。

全程機械化面積擴大

目前,麒麟區實有耕地面積64.11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0.2萬畝。截至2020年,全區共建成6個標準化育秧基地,6個千畝連片核心示範區,實現5個整村推進,2個整鎮推進,水稻機械化生產實現全覆蓋。

搬運秧苗(麒麟區農機中心供圖,2020年5月)。

「水稻生產機械化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滿足了規模化種植需求。通過測產,推行全程機械化技術後,僅育秧、插秧環節,每畝節約勞動力綜合成本450元,平均每畝增產90.5公斤。」麒麟區農機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呂利斌介紹說。

為加快推廣農業生產機械化,麒麟區整合優勢資源,聚焦耕、種、管、收等六大生產環節,改善農機作業條件,補齊生產薄弱環節的機械化作業短板,優化升級裝備設施,使機械化集成技術推廣應用效果明顯提高。

隨著各項措施的實施,全區水稻、玉米、馬鈴薯的全程機械化示範面積進一步擴大。在此基礎上,麒麟區結合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以深松整地,精量播種為突破口,試驗示範推廣免耕播種、膜上播種技術,在越州鎮、東山鎮,玉米機械化播種面積達6400畝。東山鎮、三寶街道長坡村委會引進山東、內蒙等外地種植大戶,採用全程機械化種植馬鈴薯,面積達3600畝。

合作社示範效果顯著

「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是麒麟區人均耕地面積不多的真實寫照。這也決定了麒麟區不可能搞大規模農業、大機械作業。然而,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麒麟區通過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

農業機械化流水線生產(麒麟區農機中心供圖,2020年4月)。

利用自身掌握的技術和農機設備,珠街湧泉利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全面開展機械化耕作,實現年均機耕3500畝、機械化移栽2000畝、機收1200畝以上。在服務本地農業生產的同時,該合作社還輻射帶動周邊機械化耕種面積達500畝以上,合作社年均收入超過100萬元,為群眾減少勞動力成本支出80萬元以上。越州欣安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技術成熟穩定,2020年,除完成本地生產訂單,又承接省內外訂單2600多畝。

目前,全區正常經營的農機合作社有8家,初步形成覆蓋生產、供應、維修、技術培訓、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等環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隨著「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生產」「代耕代種」「託管服務」等新型生產模式逐步成熟,麒麟區培育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

圖文:劉梅芳趙會全

編審:竇俊偉

相關焦點

  • 《星露谷物語》耕種技能怎麼樣 耕種技能效果一覽
    導 讀 耕種是玩家在《星露谷物語》中可以學習的重要技能,種植農作物等都離不開,在5級和10級的時候可以選擇進階方向
  •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堡子村韭黃迎來俏銷
    摘要:連日來,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堡子村迎來韭黃豐收時節,村民搶抓時節收割韭黃,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該村通過謀劃流轉土地帶動村民種植韭黃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已輻射帶動419戶農戶增收致富。
  • 280畝農場,耕種了30年,40歲喪妻的農場主,咋再娶不上媳婦?
    1980年,集體的土地分給了農戶耕種。公社農場也由周邊村裡一些「有臉有面」的人物承包耕種,當時一畝地承包費是十幾元,後來承包金逐年增加。這片農場共有280畝地,地平整得就像平放的鏡子,土層深厚肥沃,機井電力設施齊全,農場中間還有一排八間磚瓦房,條件不錯吧!
  •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農機專家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
    摘要: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農機專家、麒麟區農機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建華咬定青山不放鬆,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實現了讓老百姓不用下地種田的願景。三年來王建華農機技術推廣團隊購置全程機械化裝備2600餘臺,使得全區水稻機械化耕種率達到了88.6%。
  • 快到了玉米收割的季節,在農村大山裡需要用什麼樣機械收割好?
    關鍵詞:玉米種植 收割 青貯大家都知道,這在大山裡面種植的玉米,包括其他農作物,都很難以形成機械化集約化的,我家那邊,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年國慶節回家就幹兩件農活,一是取袋子摘蘋果,二就是到山地裡面收割拉玉米。
  • 別讓不靠譜的「飲酒免責神器」收割了「智商稅」
    目前,店鋪只上架了4件商品,都和「飲酒免責」有關,包括錄音手環、錄音筆等設備,這些商品名中均帶有「聚餐飲酒」「免責神器」的字樣。關於「喝酒免責」,從以前的格式合同免責條款,到如今的錄音、錄像「免責神器」,這些物件真的可以幫助酒友免責嗎?
  • 鐵牛聲聲奔小康
    他坦言,像以前那樣靠人工耕種、粗放管理肯定不行,合作社先後配備了聯合收割機、測深旋耕機、精量播種機、乘坐自走式插秧機、農用無人機,讓種地從辛苦活變為技術活。 華群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只是全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的一個縮影。
  • 曲靖市麒麟區破譯「文明城市」密碼
    麒麟區作為文明城市主戰場,今後,將繼續凝聚全區文明力量,為鑄就亮麗麒麟而走上新的徵程。金字招牌得來不易,那麼三年來,作為主戰場的麒麟區都做了些什麼?老百姓得到哪些實惠?現在,記者為你解鎖麒麟區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的「成功密碼」。
  • 立夏節氣,雨水多少對農作物有影響嗎?立夏下雨好還是不好?
    今天正好是立夏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農民比較看重立夏節氣,因為這個季節,正是田間作物開始逐漸長大的時節,並且根據多年總結出的農諺經驗來看,立夏的雨水情況對農業的影響很大,但是我國地域比較遼闊,不同的地區立夏下雨對農作物的影響也不同。
  • 永濟黃河大鐵牛
    1989年8月,永濟政府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轟動. 開元鐵牛又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裡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三年( 725年),為穩固浮橋所用.元代末年因橋毀,黃河東移,開元鐵牛逐漸為泥沙埋沒.
  • 送法進校園 關愛護成長—麒麟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到麒麟區第一中學...
    為進一步增強在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安全防範意識,有效遏制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案件的發生,優化學習環境,護航青少年成長,近日,麒麟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繆應乾帶領第二檢察部主任楊夢羽、未檢幹警祝驍楠來到麒麟區第一中學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
  • 小麥收割後,種豆子還是玉米呢?2020降水可能偏多
    小麥收割後,接茬種什麼大家可能已經想好了,湖北人民一般會選擇種植黃豆或者玉米。如果地少,種植芝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芝麻不好收割,如果大面積種植,玉米和大豆是比較好的選擇,那麼2020年種大豆好還是玉米好呢?
  • 還是雨天?這對農民影響真的很大
    早春是指當春天來臨時,植物會發芽、開花、早果、長時間生長,農作物會有大豐收。晚春表明,部分冷空氣在晚春持續時間較長,甚至會出現晚春寒冷的現象。它對正在發芽、開花或結果的植物造成致命打擊,造成嚴重的凍害,使作物沒有足夠的生長周期,造成減產。為什麼農民關心春天是晴天還是下雨?事實上,這可以從許多關於春天的鄉村諺語中理解。
  • 微耕機被譽為當代「鐵牛」,迅速在農村普及,有人還靠它發了財
    微耕機,顧名思義,和大型、中型農業機械相比較而言,採取小型發動機,以柴油、汽油或電為動力,具有結構簡單、輕便靈活、價格便宜、操作方便的小型機械,可廣泛用於平原、山區、丘陵地帶的蔬菜、果園、中藥材等田間作業,具有旋耕、除草、衝溝、扶壟、播種、施肥、收割、施藥等多種功能的小微型農用機械
  • 鐵牛要招人啦!
    鐵牛
  • 鐵遇水易鏽,為啥黃河鐵牛泡水裡上千年卻完好?真相難以置信!
    這些文明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財富和文化,也留下了無盡的謎題。這些謎題讓我們難以捉摸,卻又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就像黃河底的鐵牛。黃河鐵牛雖然被稱為鎮河鐵牛,但真正的作用並不是用來鎮河,而是用來固定橋梁的。這個黃河鐵牛建造於唐代,在當時是為了維持兩地的交通,在黃河上搭建了一個浮橋。
  • 《星露谷物語》農作物小知識分享
    農作物是玩家在《星露谷物語》中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因此熟悉農作物的種植機制是很必要的,下邊就給大家帶來「lyplyp_lll」分享的星露谷物語農作物小知識,大家可以來看一看。星露谷物語農作物小知識分享那些種在超出稻草人保護範圍的農作物有可能會被烏鴉吃掉。你必須每天給作物澆水以獲得最大生長速度,如果有一天不澆水,作物就不會生長,再次澆水就會繼續生長。沒有澆水的作物不會死,但它們也不會生長。
  • 東營區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王景國12月8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關於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公示》,東營區作為創建區之一榜上有名。據介紹,為爭創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區,近年來,東營區圍繞服務「三農」,著力推進落實農機化各項工作任務,立足全區全程機械化發展現狀,抓緊抓實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項目,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建設成果顯著,新型農機經營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 時代更迭「鐵牛精神」傳承依舊
    七十多年前,「鐵牛號」精神在東北這片富饒黑土地生根發芽,現如今楊忠鵬秉承這種精神,以能作為、敢擔當的工作風格讓「鐵牛精神」煥發新活力。對楊忠鵬而言秉承「鐵牛」精神不是一句口號,是真真正正融入在生命中的印記,每一項工作兢兢業業是工作的本分、每一項任務考慮周到是做事的準則、每一次履職清晰明了是責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