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2020-12-21 北國網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全省各地 2020-12-19 09:54

來源:

遼瀋晚報

作者:

編輯:

郭作新

  清代張鵬翀50歲時所作《墨筆古木寒山圖》(右一)。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

  本報訊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報導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12月18日,「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展覽遴選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30餘幅,文徵明、吳昌碩等名家作品展出。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2月28日。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以「蒼山負雪」「冰雪寒禽」「歲寒三友」三個單元為脈絡,展現雪景山水、枯木寒禽的大自然冬日美景和借凌霜傲雪的松、竹、梅以詠君子之志的文人情懷。

  「蒼山負雪」單元展出的書畫作品涵蓋了明清及近現代名家,如明代文徵明的《設色雪景山水圖》、藍瑛的《設色斷橋殘雪圖》、清代張宗蒼的《設色寒江釣雪圖》等,或景色壯麗,或氣象清幽,或肅穆凝寒。其中尤以清代張鵬翀50歲時所作《墨筆古木寒山圖》為精品,畫家用簡率疏淡的筆法,描繪出曲岸雜樹,一水橫亙,禿峰荒嶺的蕭瑟景象。

  「冰雪寒禽」單元以冬日花鳥為主題,展出了明代林良的《墨筆雪梅四喜圖》和陳嘉言的《墨筆梅鵲圖》,清代餘省的《設色寒梅凍雀圖》等,這些作品或揮灑寫意,或精巧工致,雖技巧不同,神態各異,卻生動地表達了鵲鳥不畏嚴寒的特質。

  「歲寒三友」單元代表作品是「明代三才子」之一徐渭所繪《雪蕉梅竹圖》,畫中短竹細梅,破蕉數葉,藉地染墨為雪,用筆簡略而構圖新奇。同時展出的還有清代畫家惲壽平的《墨梅圖》、金農的《墨筆梅花圖》,黃慎的《設色踏雪尋梅圖》,鄭文焯、吳昌碩、商笙伯合繪的《設色歲寒三友圖》等。「希望觀眾們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同時,能夠欣賞到歷代書畫家對冬天景物的描繪和他們寄物抒情的精神世界,從而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該負責人說。

北國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相關焦點

  • 趣看|踏雪尋梅、寒江垂釣,又爐火溫酒: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趣看|踏雪尋梅、寒江垂釣,又爐火溫酒: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2020-12-03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開展
    原標題:「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開展   新華社瀋陽12月20日電(記者趙洪南)「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近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30餘幅。碎玉飛墜,瓊枝橫斜。
  •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開展
    新華社瀋陽12月20日電(記者趙洪南)「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近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30餘幅。碎玉飛墜,瓊枝橫斜。自古以來,雪引來無數文人士子的詩心與詠嘆。
  • 知道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你知道瀋陽還有一座故宮嗎
    身體和心靈總得有一個在路上,如果你也喜歡旅行,那就一起去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吧。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北京故宮,很多人也知道臺北有一座故宮,那麼你知道瀋陽也有一座故宮嗎?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
  • 瀋陽故宮四季主題書畫展收官 館藏冬景作品展出
    12月18日,「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12月18日電 (韓宏)「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18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遴選30餘幅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以冬景為主題的書法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且不乏佳作。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無邊春色入畫來:中國古代畫家筆下的春天
    雖然不能放肆出門和遠足,但通過古今中外藝術家們的手,他們筆下的春天,我們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宋 馬遠 梅石溪鳧圖 頁 絹本設色 26.7×2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梅石溪鳧圖》中,山崖側立,臘梅倒垂,薄霧蒙蒙的澗水中,一群野鴨正在遊戲。山石以斧劈皴法畫之,方硬峭拔,與用筆輕快、毛羽松蓬的野鴨形成鮮明的對比。
  • 瀋陽故宮開展古鐘錶修復展示體驗活動
    新華社瀋陽11月4日電(記者趙洪南)修復師屏氣凝神,敲敲打打,粘粘補補,時間仿佛被他鑲嵌進正在修復的鐘表裡……一場古鐘錶修復技藝展示活動近日在瀋陽故宮西朝房上演,觀眾在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師的指導下體驗這項古老的技藝。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瀋陽故宮不用問,肯定是位於遼寧瀋陽,坐落在瀋陽市的瀋河區,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也叫盛京皇宮。
  • 瀋陽故宮典藏珍品 首次來京系統展出
    12月31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開幕。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本次展覽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在國內最為全面的一次展示,展期擬定為3個月。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 來看看法國畫家筆下,優雅的巴黎女性
    如果你還不相信側臉比較美,那麼就來和油畫醬一起看看這位法國藝術家筆下的女性人物吧。著名的法國畫家奧古斯特·圖爾穆奇,是一位專注繪畫巴黎優雅女性的畫家,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特質,那就是在畫面中的女性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側臉對著觀眾。
  • 最近只能近郊遊了——瀋陽值得一去的景點
    現階段我們也可以來個遼寧省省內遊,大連旅行社的小編就整理一下瀋陽值得去的一些景點吧。瀋陽故宮:古代皇帝的住所,歷史悠久,去不了北京故宮沒關係,瀋陽故宮走一走也是可以的,就是小了一點而已,但是,它在建築上很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瀋陽最重要的遊覽點。瀋陽故宮地處瀋陽清代滿族風情一條街內,從懷遠門進入後一直到撫進門,整條街兩邊的建築都是清朝的建築風格,同時有各色的小店,供您挑選特色產品。
  • 讓全瀋陽人都傲嬌,還請你來故宮過眼癮,看看是誰!
    在故宮,搞事情!2020.10.23一踏入故宮我們就迫不及待奔向遼寧非遺匠意市集,不逛不知道,原來在我們天遼地闊的大遼寧,還藏著這麼多寶藏。凌源的皮影戲、阜新瑪瑙雕、撫順琥珀雕刻、錦州滿族民間刺繡......每個攤位前面都被好奇的人群包圍著。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現在說到我國還殘存著的古代建築,確實以規模大而聞名,建築價值非常大的建築觀光地而聞名, 例如,古代建築群是其中的好代表,但在我國許多古代宮殿的發展中,其實它們的發展也往往不同,最少也是有名的,但是,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它擁有的一些古代建築文化也殘留在世界上,但有些建築的知名度並不特別大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遼寧最值得遊玩景點,瀋陽故宮上榜,去過2厲害
    說起遼寧省的旅遊景點,你可能還記得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瀋陽故宮雖然名氣不如北京故宮,但其風格獨特,歷史地位深厚。瀋陽故宮是遼寧省最有價值的旅遊景點之一,也是另外兩個最有價值的旅遊景點。如果你去過兩次,就可以通過!最值得一遊的景點:瀋陽紫禁城!瀋陽故宮是清初的一座宮殿。它被稱為「盛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保存了許多歷史建築。參觀瀋陽故宮博物院,您可以感受到古老的故宮藝術。
  • 瀋陽故宮文創體驗館正式開館
    瀋陽故宮文創體驗館正式開館 作者:陳鳳軍 2019-10-04 01:51   來源:瀋陽日報
  • 古代孔雀是御苑寵物,宮廷畫家都畫孔雀,崔白、郎世寧等留下佳作
    《藝文類聚》中有「雀者,爵命之祥」的說法,因而孔雀又稱「孔爵」,有加官進爵的寓意,符合中國古代繪畫「成教化、助人倫」的要求。根據文獻,目前最早描繪孔雀的畫家是南朝·齊的陶景真,唐代以後開始出現一批表現孔雀的繪畫作品。據宋代《宣和畫譜》中記載,御府收藏唐代畫家繪製的《孔雀明王像》便有十幅,宋徽宗時御府收藏善畫花鳥的邊鸞的孔雀圖至少有五幅。
  • 文物進社區 瀋陽故宮首家宮殿外文創體驗館揭幕
    國慶長假期間,瀋陽故宮首家宮殿之外的文創體驗館,在瀋陽鐵西紅梅文創園內揭牌運營。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讓遊客仿佛置身於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在極富滿族風韻的寸子舞表演中,瀋陽故宮文創體驗館揭開面紗,各地遊客利用國慶假期,來到這裡感受清朝宮廷文化的魅力。
  • 瀋陽故宮武備了解下
    幸好最近讀了北京藏友劉兄推薦,2006年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瀋陽故宮博物院》一書,筆者才有幸見到了國內類似的滷簿儀仗大戟的資料。下圖為左、中為法國同一器物儀仗戟,右為瀋陽故宮收藏實物資料照片。從圖上可以看出國內外的這兩隻戟保存相當完整:關於滷簿儀仗大戟,瀋陽故宮的說明文字如下:鐵鎏金戟: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鐵質鎏金、錯金制。戟長20.5釐米,寬26釐米,附杆長367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