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已至,又到了臺媒黑三峽的季節

2020-12-21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人吃不起榨菜」、「大陸人只能吃田鼠充飢」……如今看來,原來臺媒這些「令人智息」的言論還遠遠不是最離譜的。

夏季是長江流域的主汛期,持續性的強降雨很容易造成沿岸多條中小支流及部分縣市出現洪水,建造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正是為了防洪,而為應對上遊的持續來水,三峽樞紐開閘洩洪更是正常之舉。

然而,在一些臺媒和「節目嘉賓」眼裡,這些卻成了他們拿三峽大壩造謠的絕佳機會,年復一年,可謂屢試不爽。

從「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到「三峽大壩即將潰堤完蛋」,再到「三峽洩洪導致鳳凰古城被淹」、「黃河水殺到錢塘江」……自6月中下旬至今,島內一些媒體和「名嘴」,用一次又一次的「反智」言論刷新著自己的智商下限。

視頻截圖

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厚度只有16.5公分?壩體位移了?

6月23日,一些臺媒憑藉他們多年來「敏銳的新聞嗅覺」,早已開始在三峽大壩的議題上大作文章。在當天「民視電視臺」的「臺灣最前線」節目中,節目嘉賓陳敏鳳開始表演。

在節目談到近期長江流域頻降大雨時,陳敏鳳聲稱三峽大壩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大麻煩」,「三峽大壩當初造的時候就是一個倒三角形,它下面鋼筋水泥的凝固力弱,甚至被人家質疑說是不是一個豆腐渣工程。」

「(三峽大壩)整個水泥土的厚度只有16.5公分,要防範這麼大的水量,大家會說你是不是計算錯誤,怎麼會用16.5公分這麼薄的鋼筋水泥去圍這麼大的大壩?」

事實上,真正「計算錯誤」的就是張口就來的陳敏鳳本人,16.5公分如果換成大陸通用說法,其實就是16.5釐米,差不多就是一般中小學生所用直尺的長度,正常人都知道三峽大壩的厚度絕不可能只有16.5公分,但陳敏鳳卻說得臉不紅心不跳。

視頻截圖

除了大壩的厚度,臺媒每年都會報導三峽大壩「彎曲變形」或是「出現位移」等內容,但手裡的依據僅僅是一張來自谷歌地圖的所謂「衛星空拍圖」,真可謂是「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比如在6月27日綠營媒體「三立電視臺」的「鄭知道了」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就對三峽大壩「侃侃而談」。主持人許貴雅果然拿出那張「衛星空拍圖」說事,她詢問嘉賓,「空照圖出現一點點怪怪的彎彎的,這樣你還會覺得位移是正常的嗎?」

視頻截圖

節目嘉賓、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張斯綱便回答稱,「這當然不應該是正常,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臺灣的話,那個會引起大家很多的恐慌。」隨後,他還煞有其事地提出「建議」,「所以我覺得大陸在對於一些專業級(問題)的時候,不妨放開心(胸),把他們的國際形象做一些導正。」

事實上,有關三峽大壩「變形」和「位移」的說法是多年來的一個網絡謠言。註冊測繪師張寒軒就曾特地為此撰文進行過闢謠:三峽衛星影像「歪了」的原因,就是因為谷歌沒有準確的高程數據,做微分糾正時,把影像拽偏了!

「三峽大壩潰堤論」

如果要論針對大陸進行造謠,自然少不了「榨菜哥」黃世聰。

在6月22日臺灣「東森新聞臺」的「關鍵時刻」節目中,主持人劉寶傑和節目嘉賓黃世聰依舊「一唱一和」,好似說相聲般的討論近期長江流域的連日降雨。

當時,受持續降雨的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對此,黃世聰造謠稱,「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現在全中國有24省都泡在水裡」等等。

黃世聰危言聳聽地說,三峽大壩一旦潰堤,可謂是「人間災難」,摧毀力比好幾顆核子彈的威力還要強

「一旦潰堤,第一時間,它的水位會從高147公尺往下串流下去,用100公裡的時速往下衝……往下衝會衝到宜昌市,宜昌市是三峽大壩下面最大的一個城市,大概過幾個小時之後宜昌市全市泡在水裡面。五個小時之後,宜昌市會泡在水面20公尺以下,完全看不到天日。」

「榨菜哥」黃世聰越說越起勁,指著電子屏幕比劃道:「水會一直再往下,武漢、江漢平原,一直到安徽,一直到南京。一天之內,這個水就能可以到達南京,南京大概也會毀掉,過一段時間之後,水會衝到上海……」

就這樣,「榨菜哥」唾沫橫飛地說了近五分鐘,一旁的主持人劉寶傑仿佛一個捧哏,一驚一乍地不斷附和道:「什麼?真的假的?」

視頻截圖

然而,真正的事實卻並非如此,像是黃世聰這些所謂的「臺灣資深媒體人」,連最基本的水利常識都沒有,說出的話只是靠著自己的臆測,甚至是惡意解讀。

防洪限制水位,又稱為汛期限制水位,是指水庫在汛期允許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庫在汛期防洪運用時的起調水位。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6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曾解釋道:「汛期限制水位是水庫留有最大防洪庫容的標誌,與一旦超過了就有發生洪水危險的警戒水位的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說得簡單通俗一些,在非汛期,水庫保持較高水位用於供水、發電、灌溉等功能。但在汛期來臨之前,水庫須將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以騰出庫容迎接可能到來的洪水。

三峽工程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6月下旬報導中所稱的「接近147米」的庫區水位,與175米水位之間,仍有超過200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的三峽大壩安全無虞,然而,黃世聰等所謂「臺灣資深媒體人」卻在公開節目中不斷蓄意編造和鼓吹「三峽大壩潰堤論」,看來不是蠢就是真的壞。

造謠三峽洩洪卻鬧出天大的笑話,綠營媒體互相「窩裡鬥」

除了「防洪限制水位」,有些臺媒也搞不清楚什麼是「洩洪」。6月29日,為騰出一定庫容迎接近期可能到來的洪水,長江三峽樞紐今年首次洩洪。

然而,綠營媒體「三立新聞」發文報導此事時,卻將三峽洩洪當成「三峽潰堤」來寫。「三峽大壩急洩洪,下遊慘況曝光……」當天,「三立新聞」將湖北宜昌淹水和三峽洩洪聯繫在了一起,聲稱宜昌的淹水全是因三峽在開閘放水,將現場描繪成了一個大型悲劇現場。

報導截圖

而另一家綠營媒體「自由時報」7月1日又發布了標題為「三峽大壩洩洪淹掉鳳凰古城、黃河水殺到錢塘江口」的報導文章,再次唱衰三峽工程。

但令人感到費解的是,這篇報導不看內容,光是標題就漏洞百出。三峽水能「逆流而上」直奔鳳凰古城?黃河水可以一路南下越過長江流到浙江的錢塘江?

圖自@臺灣傻事

稍有點地理常識就應該知道,鳳凰古城海拔500米以上,三峽大壩壩頂海拔約185米,水流如何逆流而上,何況三峽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的湖北省宜昌市,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沱江河畔,二者「風馬牛不相及」,三峽大壩洩洪淹沒鳳凰古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峽大壩與鳳凰古城相隔超500公裡

此外,黃河在北邊,往南依次是淮河、長江,接著才到錢塘江。黃河水「殺向」不相干的錢塘江,更加是一個無稽之談。

圖自社交媒體

如此「低智」甚至是「反智」的言論,讓一度智商「下線」的「三立新聞」都看不下去了,連忙轉述網友的評論指出「自由時報」的錯誤:「地理老師在哭了。」

面對眾嘲,「自由時報」悄悄更新了文章,又把標題改成了「不只三峽大壩洩洪釀災!暴雨淹鳳凰古城 洪水殺到錢塘江口」,仍舊不忘抹黑三峽大壩工程。

除了綠營媒體,島內的綠營政治人物也不斷上電視鼓吹反科學言論。在7月11日臺灣「年代新聞」的「突發琪想」節目中,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依舊拋出「三峽大壩潰堤論」大放厥詞,甚至在關乎人命的問題上胡說八道。

林俊憲宣稱,「如果三峽大壩潰堤或崩潰,不知道會死多少人,死幾千萬人,好幾億人無家可歸,幾十億立方米的土石泥沙衝下來,整個長江下遊都不能用了,這片土地可能幾千幾萬年都廢掉都不能住人了,中國幾乎是『亡國』了……」

視頻截圖

就這樣,眾多臺媒將這些嘉賓和政治人物請上電視,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愚昧無知,有的為博眼球而罔顧事實,甚至有的人就是為了刻意造謠抹黑,有關三峽工程的謬論一次又一次的在臺灣島內盛行流傳。

只要翻看「三立新聞」、「自由時報」等綠營媒體的臉書帳號就會發現,有關造謠抹黑三峽工程的報導每年都有,長年不斷,不勝枚舉。

這些臺媒長期以來「令人智息」,背後究竟是何原因?

近年來,源自部分臺媒節目的荒謬言論層出不窮,他們造謠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靠吃田鼠充飢」、「喝五糧液借酒消愁導致白酒廠商股價上漲」……

一開始,這些言論讓人頗感氣憤,但久而久之,每次也就都成了一則笑料而已。但像在三峽工程這樣嚴肅的話題上屢次造謠,讓人實在不可原諒。

臺媒《旺報》6月30日曾發表一篇題為《三峽潰堤是綠色病毒假新聞》的社評,文章指出,近年來在臺灣內部「民粹反中」的氛圍下,涉及大陸政治、香港局勢和中美關係的小道消息、謠言八卦、聳動報導,因符合「政治正確」,日益受到綠營媒體的青睞。從一開始在網絡社群中轉載,再到後來逐漸被綠營主流媒體當作「消息源」,成為電視政論節目的話題,一步步讓整個臺灣媒體界和輿論陷入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環境之中。

文章最後表示,蔡英文曾說「有言論自由的社會才有天然的抗體,才會有對假訊息的集體免疫力」。然而,「反中」和「綠色政治正確」的病毒遠遠超過如今的新冠病毒,蔡英文口中「能夠免疫假訊息的抗體」已經在臺灣社會中消失。

有意思的是,在日前的一檔視頻直播節目中,臺灣地區的知名財經媒體人楊世光公開爆料,揭秘了這些臺灣「反智」電視節目製作的真正過程。

視頻截圖

楊世光爆料稱,這些所謂的「名嘴」都是背稿子上節目,電視節目主要靠製作人「編劇」,他們從各種搜尋引擎上東拼西湊素材,每天都能拼出厚厚的一堆素材

因為曾在播出「關鍵時刻」節目的「東森新聞」任職,楊世光稱自己每天都會在節目錄影前看見一排嘉賓坐著背稿子,比如像黃創夏、馬西屏等這些所謂的「臺灣名嘴」。

楊世光直言,臺灣的政論節目完全可以當成戲劇節目來看,每個嘉賓「口沫橫飛」之後會得到大約3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00元)的費用。「演得比較好的,罵得比較兇的,那就領4000,所以像是世聰哥(黃世聰)就領多一點,領4000。」

4000臺幣,約合人民幣950元,這就是讓三峽潰壩一次的價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榨菜吃完臺灣「榨菜哥」又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 網友:想喝三峽...
    據臺媒報導,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沒想到島內名嘴「榨菜哥」黃世聰竟然拿此說事,在一檔節目中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對此,網友們忍不住調侃,「這次是榨菜吃多了,想喝三峽水了吧!」據報導,黃世聰在一檔島內節目中造謠說,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五個小時之後宜昌市會泡在水面20公尺以下,還稱「一旦三峽大壩潰堤之後,水位會從高147公尺往下串流下去,用100公裡的時速往下衝,毀掉南京,會衝到上海。」
  • 臺灣媒體人謝寒冰強勢發聲,臺灣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大壩拍灰塵
    有臺媒揚言「炮轟三峽大壩」有臺媒揚言:如果兩岸發生了武力衝突,那麼臺灣可以使用「臺灣之光」雄風飛彈來炸毀三峽大壩,這樣會給大陸造成巨大的損失。對此臺灣媒體人謝寒冰卻表示,臺灣的雄風飛彈並不能對三峽大壩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 三峽再添精品旅遊路線串聯神女天路、小三峽、白帝城、三峽之巔
    據了解,長江三峽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級旅遊名片,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遊客乘三峽遊輪遊玩,盡享山水奇觀,帶動了上至重慶下抵湖北宜昌沿岸眾多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目前,在國家大力提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背景下,眾多沿線城市更是將旅遊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來打造。
  • 臺媒稱王永慶長孫媳李晶晶已懷胎5月
    臺媒稱王永慶長孫媳李晶晶已懷胎5月 2010年02月26日 08:3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三峽遊走向縱深 唱響大三峽旅遊黃金品牌
    12月10日-11日,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多項重要活動在重慶萬州區集中開展,包括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暨企業家座談會、2020世界大河歌會、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2020年渝鄂輪值主席會議等,期間籤約20個文旅項目,協議金額216.8億元。  「天然畫廊」「人間仙境」,被打上這樣烙印的長江三峽是我國最早向世界推薦的黃金旅遊線路之一。
  • 三峽基金與三峽工程--原創新聞--中國經濟新聞網
    從2007年起,三峽工程開始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到2019年達650.99億元。    三峽工程建設是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時期進行的,除上面提到的「投資體制」改革之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機制創新。
  • 臺灣榨菜哥的榨菜吃完了,現在想喝大陸的三峽水
    最近國內暴雨降水引發了大陸中部地區一些城市內澇,河水上升到警戒線,這樣的「大事件」臺灣名嘴們自然不會錯過。榨菜哥語不驚人死不休,三峽大壩壩寬僅16.5公分,一旦大壩被衝破,洪水將順流之下直抵長江中下遊,上海都要遭殃!臺媒對中國大陸的一些報導和時政節目中的偏見雖然讓人氣憤,但莫名的自信卻經常能讓人不禁莞爾。
  • 三峽大壩擋水滴水不漏
    新華社宜昌5月13日電(記者施勇峰):5月1日破堰進水後的三峽大壩,已經成功地經受住洶湧江水的衝擊。三峽大壩廠房壩段、非溢流壩段和安裝有22孔閘門的洩洪壩段,在擋水過程中都達到了滴水不漏。  為確保三峽大壩修建期間不中斷長江航運,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要分兩期修築。目前擋水的大壩長1600米,它是在三峽工程二期工程期間修建的,被稱之為「二期大壩」。
  • 三峽壩區:一場從未團圓的團圓飯
    4年前,他新兵下連分配到船隊,為了學做菜,就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做菜的APP,有空就跟著視頻學。如今他已學會做20多道菜品,尤其擅長用青椒、茄子、土豆做東北家常菜地三鮮。  在躉船一樓飯堂,7名官兵圍成一桌,正吃著美味可口的年夜飯。一陣風從江面吹來,濃鬱撩人的香味伴著熱氣消散開來,瀰漫整個艙室。  一牆之隔的哨位上,機電班長、四級警士長陳玉寶正在站哨。
  • 橙滿三峽愛一一三峽橘香飄全國
    得益於今年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網上),三峽柑橘銷量和口碑可以說是一路叫好,讓全國各地的橘友們都嘗到了鮮爽可口的三峽橘味。那麼,三峽柑橘一路走紅、飄香世界的背後,都有哪些人在默默努力?三峽柑橘又是怎樣悄無聲息「走」到全國橘友手中,贏得他們青睞的呢?
  • 三峽之巔 尋奇探幽坐看雲起時
    7月5日清晨,大量遊客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的夔門「三峽之巔」湧來。隨著夏日來臨,三峽庫區生態旅遊高峰正在形成,一些適合避暑、納涼、度假、康養、運動、探險的景點深受各路遊客青睞。遊客們在三峽之巔休息平臺上駐足觀賞「清泉石上流,禪音縹緲至」。
  • 蔡英文把雄風飛彈放出來了,「給三峽大壩拍灰塵」夠格嗎?
    作者:年負 近段時間,因為時節所造成的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屢被抹黑造謠。「潰堤、洩洪、變形」,「臺獨」和「反中」總樂於在這個大工程上做文章。在輿論氣氛渲染之下,有人異想天開,竟然提出了用「臺灣之光」雄風飛彈來炸毀三峽大壩。
  • 三峽大學回應「日語教學PPT歧視女性」:課已停,正處理
    (原標題:三峽大學回應「日語教學PPT歧視女性」:課已停,正處理)
  • 北方小三峽!居然藏在威海乳山?
    今天,我們要尋找的最美打卡地號稱「北方小三峽」,不僅擁有「一條玉帶穿青山」的綺麗景致,也有著巴音布魯克獨庫公路的驚險刺激,讓我們跟隨打卡者的視角,一起去領略一下吧!你知道嗎?在威海境內,隱藏著一處寧靜而神秘的「北方小三峽」。
  • 夏日已至,一起品讀名家筆下的別樣夏日!
    夏天的早上,住厭了都市的人,單是在火車裡,看見了蒙著薄霧的青色秧田,開著檸檬色小花的棉地和門前繫著一兩條黑色水牛的人家,已夠心情爽朗了,何況在終點地方,欣欣迎人的,有點綴著海面的茶褐色的風帆和掠人衣袂的溼潤海風呢。夏天真是勾人旅行的季節呵!  在赴吳淞去的車上,心裡禁不住暗自這樣詠嘆起來了。
  • 打好「三峽牌」 唱好「三峽戲」 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
    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 (記者 劉相琳)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2020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10日在三峽庫區腹地——重慶萬州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旅界專家學者為三峽旅遊出計獻策。本屆三峽國際旅遊節以「壯美長江、詩畫三峽」為主題,於11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2020年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邀請了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文化旅遊界專家,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和旅遊部門、旅遊行業協會、旅遊企業主要負責人參會。
  • 臺媒:臺軍將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後備兵力擴充至27萬
    據臺媒報導,臺防務部門明天將向臺「立法院」提出臺軍「提升後備戰力」項目報告。資料圖:臺軍後備部隊報導稱,根據已送交的報告內容,將整合防務部門本部、臺軍「參謀本部」及「後備指揮部」的動員人力,編成「防衛後備動員署」。另外,臺防務部門「後備指揮部」將改隸「陸軍司令部」,北、中、南地區「後備指揮部」及縣、市「後備指揮部」改編配屬各作戰區,納入建制單位。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三峽」下-倒背如流
    一個美人臉上有一顆痣,即美痣,諧音每至,記憶每至;太陽升起來照射著雞蛋上的厚厚的霜,即晴天、霜、蛋,諧音晴初霜旦,記憶晴初霜旦;樹上一個溫度計顯示-40℃,表示樹林很寒冷,記憶林寒;一把箭插在樹上,即箭樹,諧音澗肅。連起來就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 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三峽大學考研信息網,三峽大學研招,三峽...
    三峽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三峽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於2000年5月25日合併組建。
  • 三峽大學:教師郎某某日語課件中有不雅言論,已停課處理
    據三峽大學官方微博9月30日消息,9月25日,我校關注到有自媒體帳號在網絡上發布我校土木與建築學院教師郎某某在開設的《趣味日語》全校公選課所使用的課件中有不雅言論,涉違反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問題。學校高度重視,教務處已對其作停課處理,相關部門已展開全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