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李雪 範凌志 程東】據臺媒報導,被稱為「臺獨教父」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於7月30日晚病亡於臺北榮民總醫院,終年97歲。李登輝於1988年接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及國民黨主席,在任內公然鼓吹「臺獨」,拋出「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他卸任後,仍致力於鼓吹「臺獨」。2017年,臺灣天空傳媒曾以「歷史大審判!誰是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為題進行網絡票選,結果李登輝、蔡英文高居前兩位。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出賣民族利益者絕無好下場,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從巖裡政男到「臺獨教父」
李登輝,祖籍福建永定,1923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曾在日據時期使用日本名字「巖裡政男」。他長期受日式教育,曾在日本留學,並自願進入日本陸軍大阪第四師團當兵。由於受「皇民化」影響,李登輝長期自認為是日本人。李登輝曾說:「那時我和哥哥……一心懷抱著為國家挺身作戰,光榮赴死的理想。」1944年,李登輝的哥哥李登欽戰死在馬尼拉,後來以巖裡武則這個名字進入靖國神社。
1971年10月,李登輝加入國民黨,投身政界。當時蔣經國為穩定島內政局,開始培養「本省人」。李登輝刻意裝作老實可靠,得到了蔣經國的信任,歷任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副總統」等職。
蔣經國1988年病逝後,李登輝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1996年當選臺灣首個民選領導人,直到2000年卸任。李登輝主政期間主導6次「憲改」,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確立「總統直選」,因此有所謂「臺灣民主先生」的稱號。與此同時,他在任內公然鼓吹「臺獨」,1999年拋出「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惡化。2000年「大選」,李登輝用棄保策略導致民進黨翻盤,使陳水扁當選。2001年李登輝被國民黨開除黨籍,此後他不甘寂寞,以「臺獨教父」自居,籌組「臺聯黨」繼續推動所謂「臺獨建國」。
島內各派反應不一
28日深夜李登輝傳出病危的消息後,蔡英文和「副總統」賴清德等人都在29日前去探視。陳水扁據報也於29日探視李登輝。李登輝死後,臺當局和「臺獨」勢力如喪考妣。臺「總統府」隨即發表新聞稿稱,蔡英文對此表達「最深哀悼與不舍」。民進黨發表聲明稱,李登輝病亡是臺灣的「重大損失」。島內綠營的「時代力量」稱,李登輝「對臺灣民主的最重要貢獻,莫過於力主總統直接民選」。不過島內媒體人趙少康直言,將「總統」改成民選不見得就是民主,兩者沒有直接關係,而且現在臺灣選舉是一塌糊塗。多家日本媒體也報導了李登輝病亡的消息,日本NHK的號外消息稱,「李登輝是知名的親日人士」。
儘管李登輝分裂國民黨,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但國民黨30日的聲明對他的評論仍十分曖昧。聲明稱,李登輝走完一生,臺灣歷史也翻過一頁,其功過評斷留待後人。新黨30日晚呼籲志同道合者一起讓使臺灣深陷泥淖的「李登輝路線」隨其離世一起終結。聲明說,臺灣自「解嚴」以來,重大「憲改」、教改和金融改革皆由李登輝主導,遺禍巨大,尤其錯失兩岸和談最好時機,將臺灣帶上「去中國化」的不歸路,至今仍是臺灣跳不出的泥淖。
李登輝是一個少見的善於隱忍、欺騙的政治賭徒,他依靠、利用國民黨,又分裂、腐化國民黨,最後拋棄、打壓國民黨。而民進黨則是用李登輝「奶水」養大的。他曾在1993年稱,國民黨這樣的大黨要有胸襟,給民進黨一些奶水,讓民進黨能夠長大。許信良擔任民進黨主席時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差點付不出黨工薪水和辦公室租金。許信良親自拜會李登輝,爭取到政黨補助金,這筆補助金成了當時維繫民進黨的主要命脈。
如今臺灣主要政治人物,特別是綠營人物,大都跟李登輝有牽連。他和陳水扁的關係被稱為是「臺灣之父」與「臺灣之子」。李登輝與蔡英文的關係更是密切。聯合新聞網稱,蔡英文是「兩國論」的主要起草人,陳水扁2000年上臺後任命蔡為陸委會主委,正是李登輝的推薦,可以說「李對蔡有知遇與提攜之恩」。2012年,蔡英文首次參加「大選」,李登輝當時抱病上臺助講,並給蔡英文一個大擁抱。
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中時電子報回顧稱,當年蔣經國選擇李登輝作為接班人,是因為他反「臺獨」。追隨蔣經國16年的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曾披露,當時身為「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在回答「黨外」人士的提問時曾稱:「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次日蔣經國閱報時頻頻點頭,連說「很好」,不到兩個月就在國民黨通過提名李登輝為接班人。1991年李登輝主持「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強調「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當他握緊權力後,便開始暴露出「臺獨」真面目。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一席「身為臺灣人的悲哀」的談話,預示了其「臺獨」政策的開端。1995年他在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鼓吹分裂祖國,是兩岸關係逆轉的重大轉折點。聯合新聞網稱,1996年島內首次民選領導人,大陸對臺灣外海進行飛彈試射,「兩岸關係跌入戰爭邊緣的谷底」。1999年7月,李登輝又拋出「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大陸對此嚴重關切,解放軍戰機逼近到「臺海中線」。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3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李登輝之所以淪為民族罪人,跟他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不少人批評他面對蔣經國『只坐三分板凳』,我覺得他只是通過這些小事來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結果他目的達到了,這是小節。我激烈反對的是他推動『臺獨』、分裂國家的行為,這是大是非。」鬱慕明稱:「島內很多年輕人現在看不清楚,但有一天他們長大了,認識到所有的悲慘都是這個傢伙帶來的,也不會原諒他。」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李登輝對臺灣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政治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使得臺灣從一個中國意識濃厚的社會改變成為一個所謂「臺灣主體意識」濃厚的地方。這導致臺灣社會出現了徹底轉變,包括「臺獨」意識高漲、教育文化「去中國化」等,這些都是李登輝在臺灣統治12年留下的禍根。
張文生說,李登輝病亡,綠營毫無疑問會用他的死大做文章,比方說有可能會對他留下的所謂「臺灣主體意識」做解讀,進一步在島內宣揚「臺獨」思想。不過,人亡政息,即便他在綠營有再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也會隨著他的死而消退。
聯合新聞網30日稱,李登輝從統到「獨」的變遷更像為他的政治利益而服務的工具,兩岸關係也就在他狡詐的政治手腕下驚濤拍岸,「後果是兩岸仍在波濤上吃力地劃向未知」。
對於李登輝鼓吹「臺獨」的言行,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曾表示,這充分暴露了他錯亂的歷史觀、可恥的殖民奴化心態以及頑固堅持「臺獨」主張、破壞兩岸關係發展、離間兩岸同胞感情的險惡用心,已經引起了兩岸同胞的強烈憤慨。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出賣民族利益者絕無好下場,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