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鑑》最後一集結束得意味深長——四十歲的女主角挎著備胎男走在東京街頭,迎面過來一養眼女子,通身頂級品牌當季新款,卻不村不俗,嫻雅優美。那女子挽著完美的丈夫、牽著完美的狗,盈盈淺笑,令女主角那一刻抑制不住地幻想:如果那是我該多好!
「一起加油吧!因為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是本劇的最後一句臺詞。
那麼,女主角在她東(京)漂二十年的人生中,得到了什麼?她,一個小地方的姑娘,自中等大學畢業後,來到東京,從廉租房與民營企業文員開始,奮鬥十年,才轉去國際大品牌做公關,然後再一步步往上升;陸陸續續,交往過甜而平庸的小男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釣高帥富失手;三十出頭時給一有錢有品的老男人做情人、直接提升了生活格局,想以分手逼轉正結果直接被分手,老男人才不想離婚;相親,找了標準中產男結婚。無趣、無貌、但有房;臨近四十歲時離婚,因為自己也事業有成不缺錢又沒孩子,何必繼續維持一段牛頭不對馬嘴的婚姻?然後開始睡小男生,無拘無束;四十歲一過,突然恐慌,擔心老無所依、想回老家,但最終還是決定留在東京,自己買了房,和認識多年的男閨蜜搭伴過日子。走在街頭,看見活的人生贏家,又羨慕又被鼓舞,於是對自己說:我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
這麼一看,著實覺得趙雷唱的《三十歲的女人》有點喪:「她是個三十歲,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波紋,三十歲了光芒和激情已被歲月打磨……」。想知道趙雷到底是在哪兒遇見了三十歲就又頹又老的女人?還是說我國的民謠歌手和我國的都市女子是分別生活在兩個平行宇宙中?
「姑娘,我有酒,你有故事麼?」
「噗!我沒時間。」
別說東京女子,無論是北京女子、上海女子、深圳女子、成都女子……,三十歲,在這年頭根本就還是個女孩啊!誰能在三十歲就見夠了世面、談夠了戀愛、被歲月打磨成了喪家之犬?
因為是女子,再怎麼勸自己適可而止,卻永遠都有下一個想得到的東西。
《東京女子圖鑑》一共11集,每集20分鐘,卻容納了一個女人的二十年。所以每一集都只選取了女主角一些重要的人生節點來講——為什麼極力離開家鄉?為什麼選擇租這個地段的房子?為什麼毫不猶豫選擇那樣的男人?為什麼能平靜冷漠地處理生活中的一切不易?
想一想你自己,從四川、從湖南、從內蒙、從山東……經過了什麼,才來到現在的城市、做著現在的工作、養成了現在的品位與習慣,你便很容易對《東京女子圖鑑》著迷。
我們這一生的最大理想,不就是把自己過好麼?不再重複上一代的模式、不必依賴任何人的施捨,按自己的喜好不斷修正自己,將原生家庭、成長挫折、社會現實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來說說我自己吧。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三毛。
11、 2歲時,家裡人不準讀閒書,我硬是從每天的餐點錢裡一點一點摳出了整套三毛全集。我還喜歡去我家附近一座蕭條軍工廠裡的環形安防天橋上讀三毛的書,那裡多年無人巡邏,高高架在大院之上。攀爬上去,坐在橋緣閱讀,任由雙腿在半空之中晃蕩。絕對寂靜的環境,配合三毛的文字,會有極強的畫面感。仿佛頭頂就是撒哈拉的藍天,半空下的廠房就是阿雍小鎮。
讀完整套之後,我會從第一本開始又重新讀一遍。反覆想像三毛在沙漠裡安的家, 輪胎做的沙發、大束的野荊棘、奇形怪狀的風化石;想像她與荷西穿越沙漠到達海邊獵起一條條大魚,當場燒烤,喝水桶裡冰鎮的啤酒;想像她從絕壁悄悄攀巖而下,偷看土著女人用海水洗腸;想像她於清晨時分,背著大布袋去垃圾場拾荒然後如獲至寶……想像,成全了年少時的自由。而我也總是跳過荷西死後那幾年的三毛作品,因為不願讀她受困受傷,然後同樣須得審視現實的苦悶。
而現實就是,我從未真正渴望過三毛的生活。
再羨慕,我也知道要靠成績才能從這裡走出去;再苦悶,我也堅信大城市比大沙漠更適合自我實現。於是,當開始為自己做主之後,我便沒有再讀過三毛,並心安理得地去過她曾經最輕視的純物質生活。這樣也好,沒有渴望過,也就不需要在她死後去了解各種「三毛真相」。真相,是給堅定的膜拜者,而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某段生活之中借了她強大內心的一點力量而已。
反正我是擔不起三毛書裡的純粹。畢竟,愛得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後果總是分得披頭散髮神形俱滅,而哪怕只在大理呆一個月也需要賣命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做經濟支撐。任何形式的純粹,都是要拿命來換的。
我自認我只願好好活著,而不是必須活得純粹。以活著為目的的人,總有不同的方式去感受純粹——所以,當現在的我偶爾在冷清時段拎著酒獨自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這與多年前在那座高高的天橋上閱讀三毛,感受並無不同。
嗯,我來自貴州,今年三十四歲,定居北京已十七年。我蠻喜歡我現在的生活。你呢?什麼時候來的,日子過得還歡喜麼?
《東京女子圖鑑》還有兩處挺有意思:女主角近三十歲時認識了一個高帥富,花了一切心思想拿下,最後高帥富卻選了一個二十出頭、長相穿著皆甜美的網模,女主角問為什麼,男人回答他:你看起來太聰明,又挺有自己的打算,男人通常只想選擇傻乎乎的女人結婚。
三十多歲時女主角又受了一點情傷,於是決定結婚。經指導,她故意穿上便宜的衣服,打扮成「好相處」的樣子去相親,很快就挑了一個社會地位相等、而其餘更方面都搭不到一起的男人結婚,她特意對著鏡頭說:我就是需要結婚而已,他有房,而且我倆年收入加在一起有一百多萬(人民幣),不錯吧?
如果你獨自在大城市生活,事業穩定且體面,看到這兩處,一定會會心一笑——是啊,不明白有什麼好催婚的?真以為我需要幫助或督促麼?
當你自己就能做到衣食無虞、當你不是很需要靠另一個人來給自己增值,想結婚,實在太容易了。無須計較感覺、像考慮企業合併一樣考慮婚姻,一個體健貌端、資產良好的人,怎麼可能找不到人結婚?
我身邊有太多幹得還不錯的事業女性,突然有一天就一聲不吭地跑去結婚了。老公也許是朋友介紹的、也許是相親認識的、也許是多年同學或發小什麼的,總之,絕不是她們曾經心心念念的那一個。至於配偶帥不帥、有不有趣、有什麼樣的前史,太沒所謂了。
這不是妥協,這是她們為自己規劃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要有穩定的家庭、可愛的子女,然後繼續做自己想做的。
相反,談戀愛的確就難了。當你見識越多,衡量一個人的變量就越多。最開始是要相貌、然後要品格、還要趣味,對品位的考評更是一門系統科學,當然,經濟能力至少也要旗鼓相當。因為談戀愛談的全是感覺,感覺絲毫不對,戀愛也分分鐘灰飛煙滅。
所以,結不結婚、就像喝不喝酒一樣,是一種徹徹底底的個人選擇。結婚了,是水到渠成。至少當時面對這個選項時,你覺得沒什麼可不結的;不結婚,是你知道你負擔得起這種任性,就像你負擔得起獨自買房、買車、買新款時裝一樣,單著沒有壓力,那不如就再等等喜歡的吧。如若你就是跟最喜歡的人結了婚,恭喜你,你著實擁有令人羨慕的人生了呢。
某一時期作為小三的女主角打電話給正室鬧,結果人家正室完全無所謂。
婚姻能維持跟愛不愛對方其實沒多大關係啊。
可參考我之前的推送:
《婚姻的最大意義是忠誠麼?》
很苦呢,這一路走來。
你也許要戰勝你的飲食結構,才能精瘦、健美、有線條。曾經的你又怎麼知道,習慣了數十年的飯菜竟然全是弊大於利的高碳水高脂肪?
你還要收拾情緒始終盡心盡力地面對工作。如黃碧雲所說:我極為絕望的時候總會看自己的手。對自己說:這就是我的所有。 從來沒有什麼運氣,但我有一雙會勞動會學習的手。 張開是祈求,合起來是意志,聽你說話的時候,自己握著自己。 更何況,我還有頭腦與微笑呢。
你要坦然面對人生中所有的不告而別。無論朋友、戀人、親人。很多時候並沒有「好好說再見」這回事,必須學會少依賴一點。
對了,還要與寂寞相伴,而不是被寂寞打敗。
很苦呢,如果你出生平凡、一切需得靠自己,又想活得充實、開闊,令人羨慕。
而且這一路還要遭遇不解、嘲諷與詛咒。
可你也是放不下理想與視野的吧?當你在高考志願表上填下第一志願的時候、當你拿著幾百塊的實習工資也幹得甘之若飴的時候、當你仰望這城市最堂皇的樓宇心想究竟是什麼人住在裡面的時候、當你總對無窮無盡的新演出新餐廳新花樣躍躍欲試的時候……你早已下定決心,選擇這城市,選擇這生活。
至於最後是否令人羨慕,沒關係——就讓我們走一步算一步。
你喜歡《東京女子圖鑑》、或者喜歡這篇文章麼?
如果我寫一組《北京女子圖鑑》,你覺得如何?我打算寫20個女人的故事。各種行業、各種人生。就放在我的微信連載吧,爭取一個月兩次,短篇小說的形式。
一則,我覺得好玩;二則,想梳理一下,共同生活在這城市的我們,是怎樣成為了我們。
想看麼?轉發,或者點個讚,給我點信心。
那麼這一篇,就當作《北京女子圖鑑》的序吧。
微信&微博:反褲衩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