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小小的飯桌,看似不起眼,其實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修道場。——鹿媽
近期 德雲社上過兩次熱搜都發生在餐桌上。一次是關於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
郭麒麟和華少的一次採訪談話中,兩個人一起坐下喝著茶聊聊天。郭麒麟倒茶時一不小心把茶水倒滿了出來。郭麒麟馬上說:「不好意思,這杯我喝。」郭麒麟解釋道:茶要半,酒要滿,這是基本的餐桌禮儀。
還有一次,郭德綱、于謙和徒弟霄吃秦賢飯。秦霄賢表現得有些緊張,忙著給師傅們倒茶,徒弟犯錯不知錯在哪?
郭德綱一眼看出說:「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秦霄賢茫然,不知道錯在哪裡。于謙提醒:「這規矩得懂,孩子!」什麼原因師父生氣,徒弟秦霄賢倒完茶,對著郭德綱。
祖輩們傳下來的餐桌禮儀有一條:茶壺嘴對著誰,就表示這個人是主人不歡迎的客人。
節目播出引發網友熱評,有認為郭德綱倚老賣老 欺負年輕人的。還有人覺得餐桌見人品,祖輩的餐桌禮儀都不懂,能說好相聲嗎?郭德綱平時在家很嚴格,光說吃飯的規矩,吃飯不能吧唧嘴,大人不動餐小孩也不能動,有客人時,先讓客人上桌子吃飯……
餐桌不大,真的可以暴露人的真實一面,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當現在的孩子長大成人,他們的餐桌上的規矩會不會簡化的沒有了老規矩,只有文明禮儀。
前段時間,參加一個宴會,隨便安排一個桌上,都不熟悉,服務員上了一盤子大蝦,桌上的人都讓老者先動筷子,隨後陸續動筷,這時旁邊桌上一個十幾歲的男孩跑過來,一看沒有了,把筷子摔地上,大聲吼為什麼不讓他吃,一桌人尷尬得很,媽媽來了說爺爺壞,什麼買了都給你吃。
記得還有一次去客人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小孩直接把紅燒肉端自己面前很吃,奶奶責怪媽媽不多給孩子買點吃,奶奶還不停誇讚孫子,一桌人笑笑很尷尬。
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知道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教育背景如何。」
飯桌上吃飯是小事,你的一言一行,決定你的修養是大事。
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家庭的教養!
在一期節目中,嘉賓誇讚應採兒很會持家,選菜不多不少剛好夠吃。應採兒回應說自己討厭浪費,餐桌教育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能挑食,不能不懂尊重長輩。
朱丹認為應採兒規矩太多,自己家裡,孩子被約束的太過嚴格,應採兒回懟道:「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家長常常在家裡不對孩子在吃飯時有太多要求,重要的是文明禮儀要懂得。
知乎的話題:你是因為什麼事跟對象分手的?
高贊回答:因為一頓飯。說是和男友交往半年,第一次上門見父母,一點文明禮儀不懂得,很放得開,讓她大失所望,這個男孩可能是以一種方式在表達他多麼喜歡吃未來嶽母做的飯,女孩也可能不喜歡這種類型的男孩,最終在一頓飯後結束分手。
所有餐桌上的禮儀很重要,決定你的涵養是真的。這幾年流行一句話:吃品見人品,餐桌見三觀。
大部分人都認為兩個人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也就是說不是為了吃飯而吃飯,而是為了發現問題而吃飯,或者是說在吃飯時注意觀察。其實兩個人合適不合適和吃飯沒有太大關係,關鍵是兩個人有沒有被對方喜歡。
學者馬末講過的故事,說一位爸爸跟兒子和朋友一起吃飯,爸爸說兒子不可深交,兒子疑惑,爸爸解釋到,說兒子吃飯夾菜時翻菜扒拉菜自私不可交。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此套全彩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
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總結: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方方面面,飯桌上的教養影響孩子的交友和婚姻,決定孩子一生的生活和成就,養好了成就孩子一生,養不好,可能會操心一輩子。所有小事成就大事,從孩子的點滴生活中就要教育孩子,養成好習慣,長大後更好地融入生活 ,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中、交際中、婚姻中,良好的教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