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50年代中國婦女的風採!滿滿都是紅色回憶!

2020-12-14 騰訊網

1950年5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布實施了。幾千年來壓迫婦女的封建婚姻制度在法律上被徹底廢除。圖為宣傳人員為婦女講解婚姻法。

1952年,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李順達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的婦女識字小組在上課。

婦女生產教養院內,接受改造的妓女們在扭秧歌。從她們的笑臉上,可以看到復甦的純真,自由和快樂。

舊社會讓婦女變成鬼,新社會被壓迫被奴役的婦女翻身得解放

一對在解放前不能自由結合的北京青年,解放後領到了結婚證。

1951年,身著中山裝的機關女幹部。

50年代遵化縣農村女社員的風採——「看我的工分又多啦!」

50年代遵化縣農村女社員的風採——「我給大家送水來啦!」

50年代遵化縣農村女社員的風採——同工同酬勞動忙

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的武秀梅。

1953年,上海,走在廠區的紡織女工。

1953年4月23日,中國婦女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是中國婦女在解放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3年2月,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李順達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在長治專署首屆優撫模範代表會議上作報告。

1954年10月1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勞動模範李順達(前左一)、申紀蘭(前左三)以及劉胡蘭烈士的母親胡文秀(前左二)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新中國成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掃除文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這是1956年山西省昔陽縣思樂村青年婦女閻志英學習文化後已經可以自己寫信了。

崇信縣1956年4月的《農村婦女掃盲識字班》,在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當時的物質生活水平很低,思想還很保守,但是她們對識字學文化幾乎是人人欣悅、個個爭先恐後,「吃了飯,洗了鍋,抱上娃娃上冬學」的順口溜傳遍鄉村,證實了當年農村青年婦女識字學文化的積極行動。

1958年,北京市第一次出現女交警。

1958年,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員。

1958年,大躍進時代的女勞模婦女野戰營的姐妹們向黨委報喜。

捨身救火的女英雄 向秀麗

西北國棉一廠 紡織女工吳桂賢

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郝建秀

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了申紀蘭等七位女勞模和女社長——

1950年5月,婦女們歌舞宣傳婚姻法。

相關焦點

  • 1874年的中國婦女老照片:圖二是受刑的婦女,圖三是年輕夫妻
    1874年代的中國婦女老照片:這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四位夫人,這四位夫人長得比較圓潤,在過去,這樣的女子都稱之為美貌的女子。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新大街縣委辦公大樓縣政府辦公大樓老衙門裡合影水務局國營第一商場成武縣物資貿易中心大樓我們曬一曬「老照片」,既是一種回憶,也是一種潤物無聲,讓傳承更加具象化。成武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成武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協成武縣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北部老城區鳥瞰(2016年)伯樂大街鳥瞰(2006年)習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 外國人拍攝的50年代中國老照片:沒想到60多年前的中國是這樣子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北京的郵遞員,他們每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去為人們送報。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50年,一群快樂的小孩,如今他們也都超過70歲了。
  • 外國人拍攝的70年代中國老照片:想不到70年代的人們是這樣子!
    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對夫妻和一位老大爺翹著二郎腿坐在一條長板凳上。 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男子推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後座綁著一個竹筐,他的孩子坐在裡面。在七十年代自行車絕對是一件奢侈品,是當時的「豪車」。
  •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北京、深圳和上海,滿滿的都是回憶!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北京,這一張是馬路邊的電影海報展示,從照片中看去,80年代的北京街道上,逛街的人還是很少的,不像現在滿大街都是來北京追尋夢想的人!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深圳,圖為八十年代的深圳街道上,那時候的深圳剛剛開放,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在建設中,百姓或騎自行車、或步行,人人都很忙碌!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上海,圖為八十年代的上海外灘,那個時期上海只有800萬人口,從照片中看看出,那時候街道上機動車也比較少!
  • 老照片:晚清衣不遮體的婦女,新中國素顏女性!
    老照片:晚清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慈禧的統治下,國力越來越衰敗,百姓越來越貧窮;圖為裹著小腳的婦女們,個個衣不遮體的佇立在鏡頭前! 老照片:民國時期長相美麗的女教師正在批評一位學生,不知道是否批評過度,導致這名女學生傷心的哭了起來;看著圖中教師帶有愧疚和自責的表情,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師,因此,許多網友也評論道
  •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圖3原來香港60年前就有電動車了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民國時期非常流行的旗袍裝,在香港盛行。街頭上的這名女子,旗袍配上墨鏡,已經再時尚不過了。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穿著旗袍的婦女。旗袍在那時候的香港,是常備出行的服裝。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照片距今有60多年的歷史。
  • 70年代中國珍貴老照片;想不到四十年前的人們是這樣子的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七十年代的兵哥哥,非常的精神、帥氣。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二十世紀70年代,三個扎著綁子的女孩。
  • 90年代老照片:一代人的生活記憶
    90年代歷史老照片:圖為北京的一家舞廳裡,一位外國女從跳到桌子上跳舞,舞廳裡的保安人員上前準備制止她。 90年代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打扮時尚的女人,但是紅色的頭髮和誇張的妝容,特別的雷人
  • 90年代老照片:第一張女子上車動作很難再見到,圖8勾起兒時回憶
    90年代老照片:兩個女孩在一個綠蔭小道裡合影,兩個人都長得非常清純、迷人,而且很有氣質。 90年代中國老照片:九十年代大學生做廣播體操。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省宜昌市,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省宜昌市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一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的宜昌迎來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工作居住生活,但是對於過去的宜昌,您,還有印象嗎?
  • 一組經典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九十年代的人們已經相對比較開放,不論農村還是城市都開始流行迪斯科,圖中是北京的市民在街道上跳舞。 北京婦女在飯店用餐後補妝。「下館子」和「紅嘴唇」是當時人們對經濟寬裕與化妝的理解。一組珍貴老照片:中國九十年代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圖三亮了。
  •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女性穿搭,時尚感爆棚,滿滿的都是回憶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實施了改革開放。生產力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最明顯的改變是人們的衣服顏色由原來的藍色綠色變成了鮮豔的彩色。舞廳等娛樂場所紛紛湧現,喜歡跳舞、唱歌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時尚程度直接反映了當時國民對時尚一詞的最初感悟。
  • 老照片:40-50年代越南,法軍招募遊擊隊,廣告牌寫滿中文
    1940-50年代的越南,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圖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在納桑軍事基地堆放的大量物資。「 * 」星號是為區隔不文明用語請忽略。越南河內市場裡的麵包攤。越南河內的農貿市場裡的水果攤。
  •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帶你重溫昔日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秦皇島發展還不錯,但是過去的秦皇島你還有哪些印象呢?
  • 回憶:中國50年代到90年代大家怎麼穿?
    50年代50年代女裝流行代表簡樸的布拉吉連衣裙,列寧裝以及兩用衫,長西褲。女學生大部分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者是背帶式工裝褲,當時舉國上下的婦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裝,最時髦的打扮就是藍色或者灰色的背帶工裝褲和白襯衫。
  • 70年代歷史照:美女扎著馬尾辮乾淨利落,婦女在田間娛樂!
    70年代歷史照 :美女扎著馬尾辮乾淨利落,婦女在田間娛樂!記得在那個時候,女孩子們都比較喜歡紮上馬尾辮,而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有女孩扎著馬尾辮,這個樣子的她們顯得極為乾脆利落,散發著青春的活力,看上去很是養眼。
  • 老照片;70年代的中國
    #老照片中國也完成了歷史巨變,轉入了現代化建設新時期。70年代孩子們的遊戲是打彈珠、拍畫片、丟沙包及跳皮筋。那時候孩子們的零食是棉花糖、果丹皮及冰棍。一,70年代的孩子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或幾顆心愛的彈珠,打彈珠是一個十分流行的遊戲。
  • 老照片:90年代中國打扮時髦的女性,圖3看起來非常的成熟有魅力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不斷對外開放,各種新事物,新思想不斷融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當中,城市出現了大量的時髦男女,一組老照片回憶一下當時打扮時髦的一些年輕人在那個年代,每一個愛美的女性應該幾乎都會有一條天藍色的牛仔褲。
  • 老照片:70年代的天津,承載著老一代津門人永遠的回憶
    這是一組70年代天津的老照片,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40多年前的老津門的模樣。圖為70年代的天津老城廂東門附近,德配天地牌坊前的街景。 70年代的天津新開路糧店門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一定都記得當年手拿糧票到糧店排隊購糧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