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昨天(1月10日)吃完晚飯,小時新聞記者刷手機,發現自己加的一個浙江草莓農戶群裡,因為一段小視頻炸了鍋。
視頻中,大棚裡種草莓的人,抓住了採草莓顧客的衣領不肯放手,地上有半籃被顧客摔爛的草莓。
據轉發視頻的莓農描述,拍視頻的是莓農小姐妹,遇到採草莓不付錢的人,還挨了人家一拳。
究竟是怎麼回事?
1】品嘗之後,男子還邊摘邊吃,莓農有點受不了
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了拍視頻的莓農。
事情是昨天下午3點半發生的,抓人衣服的農戶叫章鳳仙,今年36歲,是建德人,她跟丈夫在諸暨城郊種了6畝草莓。
因為離市區近,草莓又種在馬路邊的大棚裡,天氣晴朗的周末,來她家大棚採草莓的人還是挺多的。
今年,地裡的草莓摘好的賣35元/斤,因為今年冬天冷,草莓轉色慢,比去年同期漲了5元/斤。如果顧客要自己進園採摘,考慮到人家難免要嘗兩顆,採摘價格是40元/斤。
不過,對於這種自己吃飽了再摘的行為,草莓棚也是掛了標語,禁止的。
昨天下午,一對年輕男女走進大棚,說要採草莓,章鳳仙就請顧客進了棚。
剛開始,男子嘗了兩顆草莓,章鳳仙地裡不收採摘門票,但顧客要自己採,總要品嘗一下,她也是允許的。
但是後來,男子一路採一路吃,有的草莓,吃了半顆,就扔掉了,章鳳仙就不樂意了。
男子很疑惑:「採摘園,不就是邊摘邊吃的嗎?」
「現在天這麼冷,草莓長得慢,我們成本很高,哪裡還可以邊摘邊吃。」章鳳仙有點懊惱地說:「你再這樣吃下去,我不要做你們生意了。」
對方一聽也來了脾氣。說話間,這對男女就要離開,當時女人已經摘了半籃,順手就摔到地上。
「你吃草莓不付錢,為什麼還要把我草莓摔地上?!」於是,章鳳仙一把上前揪住男人衣領不放。
男子一拳打在章鳳仙肩膀上,和女子罵罵咧咧離開了。
2】今年浙江的莓農有點難
一次小摩擦引發了討論。
草莓群裡的農戶紛紛建言,有人說,大棚可以收門票,減少損失;也有人吐槽,有人一吃好幾斤。
2020年年初的疫情,讓許多農產品滯銷,草莓爛在地裡,農戶只能一聲嘆息。
到了夏天,浙江輪番遭遇強降雨,草莓空心病爆發,頻頻死苗,很多農戶接連種了三輪苗,才有了現在的收成。
最近,浙江又連遭寒潮,低於-5℃的氣溫,草莓大棚夜間需要保溫保果,這都是靠農戶一個個棚點火燒碳,辛苦數日熬下來的。
章鳳仙的6畝草莓大棚,今年夏天也補了兩輪苗,兩次都是因為空心病苗,地裡的苗死了一半,一畝地需要6000多株苗,苗的價格也比往年漲了一倍,一株要9毛,光苗錢就花了5萬元。
這幾天,大棚抵禦寒潮要加溫,又一箱箱地買木炭,前後已經花了十二三萬,章鳳仙一想到這些,難免有些感傷。
作為「中國草莓之鄉」建德的農戶,其實有很多人和章鳳仙一樣,因為掌握了草莓的栽培技術,常年在外地包地種植草莓。
根據建德草莓辦統計,建德有1.2萬莓農在全國各地種植草莓,他們的腳步遍布全國各地。
此前,章鳳仙和老公在溫州種了五六年草莓。因為老家孩子上了小學,想常回家看看。兩年前,夫妻倆搬到離家近的諸暨,包了8畝地種草莓。
早些年,城郊、農村,到處都能看到「馬路草莓」的身影,種草莓的夫妻往往吃住在棚裡,風餐露宿,過年採摘旺季,往往也回不了家。
3】2020年種草莓很難,邊吃邊摘何時許?
「現在這個季節,草莓入園任意品嘗,基本是單獨收門票的。」
建德草莓辦主任孔章良說:「像我們草莓小鎮有70多個農戶,基本上入園任意品嘗是30元/人,這是不帶草莓出園的價格。」
30元/人入園免費吃的定價,還是比較親民的。
在浙江,除了建德,其它縣市區,草莓種植面積都不大。這意味著,在水果匱乏的冬季,草莓註定是小眾,還有點小貴的生鮮產品。
今年全國草莓價格普遍偏高,建德草莓也比去年貴了5-10元/斤,大果基本是30元/斤,一斤大果也就13-14個草莓。如果入園隨便吃,還不算錢,這成本確實莓農承擔不起。
為什麼消費者會以為,草莓園就是無限量邊摘邊吃,還可以帶果出園的呢?
這樣的情況,浙江確實也有,但莓農們普遍反饋,這是清明以後才會出現的,因為那時氣溫升高,草莓一兩天就能轉紅,果子多但小,經歷了整個冬季,草莓到了末茬,已經沒有從前好吃了,是掃尾的一種促銷。
小時新聞記者諮詢了我省農業部門,確實也印證了農戶們這種說法。
農業部門建議,消費者判斷能不能在草莓大棚敞開吃,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看草莓園是不是有收單獨門票。如果有,就可以入棚隨意品嘗。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