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以「松「入拳,講纏絲勁,發勁的狀態是「棉裡藏針」,歸根到底,勁從何來,還是由「筋骨崩彈」而來。「松」的是肌肉,撐的是骨節,拔的是大筋,發的是驚顫勁。太極拳中講,練拳時要像衣杆上掛著的衣服,迎風飄揚,但架子還在,其要領無非是身體骨節的「撐拔」不能丟,如同蓄勢待發的「弓」,如崩緊的弦,絲毫的觸動均可崩發,這樣的拳,才更加接近人體的本能,將潛力開發出來。練拳要達到「天地為之一寬」的境界,不是技巧能夠給予的,要從開發人體根本的結構做起,具備虎豹的迅猛敏捷,才能真正算功夫上身了,才能為別人所不能為!
人體的運動構架由骨骼、關節、肌肉組成,肌肉以「鬆緊變化」為主,產生「爆發力」,這在體育運動當中比較多見。而練習傳統拳,第一步卻是「撐筋拔骨」,是「緊中緊,崩斷弦」的節奏,傳統拳盤練由「硬式」開始,隨著撐開骨節、拔起大筋數量的累積,由量變到質變,關節活動範圍增加,關節間連接的「大筋」拔長,關節開始表現出不曾有的「松活」,有拳譜講,「筋長一寸,力大無窮」就是這個道理。此時,在運動時可以表現出來「貓」一般的「松沉、輕靈」,可以做到「靜如處子,動如山崩」。究其實質,「松」是在「緊」的基礎上盤練出來的,關節大筋的崩彈取決於關節撐開的程度,此時的「松與緊」就能夠同時存在,「肌肉」是松的,但「關節大筋」卻是崩緊的,這樣的「松」,才是真的松!核心是「筋骨,關節,內臟」,開始練拳之初,主要以尋找「阻力」為主,因為用力習慣,開始總是不自覺用肌肉發力,用肌肉做動作,其實是背道而馳,無法打開關節,也就沒有辦法形成「大筋撐拔」。「骨架」如弓架,「大筋」如弓弦,「開弓才可以放箭」,骨縫不開,大筋不拉,缺乏動力,在尋求阻力的過程中,不可以使肌肉用力,這就是入門的一個難點,使「大筋」崩彈,則是重點,一旦突破,如履平地,只須打數量,量變到質變,進步顯而易見的。如果一開始就追求發勁,因為關節無法撐拔,往往只是限於肌肉在用力,根本體會不到什麼是「筋骨勁」,甚至會因為硬拉而使得肌肉受傷。太極拳中講究「松」,那種松的目的,相信是為了更好打開骨節,而不是為了松而松,其實質也是為了更好「開弓」。所以,要形成筋骨崩彈,一是要肌肉「松」,二是要有阻力,三是緊中緊,也就是拉緊大筋的過程,離開此三者,筋骨難成!大家在練習「筋骨」的過程當中,要牢牢抓住「緊中緊崩斷弦」的勁意,千萬不能講「松」,松則無法拉起大筋,而無法體會「彈」從何來。同時又要求「肌肉」不能去用力,那是不是矛盾呢?其實質是通過肢體的「磨」形成阻力,藉助阻力使關節縫開,這是一個關鍵點,是阻力而不是肌肉力,明白這其中的區別,就能夠事半功倍。關節縫開,大筋崩彈,能夠產生細微的「嘭嘭」聲,這時候就要開始尋著聲音打,聲音怎麼大,怎麼玩,就等於找到了線索,是提升的路徑。當勁力能夠出來了,就要去感受「大筋」的回彈力,找到這感覺,就能夠將單面的發勁變成多方向的勁力,並且可以做到一勢多下,那就是我們追求的「靈勁」!肘關節由肱骨下端和橈、尺骨上端構成。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肱尺關節;肱骨小頭與橈骨關節凹構成肱橈關節;橈骨頭環狀關節面與尺骨橈切跡構成橈尺近側關節。各關節面均覆蓋一層關節軟骨。上述三個關節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關節囊上端分別附著於冠突窩、橈窩和鷹嘴窩的上緣以及肱骨滑車內側緣和肱骨小頭外側緣;下端附著於尺骨滑車切跡關節面的邊緣、鷹嘴、冠突的邊緣,以及橈骨環狀韌 帶。關節囊的前、後壁薄而鬆弛,兩側有韌帶加強。外側為橈側副韌帶 ,由肱骨外上髁至橈骨環狀韌帶;內側為尺側副韌帶,自肱 骨內上髁至尺骨冠突和鷹嘴。此外,尚有橈骨環狀韌帶包繞橈 骨頭的環狀關節面,將橈骨頭緊緊束縛於尺骨橈切跡內。該韌帶附著於尺骨橈切跡的前、後緣,形成一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纖維環,容納橈骨頭在環內旋轉而不易脫出。人體分「根、中、梢」三節,手腳為梢節,肘膝為中節,胯肩為根節,一身中又分為三節,腿為根節,胯為中節,頭為梢節。分別對應兩種發勁模式,一種是「身備五弓」,整體如彈簧的「崩彈勁」,一種是起於腿蓄於胯,轉於背,出於手的「梢節勁」,無論哪種勁力,最後都要通過「梢節」所表現出來,當然,這個「梢節」也可以是身體的任何部位。「梢為前鋒,身是帥」,梢節要硬,更要快,硬可以通過鋼珠包的練習來實現,「快」可以盤練直接支配「梢節」的小關節來實現!比如「肘」是直接支配手的,那麼,我們就要單獨強化「肘關節」,通過訓練,使其「大筋」能夠崩彈,產生快速打擊的能力!所謂「起、隨、追」,關鍵在於「梢的起,根的追」上面,「起」則要依靠梢節自身的崩彈,勁力來源於「肘、膝」等關節的彈,「追」則來自於由「胯脊」所主宰的身勁。所以,我們不但要練好軀幹,注重「胯、脊」的崩彈,同時也要注重肢節大筋的彈,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功力深厚,其練拳時,注重手臂與身體相磨而行,那麼「磨」到底有多重要呢?當手臂與身體相磨,產生阻力的同時,還能夠保證肌肉處於「放鬆」狀態。我們知道「肌肉用力」和「撐筋拔骨」是對立的兩種勁力,肌肉收縮緊張會導致關節被包裹緊而無法打開縫隙,自然「大筋」也就無法產生崩彈的勁力。因此傳武練習時,往往通過「外界」的條件來實現,比如肢體與身體的「磨」就是常用的一種方式。所謂「阻力」,簡單理解就是「反方向」的力,比如拉開「弓弦」需要力,將彈簧壓緊需要力,將皮筋拉緊也需要力……,這種「力」是產生「勁力」的先決條件,缺少了這種力,「筋骨力」就無法實現。我們很多朋友在練拳時,就是因為找不到「阻力」,所以也就無法體會「筋骨勁」的存在,處理好「筋骨勁」與「阻力」的關係,練拳自然能夠事半功倍!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屬於原著作權人,平臺不持立場,若您認為此文不宜被收錄供大家免費閱讀,請給我們留言,我們收到通知後,會立即將您的作品從平臺刪除。
●練太極拳運氣的方法
●太極拳怎樣才能練到「渾身是手,處處太極」
●如何做到手到勁發毫不費力
●太極拳蓄髮相變,「五弓合一」的練法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引」
●想讓你的太極練出氣感嗎,關鍵的一大要領
●想提高太極拳水平嗎?試試這三招吧,真的管用
●看到做到,你就是太極拳裡的高手
●連綿不斷 是太極拳的一個顯著特徵
●捶自心生力由心發,太極拳八法真功解密
●傳統武術實戰的核心:根勁
●虛實有無的轉換,太極拳"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四兩撥千斤,太極拳「纏絲勁」的絕妙之處
●眼功是武者必須修練的內容,眼功訓練秘法
●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太極拳襠勁揭密
●劍法欣賞
●推手指導請欣賞
●擒拿術之精髓和奧秘
●女子防狼術,男人更需要看
●每日一練:行氣訣九式
●太極拳五種步法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太極拳壓腿練習圖解,看了立馬就能用
●搏擊實戰中的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真正的武術擂臺格鬥賽 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王戰軍太極拳精彩擂臺實戰
●李小龍雙節棍(雙截棍)使用超清集錦
●王戰軍太極拳精彩擂臺實戰
●楊式太極單鞭教學,看到就賺到!
●擒敵技術「八字」要求
●大師教你太極功夫扇
●擒敵技術「八字」要求
●摔跤72絕技之「抱腿連接上把摔」
●初學太極拳如何才能早入門?
●男子防身術
●傳統太極拳的文練與武練視頻消息
●當對方一直前直拳打你臉的時候怎麼辦
●一招制敵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呼吸
●怎麼快速放倒別人
●太極拳「用神用氣」悟中求
●八段錦定式動作圖解
●太極四兩撥千斤
●風雲生的練勁妙法 -- 可怕踢擊力的訓練
●少林十二式易筋經動態教學!附詳細練法及呼吸秘訣
●精彩拳擊瞬間
●馬保國從武術裡讓大家感受到快樂,你快樂我就快樂
●意想不到!太極拳所有技巧,都在這個簡單的基本功裡了!
●別等走彎路了才重視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