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暑假帶著兒子回了老家一趟,鄰居家同齡的孩子小宇來找我兒子玩。
小宇的爸媽都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才能回家。這一次小宇興奮地跟我們講:「我爸媽很快就要回來了,他們要給我過生日呢!」
小宇跟別的小夥伴玩的時候也會不經意炫耀:「我爸媽很快就要回家了。」
沒過多久,小宇的爸媽終於回來了。第二天,小宇口袋裡揣滿了龍眼,菠蘿蜜和糖果。滿臉幸福地跟小夥伴炫耀:看,這是爸媽給我帶回來的。
其實,孩子炫耀的並不是龍眼,菠蘿蜜或者糖果,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或者新買的玩具。孩子炫耀的是爸媽對自己的愛!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有一種炫耀叫我爸媽回來了。
02
對留守兒童來說,哪怕只是父母的一點關愛,都能讓孩子格外滿足。
其實,如果不是迫於生計,如果不是沒有辦法,父母又何嘗忍心,扔下孩子,背井離鄉?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父母又何嘗不是享受不到天倫之樂?所以每次回家前,都要給孩子帶上禮物,哪怕只是一捧糖果,一個玩具,一身新衣服。他們希望將愛落實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上,仿佛那是愛孩子的最好證明。
孩子並不是虛榮,而是在告訴所有人,她也有爸媽,她的爸媽也是愛她的。
孩子炫的不是富,是父母對他們的愛,是惦念,牽掛與疼惜。
03
媒體和社會是否對於留守兒童過於同情了?似乎留守兒童就等同於「問題兒童「。
在村裡,大多數兒童都是留守的。但是通過我的觀察,他們大多數都很正常。和其他同齡兒童一樣學習,一樣玩耍。會在山間地頭玩泥巴,在結伴去採花,捉蝴蝶。雖然少了些電子產品的陪伴,但是多了些自然山野的快樂。
而且留守兒童大多聰明懂事,早早就承擔起照顧老人弟妹,做家務活,幫忙燒飯燒菜。
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接觸過留守兒童,僅僅關注到了媒體上幾個案例和統計數據,就下定結論留守兒童心理不健康,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救治。
存在即合理,留守兒童固然缺少父母的陪伴,但並沒有那麼慘!
04
不要總是放大別人的痛處來彰顯自己的優越。也不要誇大問題的嚴重性來證明自己的睿智。
對於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而言,請不要想當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別人身上。或者認為自己能夠幫助別人改善什麼,可能,人家真的並不需要!
沒有人規定留守兒童一定要怎樣,希望大家不要刻板印象。
以我之手,寫你之心。隨喜轉發,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