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讀一本小說,讓「閱讀書寫障礙」這種病症進入我的視線,故事圍繞患有此症的女主角展開,講了她的勵志成長和愛情故事,讀來很是感慨。
故事來源於生活。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飽受閱讀書寫障礙症的困擾,著名歌手蕭敬騰便是其中一員。
作為音樂大咖,蕭敬騰還有一個有趣的標籤——「雨神」,這源於:他到各地開演唱會,常常走到哪裡,哪裡就下雨,於是粉絲們親切地稱呼他為「雨神」。
「雨神」在舞臺上無限風光,頗具影響力,連我這個不追星的人,都很熟悉他的歌曲,還能跟著音樂哼上一曲。聽他音樂會的粉絲,多半能跟著他從頭唱到尾。
他的作品中,無論是《王妃》,《阿飛的小蝴蝶》,還是《怎麼說我不愛你》都傳唱甚廣,每當新專輯上市,總能在潮流步行街上聽見大喇叭循環播放他的新歌,他和他的音樂對音樂圈的影響力由此可以見一斑。
不過,在舞臺上享有人前風光的明星,背後付出的努力是加倍的。
他總結的一些話很精闢,雖然本來沒有長篇大論,卻蘊含催人奮進的哲理。
1.人貴自知,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界限
歌德說: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後才知道。
蕭敬騰認為: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比追求夢想更重要的事。
我們都知道:學習能力很重要。但是,並不是擁有學習的能力,就一定能把東西學好。
蕭敬騰認為:人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跟界限,也就是所謂的「自覺」。
他所謂的「自覺」,其實是「自我認知」。換句話說,就是: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到達什麼程度,了解自己適合做什麼,即便一時沒有發現也不必擔心,人什麼時候都有可能發現適合自己的事。比如說:王薇薇40歲才去做婚紗設計,創造出自己的婚紗帝國;王德順70多歲才走上國際秀場的T臺,上場便火爆全場。
可見,人貴在自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界限的同時大膽去嘗試,你可能走的更高更遠。
2.只要有心,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現在人都知道出名要趁早。TFboy成員中的王源大家都不陌生,他小小年紀便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的身份走上的聯合國的講。,一場關於年輕人與。
大氣晚成的人當然也不少。剛剛提到的王薇薇就是大氣晚成的一類人。雖然她在時尚界出道較晚,依然在時尚婚紗界捲起一股風潮,很多年輕女孩都渴望擁有一件Vera Wang的婚紗,來成就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歷史上提到的大氣晚成的人也不少,稍微了解一些歷史的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個。
姜子牙助周武王統一天下,始於72歲時遇到周文王姬昌;漢高祖劉邦到了47歲,才開始打天下;黃忠經定軍山一役聲名大振,彼時他已經72歲;齊白石的畫作聞名書畫界,源於他56歲之後改變自己的畫風。
所以,什麼時候開始並無定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關鍵是有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3.改變思路,在困難的磨礪中逆風成長
讀蕭敬騰的文字,有心疼,但更多的是一種由衷的佩服。
不能自己閱讀文字,在教育為重的當下,是一種硬傷。當別的孩子都能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獲得快樂的時候,蕭敬騰卻只能通過聽來獲得必要的知識。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孩子無疑從入學開始便輸在了起跑線上。
但是他並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另闢蹊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在他看來,痛苦源於別人的不理解。如果在乎別人的眼光,就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所以,他選擇在困難的磨礪中逆風成長。用他自己的話來講:練習就是不要臉。如果你能克服羞怯,豁出一切,你也可以像蕭敬騰一樣,找到自己人生中最擅長的職業,並通過不斷的練習,強化自己的能力,並有所成就。
《不一樣》這本書,通過訪談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蕭敬騰,一個令人心疼的蕭敬騰,一個令人佩服的蕭敬騰。
如果你喜歡蕭敬騰,你可以把它當做一本關於他的個人傳記來讀,從中我們看大一個活的通透,活出智慧的音樂人。
如果你不了解蕭敬騰,不妨從個人的角度去體會一個平凡人的成長路徑,或許你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發,激發內在成長的力量。
這本書是蕭敬騰的另一面,一個值得我們去探索、理解的可愛的大男孩的另一面。
作為家長,我從蕭敬騰的不一樣中讀出了一個被疾病困擾,卻不甘、豁達和自強的大男孩的內心獨白,在養育孩子的路上,他的事例成為提醒我進行換位思考的一個典型案例,也將成為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實現轉變的契機。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