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資溪:特色竹鄉推動竹產業發展提質升級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南昌12月18日電 為促進竹產業發展,加強行業交流,12月17日,第三屆中國竹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西省資溪縣召開,400多位竹產業學界、業界的專家教授、企業家們齊聚一堂,學習交流國際先進理念,探討竹產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

論壇現場(新華網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竹子是我國獨特而重要的生態資源、產業資源和文化資源。竹家具、竹建材、竹工藝品、竹食品等因其綠色、健康、環保,已經廣泛應用,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美好生活。資溪縣委書記黃智迅在致辭中介紹,資溪是中國特色竹鄉,全縣擁有53萬畝毛竹林,立竹量約9800萬株。 近年來,資溪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認準了毛竹生長周期短,竹材料綠色環保、可塑性強等優點,大力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致力以科技為動力,把資溪的毛竹資源優勢用足,把資溪的綠水青山轉化好。

  資溪縣圍繞打造全國戶外重組竹集成材基地,規劃建設全省首個竹科技產業園,現已完成投資約10億元,引進了以大莊竹業為龍頭的10餘家企業入園,正加快竹夢大道等二期項目建設。同時,資溪縣出臺了專門的支持竹科技產業發展意見,以竹科技產業為核心,制定實實在在的舉措,拿出真金白銀,推動竹產業發展。

  論壇當天還舉行了籤約儀式,國際竹藤組織、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福州新興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分別與資溪縣人民政府現場籤約。江西吉中竹業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投產。

相關焦點

  • 純淨資溪 竹韻小鎮
    在翠綠無邊的武夷山脈西麓有一個純淨無暇的山區小縣—資溪。資溪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毛竹生長,有55萬畝毛竹林,佔全縣總面積近30%,毛竹總蓄積量約8000萬根,是江西省重點毛竹產區之一,是「中國特色竹鄉」。
  • 中國的麵包之鄉江西資溪,曾經的貧困縣,如今是中國麵包馳名品牌
    來到江西旅遊 ,我才知道,這裡和麵包有這麼大淵源。江西 的 資溪 縣擁有著「 中國 麵包之鄉」的美稱, 資溪 麵包的產業規模非常的大,如今已經有1萬多家的 資溪 人開的麵包店已經傳遍全國,還有的已經走出了國門, 比如 說 俄羅斯 , 緬甸 等國家, 資溪 麵包的推動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推動著 中國 的麵包變得好吃而不貴的理念。而且 資溪 麵包展業是帶動的群眾。產值和空間最大的產業。
  • 江西:發揮商標品牌引領作用 助推經濟高速發展
    中國消費者報南昌訊(李澤林  記者朱海)記者近日獲悉,江西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打造特色型智慧財產權強省為目標,切實把商標品牌建設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社會互動」的良好發展格局。
  • 資溪生態林業成為縣情簡介「名片」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盧而康、周婷慧報導:近年來,資溪縣實施「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綠色發展」戰略,大力推行「林長制」和高質量的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管護,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攀高、生態林業持續看好,似贛閩邊境的璀璨明珠,綻放著「三個一」資溪特色。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金羊網  作者:孫晶  2020-12-16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和產業基礎問題
  • 2021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
    ,疫情下緊緊圍繞凝聚·思變·向未來的竹漿紙產業發展趨勢,推動竹漿紙的創新研發、深挖竹漿紙潛力價值,從來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匯集了眾多優質供應商,打通竹漿紙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為核心架構的行業頂級盛會,同期舉辦竹漿紙產業高端論壇與專題研討,注重與國內外竹漿紙的精準供需配對與有效合作
  • 如何有效地促進竹炭產業發展?
    竹炭生產裝備也由傳統磚土窯型向機械化連續化躍升,生產企業由作坊式向規模化轉型,產品向功能化深度開發,而竹炭產業化不僅實現了竹材增值和循環利用,還擴展了竹產業鏈,能有力推動竹產業進一步發展。但竹炭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也存有不少問題,阻礙竹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那麼,我們要如何有效地促進竹炭產業發展呢?
  • 深化校企合作,推動竹產業發展
    深化校企合作,推動竹產業發展      12月25日,現代農業學院院長先元華
  • 安徽省竹產業發展規劃
    ,優化內部結構,著力打造旅遊精品,將大大推動竹林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促進全省竹產業不斷升級。第三節 竹產業發展的主要成效一、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安徽省對竹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從2008年開始,我省已將竹林列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樹種(油茶、楊樹、竹林)之一;2010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皖政辦[2010]66號文下發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為推動全省竹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發展竹產業成為政府著力推動的林業項目
  • 四川:萬竿挺翠美麗竹鄉
    四川積極回應總書記的關切,用兩年時間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新增竹林面積42萬畝,打造翠竹長廊18條394公裡,建成精品竹林小鎮10個,竹產業總產值超過605.9億元,較2017年翻番……萬竿挺翠的竹鄉美景正成為巴蜀大地又一張傲人的綠色名片。
  • 貴州代省長:以最大力度推動白酒等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白酒產業是貴州特色優勢產業和傳統支柱產業,其產值已於2019年突破千億元人民幣大關。近日,履新貴州不到一個月的代省長李炳軍就將白酒產業作為了最近一次調研活動的重點。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最嚴舉措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以最大力度推動白酒等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李炳軍在習水縣習酒鎮習酒公司大坡包裝車間,調研車間生產情況。
  • 湖南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2019年全省竹產業產值達323億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7日訊(記者 劉勇 通訊員 張瑜)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湖南省竹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上獲悉,我省竹林面積達1639萬畝,居全國第二位。全省竹林面40萬畝以上的竹資源重點縣有10個,桃江、綏寧、安化、桃源是「中國竹子之鄉」,炎陵、耒陽是「中國特色竹子之鄉」。 近10年來,我省竹產業產值從2009年的80多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23億元,目前已形成1500多個規格品種的竹產業加工體系,部分產品引領全國市場。
  • 抓好創新和特色關鍵 用好改革和開放動力 持續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nbsp&nbsp&nbsp&nbsp會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主題,塗建、餘忠效、符念平、陳季敏、呂曉梅、李平、王洪、董淑貞、李義華、張京生、趙波、熊建明、汪玉奇等委員從創新創業、產業結構、智能製造、提升物流業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建真言、獻良策。
  • 深讀丨「智造」沉香 海南推動沉香產業提質升級
    我省科研人員通過全產業鏈研究,推動沉香產業提質升級「智造」沉香中國熱科院生物所研究人員刮下結香木材的黑色油脂,為鑑定樣品的真偽做準備。作為我國自古以來的優質沉香產地,海南一直高度重視沉香產業發展。在新時代的市場需求下,我省科研單位及企業探索將沉香產業與文旅開發、健康產業、扶貧助農等領域融合,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和省林業部門的指導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生物所)的沉香研究團隊,圍繞沉香新品種選育、市場標準規範、產品研發等方向展開攻關。
  • 有竹皆可成鋼|洪雅竹元發展特色竹產業,構建生態建築
    2010年4月,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現註冊資本4221萬,已完成A輪融資1.2億元人民幣,並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國家863計劃執行單位、國家火炬計劃項目證書、中國重組竹國家標準編委會參編單位等榮譽資質。目前,竹元科技與四川洪雅政府合作,傾力打造竹鋼國際生態產業園區。
  • 四川省竹林風景線暨林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召開 首批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宣讀了第一批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現代竹產業園區、竹林小鎮名單。宜賓市長寧縣被認定為「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南溪現代竹產業園區和江安現代竹產業園區被認定為「四川省現代竹產業園區」,南溪區劉家鎮、江安縣仁和鎮、長寧縣竹海鎮被定認為「四川省竹林小鎮」。
  • 非洲竹產業未來發展如何?
    在此範圍內,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內加爾南部,直到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形成從西北到東南橫跨非洲熱帶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的斜長地帶是非洲竹分布的中心,共14屬50種,面積約150萬公頃。非洲竹產業相對落後於其他產竹區。由於生產和加工技術落後,以及發展資金的匱乏,竹產業發展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
  • 《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發布:「減量」推動「提質」
    《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發布:「減量」推動「提質」 時間:2020.12.2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惠民李莊鎮推動繩網產業向集成化、智能化、數位化方向升級轉型
    該項目以現有的繩網產業為基礎打通產業從金融服務、產業創新創客孵化、培訓交流到銀企對接、一站式工商服務、高端餐飲全產業鏈條。向內挖潛提質、向外招商整合、力促企業上雲……近年來,李莊鎮推動整個繩網產業向集成化、智能化、數位化方向升級轉型,實現產業再造、生態互聯,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正在全鎮奏響。
  • 時尚不紛繁,竹以美到你!
    時尚和可持續發展是矛盾且悖立的,時尚是特定時間內的一種審美表現,它的出現就是為了創造欲望,和環境維護著一種微妙的威脅式關係。但是,如今的設計師採用竹子相關元素,在設計裡添加竹文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綠色生態的追求,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比如中國傳統「竹文化」元素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