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139: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倆開創了「文景之治」

2020-12-26 繽紛歷史清清講

漢文帝從小不受老爹劉邦待見,跟母親薄姬在代國長大,像個單親家庭孩子,但他性子柔和,為人忠厚,繼位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歷史評價很高

漢文帝劉恆,只比兒子劉啟大15歲,父子倆開創了「文景之治」

04:51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代王劉恆是健在的劉邦兒子中最年長的,素以仁孝寬厚聞名,在消滅呂氏外戚集團後被選定為皇帝。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陳平、周勃等大臣們對呂后專權心有餘悸,而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娘家沒啥勢力,不會再形成外戚集團把持朝政的局面。

不管怎樣,漢文帝出場了。

他繼續了西漢初期「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在位二十三年,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誇耀的業績,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的行使自己的皇帝職權而已,但也還是有幾件事值得說說。

首先,他在位期間曾經兩次減免稅賦。西漢初期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社會財富,漢文帝又是很勤儉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國庫比較豐盈,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把土地稅從十五分之一減為三十分之一,古代土地稅大多為十分之一,漢朝的十五分之一本來就不高,他還給減了一半。另外,把人口的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個銅錢減至每人每年40個銅錢。算賦差不多就算是個人所得稅吧。

其次,廢除連坐。連坐是專制時代特有的產物,就是一人犯罪,親人跟著要受刑罰,所以史書上動不動就有「誅滅三族」、甚至「九族」這樣的記載。漢文帝認為公正的法律應該是能讓民眾心悅誠服的,並且是能夠引導人們端正自己行為的,單純靠加重刑罰的威勢、加大犯罪成本的方式去壓制民眾禁止他們犯罪,這就是統治的暴虐,因此就廢除了連坐。

他在位期間,還廢掉了割鼻斷足等這種殘酷的損害身體的肉刑。

第三,不挑起和發動戰爭,對匈奴繼續採取和親的方式加以安撫。和親是當初劉邦在經歷「白登之圍」後,婁敬給出的主意,就是把皇族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這樣以後繼任的單于就是漢朝皇帝的外孫或外甥,用這層血親關係為紐帶,來維繫雙方的和平。

當然這種方式是有爭議的,到底和親政策對保持和平能起多大作用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不清楚。另外,文明程度高又是皇家血統的女兒嫁給野蠻落後的遊牧部族首領,在很多人看起來是很屈辱的事。所以像後來的宋朝和明朝,這種純粹的漢民族當政、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時期,是根本不予考慮的。

漢文帝是個心疼老百姓的皇帝,他覺得戰爭成本太高,而且對民眾的社會經濟生活影響太大,委曲求全還是採取了和親的政策。其實,漢朝除了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其他時期的皇帝基本都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後來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就是去和親。

第四,說到漢文帝的節儉,那可真是讓人感慨。他儘量減少皇室的用度,反對奢侈浪費,他自己有時候甚至穿著草鞋上殿,連他最寵幸的慎夫人穿的裙子,為了節約衣料都不用當時流行的長長的拖到地面的樣式。還有一次他想蓋一個宮殿,預算要花費百金,他感慨的說:「這是十個中等人家的財產啊」,就放棄了建造的念頭。

節儉的漢文帝甚至在臨終時候,都要求下葬的陪葬品不要用貴重的金銀玉器,只用燒制的陶器。

漢文帝節儉寬厚,仁德善良,但你要認為他軟弱可欺那可就錯了。他統御臣屬的手段是很高超的,這從他對待周勃的方式上就能看出來。

周勃是平定諸呂作亂的首席功臣,陳平謙讓,讓他當了右丞相,就是首席丞相,周勃一直很得意,言談舉止之間對漢文帝不是很恭敬。

漢文帝不動聲色,有一天早朝時問周勃:咱們一年能判決多少案件?周勃尷尬的說不知道。漢文帝又問:那咱們朝廷一年收支是多少啊?周勃又不知道,惶恐慚愧的一身是汗。

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坦然的回答說:您問的問題,主管司法的廷尉和主管錢糧的治粟內史知道。漢文帝說,那你們丞相是幹什麼的呢?陳平凜然的說:丞相的職責,對上輔佐天子、推動政令,對下安排人事、調停運轉,對外鎮撫蠻夷,對內安撫人民,讓各級政府官員各司其職。漢文帝滿意的點點頭。

下朝後,周勃埋怨陳平說這些你平時怎麼不教導我啊。陳平笑笑說,你坐在丞相的位置上,怎麼能不知道丞相是幹什麼的呢,要皇上問你長安有多少小偷,你還上街一個一個的去數啊。

周勃這才明白,自己的政治才能遠不如陳平,就知趣的辭去了右丞相,朝廷也就不再設兩個丞相了,就陳平一個人幹。

儘管漢文帝不喜歡戰爭,但對於叛亂,也還是毫不手軟的。公元前177年,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濟北王劉興居不滿意在權力分配中的收穫,發動了叛亂。漢文帝當機立斷派大軍前去討伐,劉興居被俘自殺,但漢文帝赦免了被脅從的濟北國的臣屬和軍隊。

淮南王劉長是漢文帝的弟弟,仗著漢文帝對他非常寵愛,悍勇囂張、驕奢無度,竟然想謀反,還沒等行動就被發覺了。漢文帝不忍心殺他,判處流放,發配到蜀郡,在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漢文帝就是這麼個皇帝,看似平平淡淡沒什麼作為,但國家在他手裡安安穩穩的,百姓也都安居樂業,生活比較富足。一生唯一被人詬病的就是有個男寵鄧通,還封給他一座銅山,可以自行鑄造銅錢,所以後來「鄧通」這個名字就成了特別有錢人的代名詞。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後,去世,廟號太宗,諡號文,所以歷史上稱他為漢文帝。太子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

劉啟即位後,在老母親竇太后主持國政下,繼續追求維持現狀的安定。這就是有名的「黃老政治」。他在位十六年,於公元前141年去世,太子劉徹即位,就是那個著名的漢武大帝。

漢景帝在位期間,除了我們後面要講的平定「七國之亂」,政治上真沒什麼值得說的了,他的統治只是守著既定的政策方針而已。

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總共大約四十年,這期間他們明確的推行「無為而治」的黃老政治。這期間人口大量增加,社會財富也隨著大量增加。各郡縣倉庫,都非常充盈。中央直轄的倉庫,存糧太多,以致發生腐爛。存錢也太多,一直都沒怎麼花,連串銅錢的繩子都被蟲子咬斷了。

在幾代君主的努力下,西漢王朝渡過了瓶頸危機,迎來了繁榮的「文景之治」。後來的漢武帝所發動的一連串抗擊匈奴和開疆拓土的戰爭,大部分軍費都依靠這些年累積下來的財富。

不過黃老政治最大的缺點是使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尤其到了後來,人口漸多、耕地漸少時,貴族和富農在政府不幹涉的保護政策下,大量兼併自耕農,造成一個龐大的地主階層。富人的田地一望無際,窮人卻連立錐之地都沒有。

漢初的社會穩定是有代價的,就是不得已採取了二元混合政治結構,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有些封國的勢力逐漸坐大,在漢景帝當政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差一點讓西漢王朝分崩離析。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的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漢景帝,到底有多無情?
    因為「文景之治」的關係,漢景帝劉啟的歷史評價較高,在位期間繼續休養生息,平定七國之亂,承接「文景之治」,又奠定了「漢武盛世」的基礎。但事實上作為皇帝,劉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劉啟當太子的時候,他的堂兄弟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找劉啟喝酒下棋。
  • 漢文帝與漢景帝是怎麼死的,他們活了多少歲,算不算短命
    漢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同時也是西漢王朝第一個治世,這就是由漢文帝與漢景帝父子合力創造的,漢文帝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藩王身份繼承帝位的人,因為呂雉去世,同時因為漢文帝看起來比較軟弱,年僅22歲時就被周勃、陳平等功臣立為皇帝而入宮繼承大統。
  • 漢文帝:二十四孝典範,文景之治開創者,以仁孝治天下的千古一帝
    呂雉壞事做絕,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患,變劉氏政權為呂氏政權。這時,忠臣們秘密聯合,一舉粉碎了呂氏政變,徹底擊敗了呂氏勢力。在大臣的推舉下,虎口餘生的劉恆繼承了皇位。劉恆即位後,依照漢朝的制度,薄妃則被封為皇太后。漢文帝在未即位時,孝名已在朝野上下傳揚開來。
  • 【名人歷史百科】盛世之主暴戾殘忍的另一面——漢景帝劉啟
    【歷史功過】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名言名文】農,天下之本也。賞析:西漢時,御史大夫晁錯上書漢景帝建議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把權力收歸中央。吳王劉濞反對這一建議,說削減領地就猶如舐糠及米一樣,鼓動其他六國起來反抗,歷史上稱之為「七國之亂」。也比喻由表及裡,逐步進逼。清嚴復《救亡決論》:「無人才,則之數事者,雖舉故也。舐糠及米,終至危亡而已。」
  • 釋讀中國歷史140:漢初「七國之亂」:因一盤棋引發的血案?
    隨著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這些封國的勢力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漢景帝時期已經不太聽從中央的招呼了,終於釀成了「七國之亂」的大禍。七國之亂領頭的是實力最強的吳王劉濞(bì)。這下超出了有實力的封國的忍耐力,公元前154年,他們造反了,為首的就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其他還有五個封國參與,歷史上把這稱為「七國之亂」。這七個封國加起來的實力是相當強的,差不多佔據了當時中國版圖的一半。
  • 殘忍暴戾、六親不認的漢景帝劉啟,為什麼還被後世稱為一代明君?
    01導言翻閱歷史之河,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先後擁有過三百多位皇帝其實「皇帝」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位,他既要有維護疆土平定天下的勇氣和謀略,又要溫良勤儉仁義謙和成為普通大眾的表率。然而誰又能真正能做到這兩點呢?作為西漢的第六位皇帝,漢文帝劉恆之子劉啟,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景帝,他成功為百姓創造「文景盛世」,然而為人卻充滿殺戮和暴戾,這樣的皇帝到底算不算是個好皇帝呢?
  • 漢景帝的3個錯誤貫穿七國之亂,一個賽一個荒謬,竟然收到反效果
    漢景帝是個承上啟下的君王。他與其父漢文帝合力開創了「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而他交給後代漢武帝的,是一個富足、蓬勃發展的大漢朝,為漢武大帝施展自己的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景帝承上啟下漢景帝期間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七國之亂了。
  • 他是最被忽視的諸侯王,後來卻被請去當皇帝,開創了大漢盛世
    他便是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雖然劉恆是劉邦的親生兒子,但他的母親薄姬身份低微,並不受寵。直至劉邦繼位後的第四年,薄姬才得寵幸,也因此有了身孕,後在河南宮內成皋臺生下兒子劉恆。劉恆並不受寵,也無權力,直至劉邦平定了陳豨的叛亂,從異姓王手中奪回土地欲封給兒子們,劉恆才得以被封代王 。
  • 漢文帝最寵愛的小兒子,若不是墜馬而死,或許繼位的就不是漢景帝
    歷史記載,這位代王王后曾為劉恆育有四個兒子,可惜的是這四個兒子都早早的夭折了,而代王王后也在劉恆被大臣擁立為帝前死亡。雖說漢文帝一生共育有八個兒子,但最後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漢錢幣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推行推恩令、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史稱「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漢朝宗室後裔劉秀統一天下匡復漢室,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 這首詩「八卦」了,滿腹牢騷,李商隱的歷史沒學好
    這種失意和辛酸對他來說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詩人在失望之際想到了賈誼的遭遇,賦詩以抒懷。詩雖然精警,然而不是平正之論,甚至可能違離了一些歷史事實,八卦了。3「不問蒼生問鬼神」從這一句可以看出,李商隱在譏諷漢文帝昏聵。但是,他又錯了。他們在談論什麼呢?實際上,漢文帝是開創「文景之治」的「有道之君」。
  • 漢景帝劉啟——一位不輸秦皇漢武的偉大帝王
    漢文帝的繼位咱們要說漢景帝,那麼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漢文帝。漢文帝劉恆,他是漢朝的第三位君主,另外特殊的是,他是以藩王的身份回來當的皇帝。漢文帝的母親薄夫人因為看透了皇室爭權奪利的血腥生活,於是積極尋找機會避禍。
  • 晁錯:觸發七國之亂開關的人,也為漢景帝削藩留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七國之亂"是漢景帝三年(前154)以吳王為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早在之前,文帝和景帝分別聽取了賈誼和晁錯的諫言,準備逐步削弱藩王的勢力範圍。但景帝時期,晁錯所採取的措施太過激進,藩王意識到自身利益即將受損,吳王遂聯合其餘同姓藩王,起兵攻打漢朝。
  • 漢文帝劉恆的城府有多深?裝傻騙過一切,呂后都不是此人對手
    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想必大家有聽說過,其中漢文帝劉恆能夠當上大漢天子,其過程也是比較坎坷的。首先我們知道劉恆是劉邦和薄姬的兒子,不過因為呂雉太過於強勢,所以劉恆很早就和母親去了封地,俗話說山高皇帝遠,劉恆母子因此躲避了呂雉的陷害。
  • 漢景帝說傳位給弟弟?一個周而復始,以人性弱點為武器的無效約定
    唐太宗放監獄裡的死刑犯們回家,之後等著他們回來,結果到了約定期限犯人們竟然全部返回,這不是犯人們的誠信,而是唐太宗的誠信,有這樣的誠信也才有貞觀之治。 漢景帝平了七國之亂,他的無為而治帶來了經濟增長,他和他的父親漢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漢武帝盛世的基礎。
  • 漢景帝酒後「犯錯」,結果卻有意外驚喜,從此為漢朝續命近兩百年
    西漢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輕稅重農,休養生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這些改革使西漢強盛無比,五代時期的五代皇帝漢文帝、六代皇帝漢景帝也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資治通鑑》對此評價極高:「海內平和,家與人足,後世鮮有能及之」。
  • 漢文帝在呂后專權時,為何能毫髮無傷,誰在背後當他的保護傘?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漢朝官方認可的第三位皇帝(漢惠帝死後,呂氏曾立過兩個小皇帝,後不被承認)。這位皇帝在歷史上的名聲非常好,他是漢朝「文景之治」的開創者。其主政時的執政目標就是恢復和積蓄實力,對戰爭敬而遠之,因此,歷來被儒家學派所推崇。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十大帝王排名,第一竟然是劉徹
    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無文字獄,造就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有宋詞之盛。 09 絕代女皇——聖神皇帝武則天
  • 漢文帝的兩個女兒,一個享盡榮華,一個默默無聞
    漢文帝三年(前177年),館陶公主下嫁給堂邑侯陳午。漢文帝去世後漢景帝即位,漢景帝和劉嫖是同父同母的姐弟,故而漢景帝時期劉嫖成了漢朝皇宮中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漢景帝即位後,劉嫖順理成章成了館陶長公主。不僅她的生母竇太后寵愛她,她的皇帝弟弟漢景帝也比較放縱這位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