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駐延吉市,是吉林省的9個地級行政區之一 。延邊州地處中國東北吉林省東部中朝邊境,整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南、西北、東北三面向東南傾斜,地處北半球的中溫帶,屬中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有11個對朝、對俄口岸,口岸過貨量佔吉林省的90%以上;有1個國際機場,航線直達「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環日本海各國;圖們江是中國內陸進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邊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中國朝鮮族人口的42.3%居住在這裡。 延邊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
陳翰章
陳翰章(1913~1940),吉林敦化人,滿族。陳翰章14歲時以全縣最小年齡考取了私塾教員考試的第四名。1927年陳翰章入敦化敖東中學讀書,學生自治會負責人。陳翰章17歲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成為小學教員。1932年,19歲的陳翰章棄筆從戎加入了救國軍,開始了與侵略者死戰到底的鐵血生涯。「九一八」事變後,陳翰章參與組織反日愛國宣傳活動。1932年8月陳翰章參加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任總司令部秘書長,參加攻打寧安縣城的戰鬥。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的陳翰章率部與日軍作戰。由於叛徒告密,陳翰章和戰友被敵人包圍,最終犧牲,年僅27歲。侵華日軍殘暴地將陳翰章的頭顱割下,浸泡在福馬林液中,保存在當時偽滿州國首都新京(今長春市)的「大陸科學院」。2013年4月,翰章誕辰一百周年,烈士頭顱被迎回吉林省敦化故鄉身首合葬。
金寧一
金寧一(1956.3.11- )病毒學家。吉林省龍井市人。1982年延邊農學院本科畢業,1995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和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理事長。 我國病毒學和人獸共患病學的學科帶頭人,紮根於科研、防控與國防建設第一線,圍繞病原、流行病學、診斷和新型疫苗等病毒病防控理論和關鍵技術進行科學研究。獲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技成果17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
郎景和
郎景和(1940.4.18- )吉林人,1964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1985年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婦科腫瘤及婦科顯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1993年至今任婦產科系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婦產科雜誌》總,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會長,並受聘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 從事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近五十年,臨床經驗豐富,技術全面。
姜景山
姜景山(1936.2.8- )微波遙感及航天應用工程科學專家。出生於吉林省龍井市,朝鮮族。1962年畢業於前蘇聯列寧格勒烏裡亞諾夫電工學院,1981年至1983年在美國從事微波遙感研究,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心總工程師、學位委員會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COSPAR中國委員會委員,任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科院探月工程應用總體部總設計師,863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顧問。 姜景山是我國航天遙感技術的倡導者之一,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開創者,在建立和發展我國微波遙感技術及理論體系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朱德海
朱德海(1911——1972),朝鮮族。吉林延吉人。 原名吳基涉。生於俄羅斯遠東雙城子,1920年3月遷到我國吉林省和龍定居。朝鮮族。曾任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於家屯共青團特別支部書記、密山縣鍋全村黨支部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第三團後方留守處黨支部書記、延安朝鮮革命軍政大學校黨委委員及總務處長。
李延祿
李延祿(1895—1985),吉林省延吉縣人。1895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創建人和領導人。1917年入東北軍當兵,後任排長、連長。1929年參加革命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到吉東任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總部參謀長兼補充第1團團長。在所屬部隊秘密發展中共組織,參加鏡泊湖地區反「討伐」作戰,大獲全勝。此間,他率部進行了有名的牆縫伏擊戰和海林阻擊戰。1933年1月率補充團脫離救國軍,組織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總隊,任總隊長。旋即所部擴編為東北抗日救國遊擊軍,任總司令,率部在寧安、汪清、密山等地開展遊擊戰,取得團山子、八道訶子、馬家大屯等戰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