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這句網絡調侃語戳中了多少男子漢的軟肋?生活中,爸爸多數是頂天立地,淚血不流淚的鋼鐵男兒漢形象,但是回歸家庭後,爸爸就變為「女兒奴」,甘之若飴為女兒付出。
案例
想當年,年輕時候的老林可是三大無粗的糙漢子,自從升級當爸後就變為了「暖男」,對待女兒婷婷是呵護備至。
虧得婷婷也算爭氣,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知名外企工作。儘管女兒要跨省外地工作,但為了女兒的前途,聽老林還是體貼地替女兒收拾行李,親自開車送到了機場。
婷婷剛落飛機,打開手機一看就是老林發來的十幾條消息,除了叮囑她注意安全外,還特別轉帳一萬元,交代女兒異地安頓別委屈自己,挑安全的房子居住,這筆錢就算作是租金。
婷婷安頓好後,向老林報平安,老林在那頭又轉了一萬元給婷婷,交代道:「閨女,一個人在外地,生活別將就,這筆錢去購買一些舒服的家居用品吧!」
前兩筆轉帳可以算作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老林的贊助,但接下來每個月婷婷都會收到老林的轉帳,理由千奇百怪:「閨女,給自己添置點新衣服」、「閨女,多結交點朋友,算老爸給的應酬基金」
老林想方設法的「經濟贊助」,讓婷婷哭笑不得,她多次勸爸爸不用轉帳給自己,自己已經有獨立的經濟收入,可老林仍舊是「執迷不悟」。
隨後婷婷把老爸「執著」的轉帳記錄曬到了網上,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實名羨慕,網友們調侃:不愧是上輩子的情人,老爸的私房錢應該都補貼女兒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於老林這樣的老父親,心甘情願充當女兒的「經濟後盾」。一如不少網友吐槽的那樣:「關鍵時刻,才發現爸爸是那樣愛我!」
都說:「父愛如山」,雖然父愛比不上母愛的細膩與溫和,但父親這個角色儼然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定海神針」。
父親不缺席的陪伴,對孩子身心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更理性
不可否認,父母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角色,但兩者的教育方式有著本質差異。通常男性邏輯思維一般要強於女性,因而父親看待事情和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於母親,成長過程中有父母共同參與的教育,孩子能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大多數孩子成年後會更加理性。
2、有勇氣
相對於大多數女性保守的想法不同,運動細胞天性發達的男性是家中最喜歡冒險的成員,不僅如此,父親也會鼓勵孩子「以身犯險」。
和永遠生活在「安定環境」下的孩子不同,通常有父親鼓勵的孩子他們更有勇氣去探索一些未知的東西,他們敢於嘗試新的事物,性格更大膽。
3、內心的安全感
「喪偶式」教育之所以會受到無數人吐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他們通常內心沒有安全感,行事不夠自信。
相反,父親的陪伴讓孩子擁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內心充滿了安全感,外在表現就是孩子會更加的自信。
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心目中代表著力量、安全。很多研究實驗已經表明,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親起到的作用甚至要大於母親。
同樣,長期生活實踐證明,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對孩子的影響就越大,在父親正面積極的影響下,更容易養成孩子獨立、堅強、勇敢、自信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