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總有一些名人,似乎已經具備了一種未知預言的能力,面對各種意外,卻總能從容應對,這也總給人以一種錯覺,以為他們是穿越而來?
在這些人中,沒有比王莽更有代表性的人了,王莽上臺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廢除奴隸制,允許國家借債,這些超前的措施,似乎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當然,由於王莽一連串的作法,過於理想化,最終沒有成功,世界上真有穿越者嗎?這個人多年來被懷疑,現在還有人相信,但並非王莽,他的名字叫徐壽。
以當今人的眼光來看,徐壽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而他超前的眼光,更是令人欽佩,看完後就知道為什麼會懷疑自己是一個穿越者。
一八一八年,嘉慶年間,徐壽就出生在江蘇無錫縣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力田讀書」,雖然家境不錯,但想靠讀書謀生,一直是徐家人的夢想,徐壽的父親是位秀才,無可奈何在26歲時過世,而4歲時,徐壽卻因家境貧寒,因而自幼學習儒學。
不過徐壽從幼年起就對這些科舉文興趣平平,「嘗過一次應試的機會,以為無功而返,棄之而去」。從此以後,徐壽再也沒有學過,更沒有提出過屬於自己的人生之道:「勿論無稽之談,勿論不經之語,勿論星命風水,勿論巫術讖緯」,從當時看來,徐壽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言之成理,但他確實做到了。在封建時代,徐壽也因此被視為異端。不過徐壽的身邊,沒有一個人能使他開悟。
為養家餬口,徐壽便開始經商。其間,對書籍一點也不感興趣的徐壽,卻被其他幾個手藝人的手藝玩意兒所吸引,常常親自動手設計製作:「少善攻金,多巧取器」。沉溺於放大鏡、水車等相關機械的研究,常常放下手中的工具,孜孜不倦地鑽研,
#無錫古時候就是一個魚米之鄉,碼頭眾多,貿易繁榮,是清朝最早接受先進文化的內地,年輕時的徐壽,見識了西方帶來的許多先進玩意,對於製作工藝器械,也是越來越著迷。
許多人都把徐壽當作怪胎,但徐壽卻開始想盡辦法,學習更先進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此時國內在這方面的教學,尚屬空白,更沒有相關的科研機構,所以徐壽便找來傳教士,翻閱他們提供的大量文獻,為此徐壽學習時,結識了自己的同鄉好友,清代著名數學家華蘅芳,兩人雖有十五歲之差,但卻是以數學結緣,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
直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徐壽和華蘅芳才到達更為開放的上海,他們專程來到傳教士創辦的「墨海書館」,閱讀併購買了大量書籍,徐壽經商之餘,還根據書本所學科學知識,進行各種實驗,他買不到玻璃,就把自己的水晶圖章做成三角形,用來觀察光線的七色光譜。
這時,經過鴉片戰爭失敗的清廷,總算開始對過去視之為蠻夷的西方人開始重視起來,由曾國藩、張之洞等人領導的洋務大臣,便開始提拔那些有新思想的人,而在無錫搞科研的徐壽,也因此進入了曾國藩的視野,1861年,著名的安慶軍械所成立,徐壽成任軍械所顧問。而且他們接受的第一項任務,便異常艱巨,那就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臺蒸汽發動機。蒸汽發動機對歐洲社會的推動力,若人早就聽過了,它極大地解決了大型機器生產的最關鍵問題,使生產率大大提高。
徐壽親眼看到裝著蒸汽機的外國船隻,在中國的近海內河上橫衝直撞,也十分氣憤,於是便展開了蒸汽機的製造步驟。
不過,當時的徐壽,既無圖畫,又無資料,當時的洋人對蒸汽機的秘訣,也是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徐壽所能參考的,只是在《博物新編》中看到一幅蒸汽機簡圖而已。
此外,徐壽還獲得了遊覽長江邊一艘小遊船一天的機會,但也正是這兩次機會,他研究了三個月後,1862年7月,徐壽才真正研究出國內第一臺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