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的話稱,中國在迅速提高其軍事部門,在保持目前發展速度的前提下,到2035年可能會達到美國的水平,而在本世紀中葉超越美國的軍事實力。
參聯會主席在該報組織的一場活動中強調稱,中國已成為強大經濟擁有者,並為發展軍事部門投巨資,除發展傳統力量(空陸海)外,北京在加強太空領域和網絡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如今,此時此刻,他們已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正在道路上,在其他同等條件下,儘管條件從不會同等,如果一切就這樣保持不變,它們將在未來某個時刻與美國處於同一水平。」
楊斌國評論:這是一種簡單數字對比的結果,並不具備太多的實際意義。從國家工業化程度時間發展和實際作戰時間累計來看的話,馬克米利的說法未必是站在客觀角度在分析,不得不令人懷疑其發表以上言論的動機所在。
從公開資料來看,2020年美美軍事火力各項指標來看,中國除了在陸軍人數和火炮數量佔優勢之外,其他領域都與美國持平或有不小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在軍事戰略性要點數據上,中國與美國差距巨大。而在海空軍大型裝備上與美軍差距最為巨大,雖然近些年來中國隨著發展,海空軍裝備發展令人矚目,然而與美國相比,差距依然很懸殊。
就海軍而言,除了最小型的護衛艦54比22,中國比美國有優勢之外,驅逐艦與美國的比例是36比90 。核潛艇中美對比18比72,且中美核潛艇性能差距巨大。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這兩項對然性能接近但數量差距很大,且中國暫時沒有在兩棲攻擊艦上能夠裝備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和傾轉翼運輸機。航母差距最大,中國兩艘中型航母,且滑躍起飛,而美國10艘核動力大型彈射起飛。海軍人數,中國24萬,美國海軍50萬人。
空軍差距也不小,中美空軍人數差距不大,先進戰鬥機數量雖然差距不小,但追趕的速度很快。差距最為明顯的是戰略型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方面,雖然運-20誕生,解決了中國應急問題,但是在數量上依然有差距。更為重要的是缺少C-5這種更大型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方面是中國空軍最大短板,事實上轟-6無法算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而美國有B-52,B-1B,B-2三款重型轟炸機。
如果作為常規裝備的海空軍的差距不能令你清醒的話,那麼核力量的對比或許能讓你明白什麼是差距。事實上,美俄各自有超過上萬枚核彈,在統計數字中不在戰備狀態的核武器各自大約是5000-7000枚,在戰備狀態的核武器各自在2000枚以上。在區區幾百枚核彈面前,這麼大核武庫數量才是真正的底氣。這也就是俄羅斯雖然經濟和常規軍備都已經大不如前蘇聯,無法與美國對抗,但依然讓美國投鼠忌器的原因就是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但是美國,從來就不會拿核武器嚇唬你,因為沒必要,人家常規武器可以碾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就這,美國參聯主席說15年中國追上美國,30年超過美國的話,多少有些別有用心了。即便能在數字上拉平差距,但實際上並不具備實用性。在某些時候,決定軍事戰略的依然國家政策。而我國很明確了軍事戰略的用途,到目前為止依然是防禦為主,攻防兼備。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或者今後一段時間內改變政策會使用武力、如美軍那邊用武力在海外稱王稱霸,達到目的。
事實上,美國新的一年國防預算法案又到了爭軍費時刻,雖然在川普政府的推動下,美國軍費達到了7400億歷史最高位。但美國軍方為了爭取國會撥款最大利益化,每到這個時刻都會發出駭人聽聞的「敵國威脅論」。我就想問一句,中國真像美國人所說的軍事那麼厲害,美國為何還敢頻頻到我們家門口武力挑釁呢?
核子獵潛艇評論,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