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這篇文章發布之前,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據貓眼預測,該片票房有望突破15億。
很多人在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表示自己哭得停不下來,看過電影中的人物對命運的奮力抗爭後,才發現:活著很難,但是活著真好!
毀掉一個幸福的家庭
一場癌症就夠了
故事的主人公韋一航,是一個二級腦腫瘤患者,做過開顱手術,但是仍有極大復發的可能性。
被死神環繞的韋一航,每天的日常狀態就是鬱鬱寡歡,喪且頹廢著。
他走路溜邊兒,坐公交縮在最後一排的角落,他生怕與人產生聯繫。他對所有人充滿敵意,媽媽鼓勵他交友,可他卻說:「你好,我叫韋一航,要不要看我腦部腫瘤切片啊?」
孩子受的一點苦,在父母那裡會被放大一百倍。
從韋一航確認癌症那一刻起,家裡就再也沒有買過一件新的東西。韋媽媽會時常為了幾元的停車費和別人糾纏半天,買菜時會把一丁點的爛菜葉摘得乾乾淨淨,每天研究抗癌食譜,滿桌子都是綠色蔬菜。
韋爸爸生了胃病卻捨不得去醫院看,只靠一瓶胃藥頂著,會瞞著家裡人偷偷去做網約車司機,一件背心穿破了洞都捨不得換。
甚至連家庭裡的其他成員,也為了韋一航的病情而操碎了心。奶奶說她要搬到養老院,把自己住的房子賣掉給韋一航治病,大伯和姑姑也表示願意為治療費用傾盡全力。
一向隱忍積極的韋爸爸,在聚餐上說起韋一航病情時,忍不住哭出了聲。電影前的很多人,也隨著這一幕而忍不住落淚了。
正如嶽雲鵬所扮演的角色在劇中說的,「生病難,生病的人身邊的人更難。」為人父母,他們承受的痛苦一點都不必韋一航少,甚至更甚之。
這些,只是千千萬萬個癌症家庭的一個縮影。因為一場病,就能讓人捉襟見肘,改變很多人的命運。因為錢而絕望之極,眼睜睜看著至親的人從眼前消失;因為不想拖累家人,放棄治療甚至走向絕路…
這種無奈和無助,生與死的抉擇,才是人世間最看不見底的深淵。
對於癌症家庭來說,任何一個方向都是黑暗。
癌症,其實從來離我們不遠
抗癌話題之所以能引起無數共鳴,是因為癌症離我們從來都不遙遠。
前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狀況最新估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年癌症死亡人數達到300萬例,其中男性佔比61%,預期2024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00萬人。
電影的最後,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沒有死,但是那個讓他從頹廢中走出來的女孩子,卻因為癌症復發而去世了。
故事裡病人生離死別,在現實裡死亡也從不避諱。我們熟知的許多名人,如姚貝娜、李永等,皆因癌症而離開人間。就連我們自己身邊,因為癌症而去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有一個朋友,母親因為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而去世,直到如今,他都難以釋懷,在說起母親時會難過落淚。
眾生在電影裡活著,演的是現實裡的眾生。
「人不管有病沒病,有膽沒膽,
活得是個精氣神兒」
電影中,韋一航為父母留下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和我爸會怎麼過?」
影片給出的答案是:「人都害怕失去,但最好的反擊,是認真地活好每一分鐘。」
對於每位癌症病人來說,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非常有益治療。有個誇張的說法: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自己嚇死的,能不能治癒和病人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
我國的知名藝術家於藍,57歲的時候被診斷為乳腺癌,卻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抗癌的信心,與乳腺癌共存42年,活到99歲高齡,稱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抗癌明星」。
與病魔叫板沒那麼容易,與病魔叫板不僅需要醫學的進步,更需要每一位癌症患者堅強樂觀,每一個癌症家庭的努力。
對於癌症病人們來說是如此,對於普通人說也亦如此。
電影裡,不光有醫院對韋一航微笑的患病小女孩、還有邊吃外賣邊哭的中年男人、淋著雨的老奶奶、坐地上吃泡麵的外賣員,這些人沒有生病,但是卻依然過得艱難。
馬小遠對韋一航說:「你覺得上天喜歡誰?你覺得上天喜歡他們嗎?可他們一直在和生活死磕。而你呢,只會嘰嘰歪歪......我從五歲就大把大把吃藥,那會兒我就知道:活著,就不是容易的事兒。」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無論生活中遇到了怎樣的挫折,未來又有哪些危機在等著我們,我們能做好的,只有過好當下,享受當下。
都害怕失去,所以更要認真地活好每一分鐘。
文章的最後,我想說:面對疾病時,積極樂觀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分鐘的我們,值得一朵小紅花。
平凡生活中的我們、努力忙碌的我們,值得一朵小紅花。
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一朵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