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寄生蟲》全球首映轟動坎城,贏得金棕櫚大獎,一路狂飆突進,在57個電影節和61個頒獎典禮上分別收穫19個和144個獎項,勢如破竹。
奧斯卡之夜成了韓國電影百年嘉年華:最佳國際電影毫無懸念,最騷的是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
《寄生蟲》成為奧斯卡有史以來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開創韓國電影的新紀元!
我的個乖乖,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除了奉俊昊個人的四座,編劇韓進元、製片人郭信愛也各有一座,一共六座小金人!
同時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國際電影,真是活久見:
請欣賞奧斯卡多元化籠罩的弱即正義的最佳影片:
《月光男孩》(2016)每一個細節都是政治正確的精確算計:我販毒、我打架、我混黑社會、我非法移民,為啥好得你流口水?生命不息,搞基不止。
《水形物語》(2017)夠狠:跨階層、跨種族、跨性別算個屁,直接跨物種!反派是白人精英、基督徒、執法者、該死的直男,有家有室——在一個彩虹般多元的社會,生兒育女是病態啊,是原罪!正派呢,當然是啞女(娛樂基本靠手)、孤兒、怪胎、黑大娘、老年同性戀,在異性戀男權社會備受欺凌……
《寄生蟲》單刀直入,銳不可當,迫使奧斯卡恢復理智,藝術不是簡單的站隊,說了多少次了,對弱者的同情不能解消對弱者的批判。
《寄生蟲》帶給歐美、乃至世界影壇的震撼,只有當年黑澤明堪與比擬:看人情百態,分外妖嬈,影像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師競折腰!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路走來,奉俊昊拼命咬牙堅持追求電影的夢想,窮得發紫外線,「一度要靠大學同學救濟大米」。
2003年,《殺人回憶》橫空出世,以冷峻、壓抑的風格再現華城連環殺人案,時代背景結合得非常出色: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雙眼,悲憤、無力、哀傷,於無聲處聽驚雷,似在拷問人心,又像在逼視茫茫人海中的兇手,看得人頭皮發麻,渾身戰慄:
影片用一起懸案呈現正義終將但不是每次都能戰勝邪惡的哲學主題,樸實無華、高屋建瓴,秒殺歐美同類,影史能與之媲美的犯罪片也就《M就是兇手》(1931)、《羅生門》(1950)、《復仇在我》(1979)等寥寥幾部。
起點太高,外加韓國電影市場的競爭無比慘烈,奉俊昊壓力山大,在類型片、藝術片的漩渦裡掙扎,近作《雪國列車》(2013)、《玉子》(2017)水平下滑——
《殺人回憶》誕生16年之後,奉俊昊終於又用《寄生蟲》找回感覺重返巔峰:主題越是前衛、高端,細節就越要質樸、堅實;一手抓藝術,一手抓票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傑作是一個整體,從海報開始。
有人步步高,有人江河日下:
對稱、對比,顯示韓國階層固化之嚴重,跨越之艱難。
關鍵道具山水石:
以山水石為背景的海報匠心獨運,利用倒影原理,底層貌似高高在上:
將這款海報翻轉一下就會發現,一切只是鏡花水月,精英高瞻遠矚,底層一片茫然:
主僕兩家人的合影,看上去不分彼此,但衣品、首飾、裸足,尤其是趴在小腿上的灶雞子都在洩露人物的身份;遮蔽雙眼、面目模糊,暗示貧富差距的普遍性;倒地的裸足者,象徵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其樂融融,無數底層付出的代價:
灶雞子學名突灶螽,又稱灶馬,平常出沒於廚房、垃圾桶,以剩菜、碎屑為食。
為了活下去甘冒一切風險:灶雞子堪稱底層生活的縮影。
灶雞子太多,一家人被公家的殺蟲劑嗆得死去活來也不關窗戶,能免費的絕不花錢。
偽造學歷、履歷、公司,機關算盡,基澤一家四口如願以償,分別出任樸社長家的老師、司機和管家。在門衛都有500名大學生競爭上崗的韓國,已經相當不錯了。
影片以自然、紮實的細節呈現各種象徵和隱喻,劇情推進、節奏掌控出神入化,態度戲謔、嚴厲,對芸芸眾生的悲憫令人顫抖,觀影過程時而暴笑,時而產生愚蠢的想哭的衝動……
對韓國崇洋、「愛國」的諷刺不露聲色、入木三分,一閃而過的背景也精雕細刻,比韓國泡菜還要辛辣。
一再強調花園豪宅是日本設計大師南宮賢子的作品;
在伊利諾州立大學應用美術學院上過學,頓時身價倍增;
韓國影視裡滿屏的起亞、現代都是騙人的,《寄生蟲》社長座駕奔馳S500L,穩就一個字:
外出野營,社長首選豪華全地形SUV品牌路虎攬勝運動:
高檔社區都是進口豪車: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不是那麼好拿的。
當著樸夫人的面,基澤的兒子基宇大大方方地捉住她女兒的手,言傳身教考試心理學:
基澤生硬地握住樸夫人的手——
請注意,這兩次握手都不像《紅與黑》於連與德·瑞那夫人握手那樣瞻前顧後。
對於基宇來說,競爭白熱化,改變命運的機會稍縱即逝;而基澤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高雅環境,待人接物還需要學習、適應——
餅臉大叔將人物極不自然的表情、動作演繹得絲絲入扣:
實話實說,戳中痛處:
有本事你就打,過往的一切化作滿腹的心酸……
基宇一副薄情寡義、心機很深的樣子,後來突然長大,感恩父母,只因父親無比心酸的窮人經濟學:
你知道什麼計劃絕對不會失敗嗎?沒有計劃,人生永遠無法按計劃進行。沒有計劃就不會出錯。
窮人抗風險能力無限接近於零,計劃總是跟不上變化……
尹司機車震怎會遺留內褲?社長懷疑是吸毒所致,神神秘秘地與夫人耳語:
夫人失聲驚呼:冰毒古柯鹼?!在你車上出現白色粉末的話,你……
社長立刻讓她冷靜、放鬆……
情到深處,夫人脫口而出:「那你給我買毒品。」原來,他們也曾吸毒助興,擔心引火燒身,這才迫不及待地開除尹司機。
2019年1月23日,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把密西根州一家三口趕下飛機,只因其他乘客投訴他們身上體味太重。
奧威爾認為味道是階級差別的重要標誌:
下等人臭。所有喜不喜歡的感覺都建立在生理感覺之上。你可以對殺人犯或雞姦犯產生感情,但你沒法對口臭——我是指習慣性口臭的人產生感情。不管你如何真誠地祝福他,不管你多麼欽佩他的心智和品格,只要他口中惡臭,他就叫人討厭,在你內心深處你就會憎惡他。
一方面,樸社長對味道非常敏感,另一方面,口味極重。是的,我們都以為很了解自己。
像灶雞子一樣蝸居地下室,身上的氣味很難洗掉。
再兢兢業業、謹言慎行,味道難聞、味道越界也不可以,這是你的原罪。
一家人東躲西藏、命懸一線,像不像灶雞子?
雨一直下,富二代在自家花園露營平添許多樂趣,於底層則是滅頂之災——
不可收拾就不再收拾,韓國地下城最後的倔強:
基澤首先搶救的是妻子的銀牌:
片頭妻子奪取銀牌的照片非常醒目:
這塊銀牌代表整個家庭的榮耀和曾經的拼搏,基澤視若珍寶。
他們不是不努力,基宇考首爾大學屢敗屢戰,基婷出口成章、才華橫溢,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跨越階層的管道和機會。數據顯示,韓國富裕家庭的教育及人脈資源遠超平民子弟,階層固化十分嚴重。
灶雞子在中韓都帶有貶義:煩人,一腳即可踩死。
你瞧不起灶雞子,前管家的老公被高利貸者追殺,躲在地下室餓得翻白眼,想當灶雞子而不可得,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是奢望。
海報裡多頌的畫像畫的就是前管家老公,幼時的心理創傷就來自於他:
畫面右側的人影和右下角的灶雞子洩露影片的關鍵密碼:
生日會上童年陰影乍現眼前,多頌瞬間仰面倒下。
夫人說是多頌的自畫像,其實也沒說錯,寄生蟲是可以發生轉換的。
長夜漫漫,陪伴前管家老公的都是學術名著,顯然受過高等教育,基宇知識改變命運的計劃顯得無比虛妄:
導演一邊同情底層的苦難,一邊嚴厲批判底層:
拍下基澤一家的秘密,剛剛還在哭泣、跪求、行賄的前管家瞬間變臉,模仿激情澎湃的朝鮮播音員,將手機的發送鍵比作飛彈按鈕,政治笑話與個人唾沫齊飛,令人絕倒:
都是灶雞子,相煎何太急!
浮出水面的山水石,令人驚詫莫明:
所謂的友誼和山水石一樣都是贗品!
可是,你自己不也辜負朋友所託,向其心愛的女孩下手嗎?
高潮段落,一些觀眾大惑不解,殺死基婷的明明是前管家的老公,基澤為什麼要殺樸社長?
小時候看上影譯製的《斯巴達克斯》(1960),情節和宏大的戰爭場面早已忘光,唯有一個鏡頭歷歷在目,斯巴達克斯角鬥中不敵黑奴,眼看命喪當場,黑奴於心不忍,將魚叉擲向觀戰取樂的奴隸主:
韓國的社會矛盾當然遠不如古羅馬尖銳,但基澤與黑奴的行為邏輯古今無不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了,這下你再也不用聞那些該死的味道了!
片尾基澤向社長的靈位道歉,那一刀確實不在計劃內,那一刀扎的是貧富差距和堅不可摧的階層壁壘。
慘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韓國電影的一大弊病,一味迎合觀眾,煽情過猛,缺少必要的節制。
《寄生蟲》後半段凌厲轉身,左右開弓,對底層、精英、人性、社會一批到底,沒有任何妥協,口碑、票房高歌猛進,堪稱完美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