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宣布召回義大利企業意利咖啡公司的部分咖啡豆包裝罐。因為包裝罐的蓋子可能「炸開」,擊中開罐者。
咖啡豆本身沒有任何安全威脅。
一杯好的咖啡,咖啡豆就是靈魂。咖啡豆如果保存不當,會加速咖啡豆香氣的流失,從而影響咖啡的口味。
烘焙過的咖啡豆,在空氣中很容易產生氧化作用,使得所含油質劣化,芳香味亦消失,再因溫度、溼度、日光等因素,會加速變質。
因此,咖啡豆的保存方法通常是要求密閉、低溫和避光。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咖啡豆儲存方法。
1
無壓力空氣包裝
無壓力包裝,就是空氣包裝。包裝袋裡充滿了空氣,當然這個袋子或者容器是密閉的。
這種包裝可以簡單的隔絕水分、風味流失和光照對咖啡豆的影響,但由於和袋子或容器裡的空氣長時間接觸,所以裡面的咖啡豆被氧化的嚴重,賞味期較短。
這種咖啡豆包裝最好在咖啡豆排氣之後進行包裝,否則咖啡豆在袋子裡排氣以後會引起鼓包甚至炸裂。
2
真空包裝
真空包裝的製作有兩個條件:1、將空氣給抽真空。2、一種靈活柔軟的材料。
這個包裝方式會使咖啡和包裝材料之間緊密的貼合在一起,但這樣做的狀態下就必須是完全被排氣的咖啡豆,否則會由於咖啡豆自身排氣使得整個包裝的緊密度降低從而變得又軟又脹。這也是大家在超市裡看到的大部分「磚塊」裡是咖啡粉,而不是咖啡豆。
這樣的包裝通常使用在水冷的咖啡豆上,這種咖啡豆只能帶來更短的保質期,同時風味也更不好。
如果容器是堅硬的材料包裝,在抽真空後由於咖啡豆本身和罐內有壓力差。咖啡豆釋放氣體會讓整個環境達到飽和狀態,從而抑制香氣的揮發,一般狀態中硬質材料的抽真空是不如柔軟材料下抽真空來的徹底。
3
惰性氣體包裝
惰性氣體包裝是指惰性氣體將袋內空氣取代,通過真空補償技術來加入惰性氣體。在最早應用的時候,是先將容器在裝入咖啡豆後進行抽真空,而後再向裡注入惰性氣體來平衡罐內壓力差。
現在的技術是將液化後的惰性氣體充入袋子的底部,並通過惰性氣體的蒸發來將空氣給擠出。這個過程常使用氮氣或者二氧化碳來完成——雖然這些算不上是惰性氣體。
通過惰性氣體包裝的咖啡豆一般比抽真空的咖啡豆的保質期長3倍時間。當然前提是他們要使用一樣的包裝材料,要有一樣的氧氣和水的滲透率,包裝裡的壓力在密閉後會和咖啡豆排氣之後的壓力達到飽和。
通過調節惰性氣體的情況從而可以改變並控制咖啡豆的保質期並影響其風味。
當然和在空氣包裝中類似,為了防止包裝裡的壓力太大,咖啡豆也要進行排氣之後再裝入,或者使用的是具有單相排氣閥的包裝。
從法律角度來說,惰性氣體的添加是屬於加工助劑,而不算是添加劑,因為只要一打開包裝它就「逃走了」。
4
加壓包裝
加壓包裝和加入惰性氣體有一些相似,除了加壓包裝會將咖啡容器內的壓力高於大氣壓。如果咖啡要在烘焙好並在風冷之後立即裝入包裝裡,那麼通常會隨著豆子的排氣而讓容器內部的壓力增加。
這種包裝技術和真空補償技術類似,但為了承受住這些壓力,在材料選擇方面會使用一些堅硬材料,同時也會加上安全閥來保證安全。
而加壓包裝能使咖啡延緩「熟成」並使品質得以提高,確實咖啡的熟成能讓咖啡有更好的香氣和 body 的表現,熟成能將咖啡豆的香氣和油脂全部鎖在細胞結構中。
當排氣時,容器裡壓力的增加降低了咖啡豆結構內部和包裝環境之間的壓力差。由於加壓儲存所以同時壓力對咖啡豆也會有影響,它能更好的讓油脂對細胞壁表面形成「盾牌」來隔絕空氣氧化。
由於咖啡豆的內外有壓力差,所以當咖啡豆袋打開以後依然會有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由於加壓之後會延緩咖啡豆氧化的過程,所以加壓包裝相比於其他的包裝方式來說會更加延長咖啡豆的風味。
圖片和部分文字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