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
隨著大氣汙染形勢日趨嚴峻,NOx排放法規日益嚴格。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SNCR)是流化床鍋爐中廣泛應用的低成本煙氣脫硝技術,具有佔地面積小、無需催化劑、設施簡單等優點。但流化床負荷變化、爐內溫度改變時,SNCR狹窄的反應溫度區間(850~1 100 ℃)容易使其失效。此外,SNCR在實際鍋爐中的脫硝效率有限,僅有50%,難以滿足低負荷運行時的流化床鍋爐工況。
添加劑如氫氣、碳氫化合物和CO可以改善SNCR反應條件,但以往研究大多針對單一的添加劑,並未使用包含上述有效氣體添加劑的工業副產品,如煤氣化氣、焦爐煤氣作為整體添加劑。此類研究大多在一維反應器中進行,鮮見在具有循環物料、爐內流場相對複雜的循環流化床系統上進行相關試驗。
本文在自行搭建的循環流化床熱態試驗系統上,針對反應溫度、氨氮摩爾比、添加劑濃度、添加劑噴射位置等影響因素,對比了氨水以及合成氣與氨水構成的混合還原劑的脫硝效果。
1
試驗系統
本文在自行搭建的循環流化床熱態試驗系統上進行試驗。使用的還原劑為氨水與合成氣添加劑構成的混合還原劑,合成氣的有效氣體成分參照典型工業煤氣化氣、焦爐煤氣的成分。
圖1 循環流化床試驗臺系統示意
2
試驗結果
噴入合成氣的濃度是合成氣中除去N2的有效成分,分別是240×10-6和120×10-6。合成氣添加劑與氨存在很強的相互協同、促進作用。此外,添加合成氣後,氨從被氧化轉變為大量還原NOx,說明合成氣提高了氨還原劑的選擇性。實際鍋爐運行中,添加合成氣不僅能提高脫硝效率,還可以節約氨用量、降低氨逃逸,達到節省成本、延長鍋爐設備壽命的目的。
圖2 840 ℃下添加不同濃度合成氣時NOx排放量和脫硝效率隨NSR的變化
適當提高合成氣的用量將有助於脫硝反應的進行,因此噴射240×10-6合成氣的脫硝效果優於120×10-6合成氣。綜上所述,合成氣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與氨的協同、促進作用,可有效提高脫硝效率;另一方面,SNCR技術的缺點是反應溫度窗口狹窄,而合成氣的參與可以明顯拓寬SNCR的反應窗口。
圖3 搭配最佳脫硝效率NSR時,添加不同濃度合成氣的NOx排放量
在NOx過量,氨還原劑不足的情況下,合成氣的噴射位置對脫硝效率的影響不大;但當氨過量時(NSR>1.0),將合成氣加入至煙氣管道中,能增強氨的選擇性,從而進一步降低NOx的排放量。實際鍋爐中,為保證脫硝效率,使用的氨通常是過量的,NSR=1.2~2.5,在負荷較低工況下,將合成氣噴射至溫度較低的煙氣管道中效果更好。
圖4 不同合成氣噴射位置NOx排放量隨NSR的變化
獨立噴射氨水與合成氣能達到更高的脫硝效率,在各溫度下,NOx排放量比預混低60 mg/m3左右。一方面,說明在良好運行的流化床系統上,傳質過程足夠劇烈,能快速有效混合獨立噴入的氨水、合成氣與煙氣;另一方面,獨立噴射脫硝效率更高可能是因為還原劑氨水噴入後,由於水的汽化吸熱,造成局部溫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NOx生成和氨的氧化。有學者研究表明,在SNCR反應體系中,加入水蒸氣能略微提高脫硝效率。而預混還原氣中使用的是氨氣。
圖5 合成氣添加劑與氨還原劑混合方式不同時NOx排放量
3
結論
1)合成氣與氨水構成的混合還原劑可大幅提高低溫區的脫硝效率,並促使脫硝反應在較低溫度下進行。840 ℃時,脫硝效率從0提升至44%~62%。
2)在NOx過量,氨還原劑不足的情況下,合成氣的噴射位置對脫硝效率影響不大;但當氨過量時(NSR>1.0),將合成氣噴射至分離器前溫度較低的煙氣管道中,能增強氨的選擇性,進一步降低NOx排放量。
3)獨立噴射氨水與合成氣,使其在爐內混合的脫硝效果比氨氣與合成氣預混的噴射方式好。在各溫度下,NOx排放量比預混低60 mg/m3左右。
4)合成氣添加劑與氨存在很強的相互協同、促進作用。合成氣可以提高氨還原劑的選擇性。實際鍋爐運行中,添加合成氣不僅能提高脫硝效率,還可以節約氨用量、降低氨逃逸。
引文格式
林晨,張曜,于娟,等.循環流化床噴射混合還原劑的脫硝反應試驗研究[J].潔淨煤技術,2020,26(3):114-119.
LIN Chen,ZHANG Yao,YU Juan,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denitration reaction of injecting mixed reductant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26(3):114-119.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力強教授:螺旋分選機研究進展
◆ 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燃煤sCO2布雷頓循環及其工質傳熱特性研究進展
◆ 上海理工大學張守玉教授:抗結渣生物質燃料研究進展
◆ 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超超臨界鍋爐流動不穩定性的形成機理及研究進展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朱建國副研究員:分解爐空氣分級燃燒及NOx排放特性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傅培舫教授:煤粉高壓著火特性及影響因素
◆ 清華大學楊海瑞教授:300 MW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摻燒煤泥試驗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鄒春教授:煤粉富氧燃燒著火溫度預測的優化隨機森林(GA-RF)模型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高鹼低階煤熱解及熱解半焦研究進展
◆ 中科院過程所聶毅研究員:中間相炭微球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進展
◆ 太原理工大學張永發教授:煤基碳納米管制備技術和生長機理研究進展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白進研究員:煤灰流動性研究方法進展
◆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精彩回顧
END
本平臺刊登的《潔淨煤技術》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潔淨煤技術》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聯繫我們:
電話:010-84262927
郵箱:jjmjs@263.net
網址:www.jjmjs.com.cn
微信客服:438351866
《潔淨煤技術》電子期刊
《潔淨煤技術》交流群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潔淨煤技術,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