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霸州市一知名鋼鐵企業董事長馬某波賭石,花8000萬元買了一塊重約18公斤的原石,切開後市場價值不高於436.97萬元。為此,霸州市警方將雲南商人張有省、張曉林、陶德軍逮捕。霸州市人民檢察院以詐騙罪提起公訴。
12月21日,雲南省石產業促進委員會召開「中國賭石第一案對雲南石產業影響專題研討暨媒體見面會」,來自雲南的包括摩■、張金富、肖永福、李明晨、戴鑄明等12名頂級珠寶玉石專家、學者代表,聽取了案情介紹後認為,該起交易完全符合賭石交易的行業慣例。
在「中國賭石第一案」中,霸州市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顯示,2019年4月24日,張有省夥同張曉林、陶德軍,在霸州市某鋼鐵公司內,將一塊翡翠玉石虛構產地為緬甸木那坑口,騙取馬某波信任後,以人民幣8000萬元的價格賣給馬某波。經檢測,該玉石實際產地為瓜地馬拉,市場價值不高於人民幣436.97萬元。
就此,雲南省石產業促進委員會專家認為,賭石過程中,辨別真假的依據是原石有無任何人工造假,包括有無皮殼造假、開口造假、芯子造假、顏色造假、掩蓋殘缺造假、挖空增透造假、天窗造假等。如果這些環節中有造假行為,就是假的。
在賭石行為中,產地不是辨別真假的依據。比如和田玉,不僅是新疆和田地區有,其他地區也產和田玉。辨別是否是和田玉,只檢測礦物成分等,只要符合和田玉的特徵,就屬於和田玉。
專家們認為,該交易過程符合交易特點,不存在虛構事實。馬某波此前曾經多次前往雲南購買賭石,他雖算不上賭石界的行家裡手,但也是賭石界的老面孔了,熟悉賭石的規則、賭石的風險,並且請來了廣東平洲(中國賭石最重要的交易市場之一)的玉石拍賣師鄭某生(俗稱買家的眼睛、品相師)過來近距離對賭石毛料進行看、掂、照、敲、觸等方法全方位觀測,在雙方多個叫價還價的平等協商過程後達成了這塊賭石的買賣交易。
雲南省石產業促進委員會專家指出,玉石檢測,只能對已經切開的石頭進行檢測,無法對毛石進行檢測。玉石檢測中,只能檢測玉石成分等,不存在檢測產地一說。特別是市場價方面,各地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存在區別。為此,霸州方面測算出來的市場價格是經不起考驗的。對方的檢測有沒有資質?也需要進一步核實。
賭石交易已有數百年歷史
專家介紹,賭石是珠寶業術語,大多數時候指翡翠原石在開採出來時,有一層風化皮殼包裹著,無法知道其內部的好壞,須切割後才能知道是否為翡翠、品質如何,在切割前發生的交易稱為賭石。賭石前期的名字並不叫賭石,而叫賭行。而賭石師必備這些素質:一是極大的挑戰能力、二是冒險精神、三是豐富的經驗。
玉石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可見其歷史悠久,但賭石的歷史並不是很悠久,實際上從明朝才開始。
據介紹,未經過加工的翡翠原石稱為「毛料」。玉石交易中最賺錢的、最誘惑人的,但也是風險最大的非賭石莫屬。珠寶界有一句行話:賭石如賭命。賭贏了,十倍百倍地賺,一夜之間成富翁;賭垮了,一切都輸光賠盡。因為買賣風險極大,故稱「賭石」。
專家說法
戴鑄明(雲南省石產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寶玉石》雜誌社編委,雲南珠寶促進會高級顧問,雲南珠寶協會副秘書長、副會長)
本案中交易的原石,沒有皮、沒有裸露,確實是翡翠。霸州方面的這個證據也不充分,產地不作為真假鑑別的依據。礦物成分只要符合翡翠特徵,就是翡翠。我的觀點是,這次交易符合行業規則和交易慣例,對方請了專家過來看,並討價還價,談不上隱瞞真相,何況這塊料連皮都沒有,容易辨別。該案中沒有協議、沒有錄音、沒有確切的證據,只能按行規解決。
我對此案有幾個疑問:這種打破行規、不按行規出牌的買主,我們怎麼看待?行業裡應該用什麼樣的規範來對待?什麼人給予的產地鑑定以及價格評估?在沒有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情況下,他們是依據什麼作出的結論?
建議在玉石交易沒有新辦法出臺前,不提倡賭石交易方式,合適的時候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
張金富(原雲南省寶玉石專業委員會主任、雲南省石產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這個事件的核心是有沒有欺騙行為?問題回到這個石頭的載體:1.真實性存在。2.這塊原石可不可以預見的內容。第一個問題: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塊原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處理,沒有人工染色,整塊石頭是原石,所以不存在欺騙行為。這塊石頭的屬性,不是明貨是賭貨,不僅是買方在賭,賣家也在賭,不存在哪一方欺騙。從專業角度上講,賭石有沒有可預見性。如果可預見,就不叫賭石,神仙難斷寸玉。河北方面的做法是錯誤的。
肖永福(雲南省石產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賭石從明朝起就開始了。這塊料是不是真貨,買家請來了「眼睛」(專家、品相師),以「眼睛」的意見買的貨,說明買家對這塊貨是認可的,不能否認買家的交易價格。這塊石頭在沒有打開之前是可以協商退貨的,切開後就不能讓賣家負責任。
李明晨(雲南省石產業促進會秘書長)
該起交易過程中不存在詐騙行為,實物在這裡,不存在詐騙。這個案子具有典型的示範作用:進入司法程序,這麼大的金額,如果成立,大半輩子就進去了,對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有警醒作用。
此事的焦點在於:交易屬於即時交易合同,是由於行業的特殊性,符合交易慣例,在其他行業很少。為什麼在這麼大的交易金額裡沒有合同,是行業慣例形成的。馬某波將第二塊石頭扣下,這就不叫賭石了。在雲南、在緬甸,這個交易規則是世界交易規則,沒有哪個國家對玉石交易有強制性規定。
而對方漏洞百出,8000萬元估價400多萬元,連零頭都估算出來了,這太荒謬了,價格評估出了洋相。
向永紅(國家註冊珠寶質檢師、國家註冊珠寶評估師、高級工程師)
我在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多年,是做鑑定的,按照國家玉石鑑定標準,瓜地馬拉的石頭也是按照翡翠鑑定。但翡翠鑑定,沒有產地鑑定一說。